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龍膏

土龍膏

TU LONG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濟眾新編》卷七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57

熱/寒比例

極寒 (0.0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3%
脾經 33%
膀胱經 33%
肝經
脾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土龍膏方劑中加入地龍,主要是基於其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

地龍,又稱蚯蚓,性寒、味鹹,入肝、脾經。其具有涼血止血、通絡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風濕痺痛等症狀,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

土龍膏作為一種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的藥物,加入地龍可以增強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提升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土龍膏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要針對「小兒暑熱入心肺」所致諸證,臨床表現包括:

  1. 身熱煩渴:暑熱之邪燔灼氣分,傷津耗液,故見高熱、口乾欲飲。
  2. 吐瀉:暑熱挾濕,擾亂中焦脾胃升降,胃氣上逆則吐,脾不運濕則瀉。
  3. 小便不利:暑熱下迫膀胱,氣化失司,或濕熱阻滯水道,致小便短赤澀少。

綜觀之,此證屬「暑熱挾濕」病機,方劑設計以清熱解暑、利濕和中之法為主。


二、組成與治療原理

(一)主藥:地龍(大者10餘條)

  1. 性味功效:鹹寒,入肝、脾、膀胱經,清熱息風、通絡利尿。
  2. 針對病機
    • 清熱力強,可解暑熱燔灼心肺之邪。
    • 通利水道,治濕熱壅滯之小便不利。
    • 古醫籍如《本草拾遺》載其「主天行熱疾」,正合暑熱證治。

(二)輔助配伍與炮製邏輯

  1. 黃土泥包裹煨熟
    • 黃土(竈心土)性溫,可減地龍寒烈之性,避免傷小兒稚陽之體。
    • 煨法緩和藥性,取其「伏火」之理,使清熱不傷正。
  2. 浸藥煎湯選擇
    • 香薷煎湯:香薷為「夏月麻黃」,發汗解表、化濕和中,協同地龍解暑濕之表邪。
    • 車前子、糯米同炒煎湯
      • 車前子甘寒,清熱利尿,助地龍通淋;
      • 糯米甘平補中,炒後增強健脾止瀉之功,以防吐瀉傷正。
  3. 真黃土化水煎地龍(變用法):
    • 黃水土沉澱後取清液,輕清上浮,更利於清解上焦心肺暑熱。

(三)蜂蜜調服

蜂蜜甘緩潤燥,可:

  1. 緩解暑熱傷津之口渴;
  2. 調和藥味,便於小兒服用。

三、方劑邏輯與整體功效

  1. 清暑熱:地龍為主,解熱毒而無苦寒敗胃之弊。
  2. 利濕濁:車前子、香薷等協同利尿化濕,分消暑濕之邪。
  3. 護中焦:黃土、糯米健脾固護,防暑濕傷脾致瀉。
    全方體現「清、利、和」三法,切中小兒暑熱挾濕之病機核心。

結語:此方簡便輕靈,重視炮製與配伍之平衡,符合小兒「易虛易實」體質特點,堪為暑熱證外用內服結合之古法範例。

傳統服藥法


地龍大者10余條。
入黃土泥餅中,作團如鵝鴨卵,慢火煨熟,浸香薷煎湯,或車前子、糯米同炒煎湯,澄取用;微溫,和些蜜頻服。一方真黃土化水,煎數沸,入地龍,旋即傾出,待清取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土龍膏, 出處:《濟眾新編》卷七。 組成:地龍大者10餘條。 主治:小兒暑熱入心肺,身熱煩渴,吐瀉,小便不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