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膏藥

白膏藥

BAI GAO Y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便覽》卷四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3.4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大腸經 21%
肺經 18%
胃經 18%
肝經 6%
腎經 4%
心經 3%
小腸經 3%
脾經
大腸經
肺經
胃經
肝經
腎經
心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白膏藥中使用豬油,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藥效提升:豬油性潤滑,能幫助藥物滲透至皮膚深層,提高藥效。同時,豬油本身也具有消炎、止痛、活血等功效,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增強藥效。

二、膏藥品質提升:豬油能使膏藥質地柔軟,易於塗抹和貼敷,並能防止藥膏乾燥龜裂,保持膏藥的穩定性。此外,豬油的香氣能減輕藥材的苦味,提高患者的接受度。

白膏藥中添加蜂蠟,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增稠作用: 蜂蠟具有良好的黏稠性,能將藥物成分固定於膏體中,使其不易流失,並形成黏附性較佳的膏藥,方便敷貼於患處。
  2. 保護作用: 蜂蠟本身具有一定的防水性和防潮性,能有效隔絕外界環境的影響,保護藥物成分不被污染或失效,並有助於藥物成分持續作用於患處。

此外,蜂蠟亦具有潤滑和抗炎作用,有助於減輕患處的疼痛和不適。

白膏藥中加入輕粉,主要原因有二:

一、殺菌止癢:輕粉性寒,具有解毒殺蟲、燥濕止癢的功效,能有效抑制皮膚表面細菌和真菌的生長,減輕炎症,達到止癢的效果。

二、消腫止痛:輕粉亦能活血化瘀,對於因外傷或感染引起的局部腫痛,有消腫止痛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能加速傷口癒合。

然而,輕粉為汞的化合物,具有毒性,需謹慎使用,並遵醫囑。

白膏藥中添加乳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乳香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白膏藥常用於外敷治療跌打損傷、肌肉痠痛、關節疼痛等,乳香的加入可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2. 消炎止癢: 乳香亦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抑制炎症反應,減輕紅腫、瘙癢等症狀。對於一些由外傷或感染引起的皮膚炎症,乳香的加入有助於消炎止癢,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乳香作為白膏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有效發揮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消炎止癢等功效,有助於改善外傷或疼痛的症狀。

白膏藥中加入沒藥,主要基於其兩方面的功效:

  1. 活血化瘀: 沒藥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緩解疼痛,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消腫生肌: 沒藥具有消腫生肌、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能加速傷口組織的修復,減少瘢痕形成,對於外傷、燒傷、燙傷等症狀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白膏藥中加入沒藥,能夠綜合發揮其活血化瘀、消腫生肌的功效,達到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白膏藥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記載主治「燙火傷,各樣杖瘡」,乃針對皮膚損傷、潰爛之證。古代杖刑後皮開肉綻,或火燙傷致皮肉腐爛,需生肌斂瘡、止痛防腐。白膏藥以豬脂油為基質,配合多味斂瘡解毒之藥,外敷可形成保護層,兼能促進傷口癒合,符合古代處理外傷「去腐生新」之理。

組成藥物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君藥:白芨

    • 性味苦甘澀、微寒,善收斂止血、消腫生肌。《本草綱目》載其「能入血分泄熱,又能潰瘍生肌」,為治金瘡要藥。此方用量最重(一兩),主導生肌癒合之效。
  2. 臣藥:芸香、樟腦

    • 芸香:傳統用其莖葉外治瘡毒,具清熱解毒、散瘀止痛之效,助白芨抗瘡毒。
    • 樟腦:辛熱香竄,能除濕殺蟲、止痛防腐。其揮發特性可穿透皮膚,促進局部循環,與豬脂相合可緩解刺激性。
  3. 佐使藥群(乳香、沒藥、孩兒茶、輕粉、片腦)

    • 乳香、沒藥:活血止痛、消腫生肌,為瘡家要藥,合用可化瘀血、防瘡口黏連。
    • 孩兒茶:澀涼收濕,生肌斂瘡,專治皮膚潰爛。
    • 輕粉(氯化亞汞):古代用為殺蟲攻毒,治瘡癬惡瘡,但需謹慎其毒性。
    • 片腦(冰片):辛涼透散,清熱止痛,助藥力滲透,兼緩輕粉之燥烈。
  4. 基質:豬脂油

    • 性涼潤滑,能滋養創面、黏合藥粉,形成油性屏障以防感染,《千金方》多以其調敷瘡藥。

方劑配伍特點

  • 斂散並行:白芨、孩兒茶收斂固瘡,配伍乳香、沒藥活血散瘀,避免過斂留邪。
  • 防腐生肌:樟腦、輕粉殺蟲解毒,合白芨促進新肉生長,適合腐肉未淨之傷口。
  • 寒熱調和:白芨、孩兒茶性涼,樟腦、乳香性溫,冰片佐制輕粉之熱毒,適應燙傷與杖瘡不同熱瘀病機。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通過「保護創面→防腐解毒→活血生肌」三步發揮作用:

  1. 豬脂油覆蓋傷口,減少外界刺激與滲出。
  2. 樟腦、輕粉抗菌,防止感染化膿。
  3. 白芨、孩兒茶促進膠原修復,乳沒活血改善局部瘀滯,加速癒合。
    古人以「血盡洗淨後敷藥」之法,暗合現代清創觀念,顯示其外治邏輯嚴謹。

傳統服藥法


白芨1兩, 豬脂油6兩, 芸香4兩, 樟腦4兩, 輕粉2錢, 乳香2錢, 沒藥2錢, 孩兒茶2錢, 片腦5分。
生肌。
上藥各為末,將油銅鍋化開,先下白及,次下芸香、樟腦、兒茶,一二時取出,離火,方下乳香等藥,候冷,又下片腦、輕粉,膏成,將瓷罐內盛之。
每用油紙攤貼患處。如外傷出血,候血盡,用蔥、花椒煎水,將患處洗淨拭乾,敷藥,不必包裹。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白膏藥外用,不可內服。

相關疾病


癤和癰麻疹背部膿瘡胎毒臁瘡痰核流注

相同名稱方劑


白膏藥, 出處:《雞峰》卷二十二。 組成:乳香1兩,瀝青2兩,寒水石2兩(并研爲末),輕粉45錢(同前3味合研令勻)。 主治:發背,諸癰腫惡瘡。

白膏藥, 出處:《金鑑》卷六十二。 組成:淨巴豆肉12兩,蓖麻子(去殼)12兩,香油3斤,蛤蟆(各銜人發一團)5個,活鲫魚10尾。 主治:諸瘡腫毒,潰破流膿。

白膏藥, 出處:《便覽》卷四。 組成:臘月豬油4兩。嫩柳條49寸,黃蠟2兩,朝腦3錢,輕粉1錢5分,乳香1錢,沒藥1錢。 主治:止疼。主治:燙火傷,各樣杖瘡。

白膏藥, 出處:《回春》卷八。 組成:白及1兩,豬脂油6兩,芸香4兩,樟腦4兩,輕粉2錢,乳香2錢,沒藥2錢,孩兒茶2錢,片腦5分。 主治:生肌。主治:跌打或刀斧所傷,外傷出血;瘡毒。

白膏藥, 出處:《易簡方便》卷四。 組成:頂上爐甘石(以輕能浮水者佳,炭火內燒3-5炷香久,研末,攤地上1日,冷透火氣)。 主治:拔毒生肌。主治:無名腫毒,小兒胎毒,黃水濕瘡無皮,紅肉現露,日久不癒。

白膏藥, 出處:《準繩·瘍醫》卷六。 組成:光粉2兩,甘石(煅,水淬,飛過)1錢,白石脂(煅)1錢,龍骨1錢,乳香1錢,沒藥1錢,楓香1錢,樟腦1錢,水銀1錢,麝香1分,片腦1分,黃蠟半兩,柏蠟1兩半,豬油1兩半。 主治:杖瘡,臁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