方劑組成解釋
蚯蚓散方劑中含有地龍,其原因主要有二:
- 地龍與蚯蚓的藥性相似: 地龍是蚯蚓的乾燥體,二者藥性相近,皆具有清熱解毒、通經活絡、平喘止咳等功效。在蚯蚓散方劑中,地龍可以替代蚯蚓,達到相同的藥效。
- 地龍更易保存和使用: 蚯蚓體型較小,不易保存,而地龍經過乾燥處理後,可以長時間保存,且易於使用。因此,在方劑中使用地龍,更方便藥材的儲存和調配。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蚯蚓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主治症狀:「腎子腫硬,囊爛」
此處「腎子」指睪丸,「囊」為陰囊。症狀描述符合陰囊腫脹硬結、潰爛化膿之症,類似於現代醫學之睪丸炎、陰囊膿瘍或濕疹繼發感染。古代醫家認為此類病症多與濕熱下注、氣血瘀滯相關,濕熱蘊結於下焦,日久化毒,腐肉成膿,故見腫硬潰爛。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淨乾地龍糞(蚯蚓排泄物)
- 傳統藥性:地龍(蚯蚓)性寒味鹹,入肝、脾、膀胱經,具清熱息風、通絡利水之效。其糞便(亦稱「蚯蚓泥」)古代常用於外治,功用類似地龍而偏重解毒消腫、收濕斂瘡。
- 作用推論:
- 清熱解毒:針對濕熱毒邪蘊結所致之紅腫熱痛。
- 收濕斂瘡:吸附瘡面滲液,促進潰爛處乾燥。
- 通絡散結:緩解局部氣血瘀滯導致的腫硬。
2. 蔥湯調塗
- 蔥白特性:辛溫,能發散風寒、行氣通陽。
- 調配用意:
- 辛溫反佐:平衡地龍糞寒性,防止過於寒涼抑遏氣血。
- 通陽活血:蔥湯溫通之力可助藥性滲透,改善局部氣血運行。
整體治療原理
此方透過清熱解毒、收濕斂瘡為主,佐以辛溫通絡為輔,形成以下機制:
- 直接作用:地龍糞吸附瘡面滲液,減少濕濁腐敗,抑制感染。
- 間接調理:改善下焦氣血壅滯,緩解腫硬,促進瘡口癒合。
適用證型:濕熱瘀毒壅盛之陰囊腫爛(急性期偏熱象)。
傳統服藥法
淨乾地龍糞。
上為末。
蔥湯調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蚯蚓散, 出處:《閻氏小兒方論》。 組成:乾蚯蚓。 主治:外腎腫硬成疝。
蚯蚓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四九。 組成:甘草、蚯蚓糞。 主治:陰腫痛。
蚯蚓散, 出處:《誠書》卷十五。 組成:淨乾地龍糞。 主治:腎子腫硬,囊爛。
蚯蚓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一。 組成:豆粉1分,蚯蚓2分。 主治:陰莖瘡。
蚯蚓散, 出處:《雞峰》卷十八。 組成:蚯蚓(去土)、川芎各等分。 主治:耳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