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香散

粉香散

FEN XIA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偏熱 (1.8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肺經 13%
胃經 13%
腎經 11%
大腸經 11%
小腸經 11%
脾經 9%
心經 9%
肝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脾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粉香散中含有輕粉,主要源於其具有以下兩個作用:

  1. 解毒消腫:輕粉性寒,具有解毒消腫之效,可清熱解毒,消散腫塊,對於瘡瘍腫毒、濕疹等外感熱毒所致的疾病有較好的療效。
  2. 殺蟲止癢:輕粉還具有殺蟲止癢之效,可治療皮膚寄生蟲引起的瘙癢症,例如疥瘡、陰蝨等。

因此,粉香散中加入輕粉,主要是為了發揮其解毒消腫、殺蟲止癢的功效,治療相關的皮膚病症。

粉香散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止痛: 乳香性溫,味辛,歸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在粉香散中,乳香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達到止痛的效果。
  2. 消腫生肌: 乳香亦有消腫生肌之效,對於外傷、創傷引起的腫痛、潰瘍等,可促進傷口癒合,加速組織再生。這與粉香散治療的病症相符,有助於提高療效。

粉香散中添加蔥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表散寒:蔥白性溫,味辛,具有解表散寒、通鼻竅、宣肺止咳的功效。對於風寒感冒、鼻塞流涕、咳嗽痰多等症狀,蔥白能起到疏風解表、通竅止咳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加強散寒止咳效果。
  2. 輔助其他藥物:蔥白本身藥性溫和,不具有較強的毒性,在方劑中加入蔥白,可以輔助其他藥物發揮功效,加強藥物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粉香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主治病證:惡瘡。
「惡瘡」在傳統中醫範疇指 久治不癒、潰爛流膿、腫痛腐臭 的頑固性皮膚瘡瘍,多由熱毒壅滯、氣血瘀阻或濕熱蘊結所致。此類瘡瘍常見表皮潰爛、分泌物黏稠,甚至伴隨周圍組織紅腫。粉香散以外用貼敷為主,透過局部作用清熱解毒、祛腐生肌、活血止痛。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膩粉(輕粉)

  • 性能:辛寒,有毒,歸大腸、小腸經。
  • 作用:傳統用於 攻毒斂瘡、殺蟲止癢,對瘡瘍潰爛、膿水淋漓者能 燥濕祛腐。其寒性可清解瘡毒,辛散之性助藥力透入瘡面。現代觀點中,輕粉(主要含氯化亞汞)具抑菌效果,可抑制瘡面感染。

2. 乳香

  • 性能:辛、苦,溫,歸心、肝、脾經。
  • 作用:擅長 活血止痛、消腫生肌。針對惡瘡氣血瘀滯所致的腫痛,乳香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與輕粉配伍可減緩其寒毒之性,兼顧「祛腐」與「生新」。

3. 煨蔥

  • 性能:辛,溫,歸肺、胃經。
  • 處理:煨後減其辛辣刺激,保留 溫通散結、解毒散瘀 之效。蔥的黏液質能調和藥末成膏狀,便於貼敷;其揮發成分可助藥性滲透,亦能緩解瘡面緊繃不適。

配伍邏輯

  • 毒壅血瘀並治:輕粉清熱攻毒以治標,乳香活血生肌以治本,煨蔥調和藥性並通陽散結。
  • 動靜結合:輕粉性寒沉降,乳香、蔥溫通上行,寒溫相制避免過度刺激瘡面,共奏「清中寓通、斂瘡不滯」之效。
  • 劑型設計:研膏外貼使藥力緩釋,三日一換避免瘡面久敷黏膩,符合傳統「去腐生新」的換藥節奏。

推測治療原理

  1. 抑菌消炎(輕粉為主):直接抑制瘡面細菌滋生,減少膿性分泌物。
  2. 促進修復(乳香為主):改善瘡周微循環,加速肉芽組織生長。
  3. 物理保護(蔥膏為媒):藥膏形成保護層,避免外邪二次侵襲。

總結

粉香散為 「解毒祛腐-活血生肌」並行 的外治方,針對惡瘡「熱毒瘀滯」病機,通過局部用藥直接作用瘡面,體現中醫外治法「給邪出路」的思路。其配伍簡潔,兼顧攻邪與護正,符合傳統瘡瘍治療「煨膿長肉」的理論基礎。

傳統服藥法


膩粉2錢匕,乳香1錢,蔥1根(煨熟,去焦皮)。
前二味為末。
與蔥同研如膏,攤在帛上貼瘡,3日1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粉香散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粉香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三二。 組成:膩粉2錢匕,乳香1錢,蔥1根(煨熟,去焦皮)。 主治:惡瘡。

粉香散, 出處:《衛生總微》卷三。 組成:蚌粉不拘多少(研根細,水飛過)、麝香少許(研)。 主治:嬰小身熱,受蒸不解,及挾時行溫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