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蛤散
XIANG HA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楊氏家藏方》卷十六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熱 (2.57)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香蛤散方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消腫止痛:乳香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香蛤散主治癥瘕積聚,腹痛、腫脹,乳香的加入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 行氣止痛:乳香氣味芳香,可行氣活血,舒筋止痛。香蛤散中加入乳香,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疏通經絡,解除氣滯血瘀,達到止痛的效果。
香蛤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一、 調和藥性,緩和藥性: 香蛤散以香蛤爲主,性寒,善清熱利溼。甘草性甘平,能緩和香蛤的寒性,避免其過寒傷胃,同時還能調和諸藥,使藥性相輔相成,更好地發揮功效。
二、 增強藥效: 甘草味甘,入脾胃經,能益氣健脾,緩和脾胃,使藥物更好地被吸收和利用,從而增強療效。同時,甘草還能解毒,減輕香蛤可能帶來的副作用。
香蛤散中含有輕粉,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 輕粉性寒,善於清熱解毒,尤其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瘡瘍腫毒、皮膚濕疹等疾病,具有良好的療效。香蛤散中其他藥物如香附、滑石等也具有清熱解毒之功,與輕粉相輔相成,增強清熱解毒之力。
- 燥濕止癢: 輕粉性燥,能燥濕止癢,對於濕疹、蕁麻疹等皮膚病,能有效去除濕邪,止癢止痛。香蛤散中其他藥物如地膚子、白鮮皮等也具有燥濕止癢之功,與輕粉配合,共同達到燥濕止癢的目的。
主治功效
香蛤散主治功效分析
藥方組成與來源
香蛤散出自《楊氏家藏方》,由車螯殼(火?)、乳香、甘草(炙)、膩粉(即輕粉)四味藥組成。原文記載:「治婦人奶癰才覺作疼,毒氣欲結者,便服此藥,令內消。」其組方比例為:車螯殼(一兩)、乳香(半兩)、甘草(一兩)、膩粉(半錢)。服法為將上述藥材研為細末,每服一錢,以乳香溫酒調服,食後每日三次。
主治病證與治療原理
香蛤散主要針對婦女乳癰初起,病邪欲結之時。乳癰初期,症狀表現為乳房脹痛,局部紅腫,甚至有硬結,此乃毒邪壅滯,氣血不暢所致。香蛤散的治療原理可從以下幾方面分析:
- 活血消腫,散結止痛: 乳香具有活血止痛、消腫生肌之功,能促進局部氣血循環,消除瘀滯,達到消散腫塊、緩解疼痛的作用。
- 清熱解毒,化瘀散結: 輕粉(膩粉)具殺蟲解毒、燥濕止癢之效,可清除局部毒熱,促使結聚之物消散。
- 軟堅散結,收斂瘡口: 火?後的車螯殼(即蛤殼)具有軟堅散結的功效,可助於消散腫塊,並有收斂瘡口的作用。
- 調和諸藥,緩急止痛: 甘草炙用,具有調和諸藥、緩急止痛之功,既可緩和藥物的烈性,又可增強止痛效果,使藥效更為持久。
綜上所述,香蛤散通過乳香的活血止痛、輕粉的清熱解毒、車螯殼的軟堅散結,以及甘草的調和諸藥,共同作用,達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清熱解毒、軟堅散結之效,從而使乳癰得以內消。
方劑配伍特點
香蛤散配伍精巧,以活血化瘀的乳香為主藥,搭配清熱解毒的輕粉、軟堅散結的車螯殼,再以甘草調和,使藥效更為協調。其中,車螯殼火?後能增?軟堅散結之效,與乳香相合,更能發揮活血消腫之力;輕粉雖用量少,但可清熱解毒,防止邪毒進一步發展。整體配伍體現了祛邪與扶正並重的治療原則,不僅能消除局部病邪,還能促進氣血運行,使乳癰得以消散。
傳統服藥法
車螯殼(火煅)1兩,乳香半兩(別研),甘草1兩(炙銼),膩粉半錢。
為細末。
上每服1錢,食後用乳香溫酒調下,日進3服。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香螯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香蛤散,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六。 組成:車螯殼(火煅)1兩,乳香半兩(别研),甘草1兩(炙銼),膩粉半錢。 主治:婦人奶癰,纔覺作疼,毒氣欲結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