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牛脂膏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乳香性溫,味辛,歸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牛脂膏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乳香加入其中,可增強活血化瘀的效果,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
此外,乳香還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因瘀血阻滯導致的疼痛,提高藥效。
牛脂膏中加入沒藥,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理作用: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沒藥性溫,味苦辛,入肝、脾經。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改善瘀血腫痛,配合牛脂膏中的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瘡瘍等病症的療效。
- 促進傷口癒合: 沒藥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並防止感染。在牛脂膏中加入沒藥,可促進創傷癒合,減少疤痕形成。
牛脂膏中加入樟腦,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消炎止痛: 樟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因外傷、燙傷、蚊蟲叮咬等引起的紅腫熱痛。與牛脂膏中的其他藥材,如金銀花、黃連等,共同發揮消炎止痛的效用。
- 促進癒合: 樟腦揮發性強,塗抹於患處後,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同時,樟腦還能抑制細菌生長,預防感染,進一步促進傷口痊癒。
牛脂膏中加入蜂蠟,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增稠固化: 蜂蠟具有較高的熔點,在室溫下呈固態,能使膏體更為堅固,不易融化,方便保存和使用。
- 延緩吸收: 蜂蠟具有防水、防潮的特性,能延緩膏體中的藥物成分被皮膚快速吸收,使藥效得以持續發揮,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牛脂膏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要用於「杖瘡」,即古代受杖刑後導致的皮肉損傷,表現為局部瘀血腫痛、皮膚破潰或潰爛久不收口。牛脂膏外敷能緩解疼痛、促進瘡口癒合,其油脂基底形成保護層,避免外邪侵襲,同時藥性滲透以活血散瘀。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乳香、沒藥(各5分)
- 乳香:活血止痛、消腫生肌,擅長促進傷口癒合。
- 沒藥:散瘀止痛,與乳香相須為用,增強活血療傷之效。
- 配伍作用:二者合用可改善局部血瘀腫痛,加速組織修復。
樟腦(5分)
- 辛熱走竄,能散瘀消腫、殺蟲止痛,外用可刺激皮膚促進血液循環,兼有輕微麻醉作用,緩解杖瘡劇痛。
黃蠟(4兩)、水牛油(1斤)
- 黃蠟:性澀,能收斂瘡口,與油脂調和後形成膏狀基質,便於貼敷。
- 水牛油:滋潤皮膚,防止瘡面乾裂,並作為載體使藥效持續釋放。
- 基質功能:二者熔合後質地柔軟,貼附性強,保護創面且緩解摩擦疼痛。
三、治療原理與可能功效
- 活血消腫:乳香、沒藥直達病所,改善局部瘀滯;樟腦助藥力滲透並散瘀。
- 生肌斂瘡:黃蠟收澀,水牛油潤澤,共同促進瘡口癒合。
- 物理保護:膏體覆蓋創面,阻隔外邪(如風、濕),避免二次感染。
總結:此方以「行氣活血、消腫生肌」為核心,針對杖瘡的腫痛與破潰設計,油脂基質兼具治療與保護雙重作用,體現古代外用膏方「以潤養傷、以行促癒」的思路。
傳統服藥法
乳香5分,沒藥5分,樟腦5分,黃蠟4兩,水牛油1斤。
上為末,先熔蠟,次入油和勻,調末攪勻。
油紙攤貼;或以天芋葉攤貼。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牛脂膏不宜長期使用,以免引起皮膚過敏。
相同名稱方劑
牛脂膏, 出處:《準繩·瘍醫》卷六。 組成:乳香5分,沒藥5分,樟腦5分,黃蠟4兩,水牛油1斤。 主治:杖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