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杏仁丸

含杏仁丸

HAN XING RE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25

熱/寒比例

(0.44)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1%
大腸經 21%
心經 14%
脾經 14%
膀胱經 7%
腎經 7%
肝經 7%
小腸經 7%
肺經
大腸經
心經
脾經
膀胱經
腎經
肝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中含有杏仁丸,其中「杏仁」的加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潤肺止咳: 杏仁性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化痰的功效。它可以有效緩解肺燥咳嗽、痰多粘稠等症狀,對於因肺熱、燥熱引起的咳嗽尤其有效。
  2. 宣肺通竅: 杏仁還具有宣肺通竅之效,可以疏通肺氣,改善呼吸道阻滯,有助於緩解鼻塞、流涕等症狀。在治療外感風寒、風熱咳嗽等疾病中,杏仁常與其他清熱解毒、宣肺止咳的中藥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

杏仁丸與輕粉並用,看似矛盾,實則暗藏妙用。杏仁丸性溫,善於潤肺止咳,而輕粉性寒,以瀉熱解毒見長。兩者合用,可發揮協同作用。

輕粉性寒,能清熱解毒,但其瀉下作用強,易傷脾胃。杏仁丸性溫,可緩解輕粉的寒涼之性,保護脾胃不受傷害。同時,杏仁丸潤肺止咳,可配合輕粉清熱解毒,有效治療熱邪壅肺,兼有咳嗽的疾病。

中藥方劑中,杏仁丸通常用於治療咳嗽、氣喘等肺部疾病,而浮萍的加入,主要體現了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1. 宣肺利水: 浮萍性寒,入肺經,具有宣肺利水、清熱解毒的功效。它可以幫助杏仁丸疏散肺氣,利水消腫,對於因濕熱痰濁導致的咳嗽、氣喘有較好的輔助作用。
  2. 清熱解毒: 浮萍還可清熱解毒,對於因熱毒引起的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也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浮萍的加入可以與杏仁丸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肺部疾病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杏仁丸主治「口舌生瘡」,即口腔與舌部潰瘍、紅腫疼痛等症狀。此方以局部含服為主,透過藥物直接作用於患處,以清熱解毒、潤燥消腫為核心。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杏仁(生研)

    • 性味苦辛微溫,生用偏潤,傳統認為能「潤肺、散風、消腫」。
    • 含苦杏仁苷等成分,具局部輕微麻醉作用,可緩解瘡瘍疼痛;其油脂能滋潤黏膜,促進修復。
  2. 膩粉(即輕粉,主要含氯化亞汞)

    • 性寒有毒,古代用於攻毒殺蟲、斂瘡生肌。
    • 對瘡瘍腐肉、濕爛有腐蝕收斂之效,能抑制局部細菌生長,但用量極微(僅1分),避免過度刺激。
  3. 浮萍草末

    • 性辛寒,傳統功效為「發汗透疹、清熱解毒」。
    • 其清熱特性可解口舌熱毒,或借其輕揚之性引藥上行,加強局部藥效。

配伍邏輯

  • 三藥組合,以杏仁潤燥緩痛為「君」,膩粉解毒斂瘡為「臣」,浮萍草清透熱邪為「佐使」。
  • 生杏仁與膩粉一潤一斂,緩解疼痛與促瘡面癒合;浮萍草助清熱,且可能減輕膩粉燥烈之性。
  • 製丸後綿裹含服,使藥效緩釋於患處,適合黏膜局部吸收。

推論可能的功效機制
此方可能透過以下途徑發揮作用:

  1. 局部消炎:膩粉抑制細菌,減輕感染性潰瘍。
  2. 黏膜保護:杏仁油脂形成保護層,減少刺激。
  3. 清熱止痛:浮萍與杏仁協同緩解熱毒所致紅腫熱痛。

總結
杏仁丸為古代針對口舌瘡的簡效方,強調「解毒—潤燥—清熱」三者平衡,符合中醫「熱者寒之」「瘡毒宜消」的治療原則。然其配伍輕粉,需嚴格控制劑量,現代應用建議參考傳統製法並審慎評估安全性。

傳統服藥法


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生研),膩粉1分,浮萍草末1分。
上為細末,丸如櫻桃大。
每取1丸,綿裹,含咽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孕婦、小兒、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口腔炎及相關病灶口瘡嘴破口角炎

相同名稱方劑


含杏仁丸, 出處:《聖惠》卷三十六。 組成: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生研),膩粉1分,浮萍草末1分。 主治:口舌生瘡。

含杏仁丸, 出處:《聖惠》卷三十六。 組成:杏仁30個(湯浸,去皮尖雙仁),甘草1分(生用),黃連1分(去根)。 主治:口瘡疼痛,吃食不得。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