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神仙長春散方中含有皁莢,其作用主要有二: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皁莢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方中以其清熱解毒之性,可治療因熱毒所致的疾病,如癰疽、瘡瘍、癤腫等。
- 祛風濕,活絡筋骨:皁莢亦有祛風濕、活絡筋骨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溼痹痛、肢體麻木等症。方中以其活血通絡之性,配合其他藥材,共奏祛風濕、活絡筋骨之效。
總而言之,皁莢在神仙長春散方中,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祛風濕、活絡筋骨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可有效治療相關病症。
神仙長春散方劑中加入「鹽」,其用意可從兩方面分析:
一、 引藥入腎: 鹽味入腎經,能引導藥性直達腎臟,增強藥效。此方多用於腎虛腰痛、陽痿早洩等症,鹽能引導藥物深入腎臟,治療腎虛之本。
二、 增強藥效: 鹽性鹹,能促進藥物溶解,增加藥效。鹽亦能增強某些藥物的藥性,如與附子、肉桂等溫陽藥配伍,能增強其溫陽散寒的效果。
總而言之,神仙長春散中加入「鹽」,不僅能引藥入腎,更能增強藥效,達到治療腎虛等病症的目的。
神仙長春散中包含香附,主要原因有二:
一、理氣解鬱:香附氣味辛散,性溫,善於行氣解鬱,能疏肝理氣,調暢氣機。神仙長春散多用於治療肝氣鬱結、氣滯血瘀所致的各種病症,香附可助於消除氣機阻滯,使氣血流通,達到舒肝解鬱之效。
二、止痛安神:香附除了理氣解鬱之外,還有止痛安神的作用。其能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頭暈目眩、失眠多夢等症狀,幫助患者改善睡眠質量,恢復身心健康。
神仙長春散方中使用大青鹽,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涼血止痛:大青鹽性寒,味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功效。方中以其配合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可有效地清除體內熱毒,緩解熱病所致的疼痛,適用於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病症。
- 引藥入血,增強療效:大青鹽具有引藥入血的作用,可將其他藥材的藥效更好地帶入血液循環,發揮更強的療效。同時,鹽味入腎,可輔助腎臟排毒,增強機體抗病能力。
神仙長春散中添加牛蒡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牛蒡子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其藥性可以有效抑制體內熱毒的蔓延,並促進組織修復,減輕腫脹,對於一些因熱毒引起的病症,如瘡瘍腫毒、乳癰等,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 疏風散寒,通竅止痛:牛蒡子還具有一定的疏風散寒、通竅止痛作用。對於一些因風寒所致的病症,如感冒、鼻塞、頭痛等,牛蒡子可以起到疏風解表、通鼻竅的作用,緩解症狀。
神仙長春散中包含蓮花,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解毒: 蓮花性寒,味甘,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效。對於因熱毒上攻、心煩不寐、口舌生瘡、吐血衄血等症狀,蓮花可以有效清熱解毒,緩解症狀。
- 安神定志: 蓮花除了清熱解毒,還具有安神定志之功效。對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煩躁不安等症狀,蓮花可以起到安神鎮靜的作用,幫助患者改善睡眠品質,恢復身心平衡。
神仙長春散中加入藿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表化溼:藿香性辛溫,具有解表散寒、化溼止嘔的功效。方中若有表寒溼邪,藿香可將其驅散,緩解諸如頭痛、鼻塞、發熱、嘔吐等症狀。
2. 芳香闢穢:藿香氣味芳香,具有醒脾開胃、闢穢除臭的功效。方中若有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脘腹脹滿等症狀,藿香可幫助調理脾胃,增加食慾,改善消化功能。
神仙長春散中包含旱蓮草,乃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一、滋腎益精,烏髮黑髮:旱蓮草性寒,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滋養腎陰、補益精血的功效。對於腎精虧虛、頭髮早白、脫髮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二、涼血止血,清熱解毒:旱蓮草亦具涼血止血之效,對於血熱妄行、出血不止等症狀,有一定治療作用。此外,其清熱解毒功效,亦可用於治療肝火旺盛、目赤腫痛等症。
綜合而言,旱蓮草在神仙長春散中,發揮滋補腎陰、烏髮黑髮、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等功效,有助於改善因腎虛、血熱等因素導致的頭髮早白、脫髮、目赤等症狀,達到延年益壽、青春長駐的效果。
神仙長春散中含有麝香,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 開竅醒神: 麝香氣味辛香濃烈,能直達腦府,具有開竅醒神之效,可用於治療神志昏迷、癲癇、中風等症,配合其他藥材,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經系統功能,提高療效。
- 活血化瘀: 麝香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因此,神仙長春散中加入麝香,旨在利用其獨特功效,提高整體方劑的治療效果。
神仙長春散中加入冰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冰片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因熱毒引起的皮膚炎症、腫痛等症狀。
- 開竅醒神,活血化瘀: 冰片具有芳香開竅的特性,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消除局部瘀血,同時可起到醒神、提神的作用。
神仙長春散中加入冰片,能有效地發揮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開竅醒神、活血化瘀的功效,從而達到治療疾病、改善病情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神仙長春散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用於「牙齒動搖疼痛、牙宣」,並具「牢牙固齒」之效,兼能「烏黑髭鬢,至老不白」。牙宣即牙齦萎縮、齒根外露,古代認為與腎虛、風熱或氣血不足相關。方中藥物協同作用,可清熱祛風、收斂止血、活血固齒,外用刷牙以局部刺激牙齦,改善氣血循環,從而穩定牙齒,兼顧美髚功效。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主藥配伍
- 皂角(去皮弦):辛溫有毒,能祛風痰、殺蟲、消腫。其含皂苷,具刺激性,可促進牙齦血液循環,強化牙周組織。
- 食鹽、青鹽:鹹寒入腎,清熱涼血,防腐收斂。煅燒後增強燥濕止血之效,抑菌防蛀,緩解牙齦出血。
- 牛蒡子(炒):辛涼散風熱,清解毒火,改善牙齦腫痛。
輔助藥群
- 香附子(炒去毛):理氣活血,散鬱結,助氣血通暢於齒齦。
- 蓮花蕊、旱蓮草:涼血滋陰,烏鬚黑髮。旱蓮草尤擅補腎陰,止血斂創,針對牙宣出血。
- 藿香:芳香化濕,辟穢防腐,清新口氣。
- 麝香、腦子(冰片):活血通竅、消腫止痛,引藥透入黏膜,增強局部藥效。
製法原理
- 皂角與食鹽煅燒(「煙青為度」),減毒存性,增燥濕殺蟲之效。
- 全方研磨外用,直接作用於牙齦,刺激血行,抑菌固齒。
三、整體作用推論
此方結合「清熱祛風」與「收斂固腎」雙向機制:
- 治標:皂角、牛蒡子、麝香等散風熱、消腫痛;青鹽、旱蓮草止血斂瘡,改善牙宣出血。
- 治本:食鹽、旱蓮草入腎,烏鬚牢牙;香附理氣,防氣滯血瘀。
- 外用刷牙使藥力直達病所,符合古人「齒為骨之餘,腎主骨」理論,從局部與腎系統共調,達固齒黑髮之效。
備註:方名「長春」強調其抗衰老、駐容顏之用,反映古代對口腔保健與外觀修飾的結合觀念。
傳統服藥法
皂角1斤(去皮弦,蟲蛀不用),食鹽4兩(2味同燒煉),香附子4兩(淨,炒,去毛),青鹽4兩(研),牛蒡子4兩(炒),蓮花蕊1兩,藿香1兩,旱蓮草1兩,麝香1分(研),腦子1分(研)(一方無香附子)。
牢牙,黑髭鬓,至老不白。
上將皂角銼碎,用小瓦盆2個,上盆底鑽小孔3個,下盆裝一重皂角,一重食鹽,4兩都裝盆內,相合泥固,炭火煅煉,煙青為度,取出與前藥碾細,入麝香、腦子,同為細末。
每日早晨、臨睡刷牙。
神仙常春散(《普濟方》卷七十),長春散(《奇效良方》卷六十二)。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神仙長春散, 出處:《瑞竹堂方》卷三。 組成:皂角1斤(去皮弦,蟲蛀不用),食鹽4兩(2味同燒煉),香附子4兩(淨,炒,去毛),青鹽4兩(研),牛蒡子4兩(炒),蓮花蕊1兩,藿香1兩,旱蓮草1兩,麝香1分(研),腦子1分(研)(一方無香附子)。 主治:牢牙,黑髭鬢,至老不白。主治:牙齒動搖疼痛,牙宣。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