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及錠

白及錠

BAI JI DI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理瀹》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4

熱/寒比例

(0.3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4%
脾經 17%
肺經 15%
腎經 12%
心經 10%
胃經 9%
三焦經 3%
膽經 3%
膀胱經 2%
肝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心經
胃經
三焦經
膽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白及錠中添加天南星,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天南星性溫,具有燥濕化痰、散結消腫之效,而白及性寒,擅長止血生肌、斂肺止咳。二者搭配,一溫一寒,可相互協調,共同發揮止咳化痰、消炎生肌之功,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2. 克服藥性弊端: 白及性寒,久服易傷脾胃,而天南星則有溫化脾胃的作用,可以緩解白及的寒性副作用,使藥性更加平和,提高藥物安全性。

白及錠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協同止咳化痰:白及擅長收斂止咳,半夏則善於燥溼化痰,兩者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止咳化痰的功效。半夏的燥溼作用可以清除痰液的溼氣,爲白及的收斂止咳創造良好的條件,從而更有效地緩解咳嗽症狀。
  2. 調和藥性:白及性寒,半夏性溫,兩者配伍可以中和藥性,避免過寒或過熱,使藥性更加平和,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白及錠方劑中加入海藻,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軟堅散結:白及具有收斂止血、生肌斂瘡之效,但若單獨使用易致瘀滯。海藻性寒,具有軟堅散結、消痰利水的功效,能有效緩解白及的收斂作用,避免藥性過於偏燥,導致藥物滯留於體內,影響療效。
  2. 清熱解毒:海藻性寒,能清熱解毒,可與白及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尤其適用於因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

因此,白及錠方劑中加入海藻,可有效改善藥性,提升藥效,並擴大其治療範圍,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白及錠中加入昆布,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白及燥性: 白及性燥,容易引起口乾舌燥,而昆布性寒滑,可潤燥滑腸,與白及配伍,能有效緩解白及的燥性,使藥性更平和。
  2. 促進藥物吸收: 昆布富含海藻酸鈉,具有黏液性,可以包裹白及,形成黏性薄膜,有助於白及在腸胃中緩慢釋放,提高藥物的吸收率,加強療效。

因此,白及錠中加入昆布,既能降低白及的副作用,又能提高藥效,體現了中醫配伍的精髓。

白及錠中加入冰片,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冰片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白及所致的熱毒,並減輕咽喉腫痛、疼痛等症狀。
  2. 增強藥效,促進吸收:冰片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有助於白及有效成分的吸收和滲透,從而提高藥效。

總之,冰片在白及錠中的加入,能有效協調藥性,增強療效,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治療作用。

白及錠中添加麝香,主要原因如下: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麝香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消腫止痛,緩解因外傷、炎症引起的疼痛。
  2. 通竅開竅,醒神益智: 麝香具有通竅開竅的功效,可以改善呼吸道、消化道等部位的氣機運行,有助於緩解氣滯血瘀所致的頭昏腦脹、胸悶氣短等症狀,並能增強記憶力,提高智力。

白及錠中麝香的用量一般較小,且需經過嚴格的炮製處理,以減輕其毒性,安全有效地發揮其藥效。

白及錠中加入紅花,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 紅花性溫,味辛,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白及性寒,味甘苦,善於止血生肌。二者配伍,可緩解白及的寒性,並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

2. 改善藥性: 紅花可使白及的止血作用更加溫和,減少其副作用。同時,紅花還可以改善白及的藥性,使其更加易於吸收,提高藥效。

白及錠中加入牡蠣,主要是為了其 鎮心安神 的功效。

牡蠣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具有 平肝潛陽、軟堅散結、制酸止痛 等功效。其鎮心安神的作用,可以緩解因心神不寧、心悸失眠等症狀所引起的各種不適。

另外,牡蠣還具有 斂陰止汗 的作用,可輔助白及止血生肌,對一些外傷出血或內傷出血的患者也能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白及錠中添加大青鹽,主要原因為: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大青鹽性寒,味苦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效。白及本身具止血生肌之功,與大青鹽配伍,可增強清熱解毒之力,對於熱毒所致的瘡瘍腫痛,具有較好的療效。
  2. 增強白及藥效:大青鹽可引導白及藥力直達病竈,使其更好地發揮止血生肌、消腫止痛的作用。同時,大青鹽的鹹味能助白及收斂止血,並促進傷口癒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白及錠」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瘰癧」,即現代所稱的淋巴結結核或慢性淋巴結炎,屬中醫「痰核」「癧瘍」範疇。古人認為其病因多為痰濕凝結、氣滯血瘀,或肝鬱化火、灼津成痰,積聚於頸項、腋下等處而成結塊。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化痰散結為主

  • 生南星、生半夏:辛溫有毒,具強力化痰散結、消腫止痛之效,為攻逐痰核要藥。
  • 海藻、昆布:鹹寒軟堅,專治痰火凝聚之瘰癧,助消散結腫。
  • 牡蠣:鹹澀微寒,既軟堅散結,又潛陽固陰,防痰火傷陰。

2. 活血通絡為輔

  • 紅花:辛溫活血化瘀,疏通經絡氣血,助痰結消散。
  • 麝香:辛香走竄,開竅通絡,穿透力強,引藥直達病所。

3. 清熱斂瘡為佐

  • 冰片:辛涼散鬱火,清熱止痛,防痰瘀化熱。
  • 青鹽:咸寒清火涼血,兼能防腐斂瘡。

4. 黏合固形為使

  • 白及:苦甘澀寒,熬膏後黏合諸藥成錠,兼具收斂生肌之效,助瘡口癒合。

三、配伍特點與整體作用

此方以「化痰軟堅」為核心,結合「活血通絡」與「清熱解毒」,標本兼治:

  1. 攻邪:生南星、生半夏配海藻、昆布,直接瓦解痰結;紅花、麝香破除瘀滯。
  2. 防變:冰片、青鹽清解鬱熱,防痰瘀化毒成瘡。
  3. 固形:白及膏黏合成錠,便於外敷或內服,緩釋藥效,持久作用於患處。

結論:全方結合「消、散、清、斂」四法,針對瘰癧痰瘀互結之病機,體現中醫「結者散之」的治療思維,推測其外用可直達病所,內服則漸消痰核。

傳統服藥法


生南星3兩, 生半夏3兩, 海藻1兩,昆布1兩, 冰片2錢, 麝香2錢, 紅花2兩, 牡蠣2兩, 青鹽6錢(共生研末)。
白及半斤,切片,熬膏,和藥為錠,聽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白及錠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及過敏體質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白及錠, 出處:《理瀹》。 組成:生南星3兩,生半夏3兩,海藻1兩,崑布1兩,冰片2錢,麝香2錢,紅花2兩,牡蠣2兩,青鹽6錢(共生研末)。 主治:瘰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