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代散

鬼代散

GUI DAI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57

熱/寒比例

極寒 (0.0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3%
脾經 33%
膀胱經 33%
肝經
脾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鬼代散方劑中包含地龍,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項功效:

  1. 清熱解毒:地龍性寒,入肝、肺經,善於清熱解毒,尤其對熱毒壅盛、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鬼代散主治瘟疫熱毒,地龍可有效清熱解毒,降低體溫,緩解患者不適。
  2. 通經活絡:地龍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的功效,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氣血運行。鬼代散方劑中加入地龍,可以幫助藥物更好地運行,發揮藥效,同時也可用於治療由氣血瘀滯引起的疼痛、麻木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鬼代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專治「杖瘡」,即古代受杖刑後引發的皮肉瘀腫、疼痛甚或潰爛之傷。其名「鬼代」,隱喻受刑時服此方可減輕痛楚,猶如「鬼魂代受」之意。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1. 主藥:地龍(去土,炒)

    • 地龍性寒味鹹,入肝、脾、膀胱經,古籍載其能「清熱息風、通絡止痛」。炒製後減其寒性,增溫通之效。
    • 針對杖瘡之瘀熱腫痛,地龍可活血化瘀、疏通經絡,緩解局部氣血壅滯。
  2. 輔助用法

    • 溫酒送服:酒性辛溫,助藥力上行外達,增強活血散瘀之效。
    • 黃蠟為丸:黃蠟(蜂蠟)具收斂生肌之性,丸劑緩釋藥效,保護創面。
    • 生蔥白握持:蔥白辛溫發散,能通陽宣竅,外握可刺激經絡氣血運行,轉移疼痛感知。

三、治療原理推論

  1. 內外合治
    • 內服地龍散瘀通絡,配合酒行藥勢,直接調理氣血;外握蔥白刺激勞宮穴(手心),激發經氣,達「以通止痛」之效。
  2. 心理暗示
    • 「臨決時」服藥配合特定動作(握蔥、嚼丸),形成心理預期,降低痛覺敏感度。
  3. 化瘀生新
    • 地龍改善局部微循環,減少瘀血堆積;黃蠟後續護瘡,防潰爛感染。

四、方劑特點
此方簡潔,結合內服外用與心理調節,反映古代「以通為用」的治傷思路,適用於外傷初期瘀熱未潰之症,尤重「通絡止痛」之速效。

傳統服藥法


地龍(去土,炒)。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溫酒調下。後用黃蠟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細嚼以溫酒1盞送服。手握生蔥白3-5根,臨決時吃了生蔥後,打不疼。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鬼代散,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九一引《醫林方》。 組成:地龍(去土,炒)。 主治:杖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