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黃散

硫黃散

LIU HUA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得效》卷十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20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25%
脾經 17%
腎經 14%
肝經 14%
肺經 10%
心經 10%
小腸經 7%
大腸經
脾經
腎經
肝經
肺經
心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硫黃散中含有硫磺,主要原因有二:

一、殺菌止癢: 硫磺具有殺菌消炎的功效,能抑制皮膚表面的細菌生長,並能有效緩解皮膚瘙癢,因此在治療皮膚病如濕疹、癬症等方面應用廣泛。

二、祛風止痛: 硫磺性溫,具有祛風止痛的作用,能疏通經絡,緩解風寒濕邪所致的疼痛,如風濕痹痛、肩周炎等。

總之,硫磺散中添加硫磺,主要是利用其殺菌止癢、祛風止痛的功效,達到治療皮膚病、風濕痹痛等疾病的效果。

硫黃散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各類皮膚病及癤瘡等症。其組成中包含輕粉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輕粉具有優良的外用性能和療效。輕粉,亦稱為滑石粉,其成分是滑石,具備良好的吸濕性和潤滑性,能有效舒緩皮膚炎症,減少刺激感。此外,輕粉可對皮膚表面形成保護膜,有助於隔離外界細菌的侵入,促進癒合。因此,在硫黃散的配方中添加輕粉,不僅能增強方劑的外用功效,還能改善皮膚的使用感受,減少不適感。綜上所述,輕粉的加入使得硫黃散在治療皮膚病及癤瘡等方面更加有效,並發揮協同作用,提升整體療效。

硫黃散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潤肺止咳:杏仁性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平喘的功效。硫黃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咳嗽,杏仁可潤燥化痰,輔助硫黃散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的作用,增強療效。
  2. 相輔相成:硫黃散中硫黃性燥烈,容易耗傷津液,杏仁的潤肺作用可以緩解硫黃散的燥性,避免藥物過於辛燥傷陰,使藥效更加溫和,避免副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硫黃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酒渣鼻」及「婦人鼻上生黑粉刺」。

  1. 酒渣鼻:即「赤鼻」「酒齇鼻」,古代認為多因肺胃積熱上蒸、外受風邪,或血熱鬱滯鼻部,導致鼻部潮紅、丘疹、膿皰,甚則鼻頭肥大。
  2. 黑粉刺:指鼻部或面部生黑頭,屬「粉疵」「黑皯」,與風熱鬱膚、污濁凝滯相關,常見於婦人,可能與油脂分泌不暢、代謝積滯有關。

此方以外敷為主,藉由藥物直接作用於患處,清熱解毒、燥濕殺蟲、化瘀散結,以改善局部皮膚問題。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方中三藥均為礦物類,性溫而質重,具「攻毒、斂瘡、殺蟲」之效:

  1. 雄黃(硫砷化物):

    • 性溫,有毒,功能解毒殺蟲、燥濕祛痰。
    • 《本草綱目》載其能「治瘡疥、風邪、燥濕殺蟲」,常用於皮膚癬疹、疥瘡等。
    • 推測方中用以清熱毒、殺蟎蟲(古代雖無微生物觀念,但已觀察到皮膚病與「蟲」相關)。
  2. 硫黃(天然硫磺):

    • 性熱,有毒,外用能「殺蟲止癢、解毒療瘡」。
    • 《本草經疏》言其「主婦人陰蝕、疽痔、惡血,除頭禿、疥瘙」,可溶解角質、抑制皮脂過度分泌,對酒渣鼻的紅腫及黑頭粉刺有效。
  3. 紫石(可能為紫石英或紫色礦石):

    • 若為「紫石英」(氟化鈣),性溫,古籍載能「溫肺鎮心」,或具收斂之效,助皮膚瘡口癒合。
    • 若為其他紫色礦物(如含錳、鐵成分),亦可能具輕微收斂、涼血作用,緩解局部充血。

三、配伍與外用機理

  1. 協同作用

    • 雄黃與硫黃均具殺蟲解毒之效,兩者配伍增強對皮膚寄生蟲(如蟎蟲)或微生物的抑制,酒渣鼻古代認為與「蟲蝕」相關。
    • 紫石可能調和藥性,減少硫黃、雄黃的刺激性,或助藥粉吸附於患處。
  2. 治療原理

    • 殺蟲抗菌:針對酒渣鼻可能的感染或寄生蟲因素。
    • 溶解角質:硫黃可軟化皮膚角質層,疏通毛孔,改善粉刺。
    • 燥濕收斂:減少鼻部油脂分泌,緩解紅腫熱痛。

四、總結

此方以礦物藥為主,透過外敷直接作用患處,利用其殺蟲、解毒、收斂的特性,改善酒渣鼻的紅腫及黑頭粉刺問題,反映古代「以毒攻毒」「外治去濁」的治療思路。然其性燥烈,現代應用需進一步調整以適應個體差異。

傳統服藥法


雄黃、硫黃、紫石。
上搗末,以絳囊盛之。
外敷傷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硫黃散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要注意用量,不可過量。

相關疾病


痤瘡肺結核疥癬耳聾乳房腺體瘤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癤和癰嗜眠症(嗜睡症)痲風 [漢生氏病]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皮膚癬菌病(足)女性乳房惡性腫瘤(乳腺癌)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口腔炎及相關病灶口瘡嘴破口角炎嘔吐

相同名稱方劑


硫黃散, 出處:《雞峰》卷二十四。 組成:硫黃(研如粉)。 主治:小兒聤耳。

硫黃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八○引《百一》。 組成:硫黃不以多少。 主治:疥。

硫黃散, 出處:《得效》卷五。 組成:生硫黃、白滑石。 主治:暴瀉,所下如破水。

硫黃散, 出處:《得效》卷十二。 組成:硫黃半兩,水銀1分。 主治:小兒驚吐,及大人反胃。

硫黃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八○引《仁存方》。 組成:硫黃、荊芥穗、黑狗脊、蛇床子。 主治:疥瘡。

硫黃散, 出處:《得效》卷十。 組成:生硫黃1錢,輕粉1錢,杏仁2-7個(去皮)。 主治:酒渣鼻及婦人鼻上生黑粉刺。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