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肌丸

生肌丸

SHENG J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玉案》卷六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中性 (1.08)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6%
脾經 20%
肝經 20%
腎經 13%
大腸經 6%
肺經 6%
胃經 6%
心經
脾經
肝經
腎經
大腸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生肌丸中加入蜂蠟,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保護傷口,促進癒合:蜂蠟具有良好的封閉性,塗抹於傷口表面,可形成一層保護膜,隔絕外界污染,防止感染,並維持傷口濕潤環境,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傷口癒合。
  2. 改善藥物黏附性,提高藥效:蜂蠟與其他藥材混合後,可形成軟膏狀,更易於塗抹於患處,並增加藥物在傷口上的黏附時間,使藥效得到更充分的發揮。

生肌丸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乳香性溫,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瘀血阻滯,減輕傷口疼痛和腫脹。

2. 促進組織修復,生肌長肉: 乳香能促進傷口癒合,加速組織再生,幫助傷口更快癒合。此功效源於其活血化瘀的特性,促進血行,加速營養物質和氧氣的供給,從而促進傷口癒合和肉芽組織的生成。

因此,乳香在生肌丸中,發揮著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促進組織修復的功效,有助於加快傷口癒合,促進傷口生肌。

生肌丸中包含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促進傷口癒合:沒藥具有活血化瘀、生肌止痛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組織的修復,改善局部瘀血腫脹,加速創口癒合。
  2. 抗菌消炎,預防感染:沒藥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可以抑制傷口處細菌感染,避免傷口感染加重,進一步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生肌丸中加入沒藥,能有效地促進傷口癒合,預防感染,達到生肌止痛的效果。

生肌丸中加入血竭,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項作用:

1. 活血化瘀,促進傷口癒合: 血竭性味苦、溫,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生肌止痛的功效。其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清除傷口周圍的瘀血,加速傷口癒合。

2. 止血生肌,預防感染: 血竭中的樹脂成分,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可有效控制傷口出血。同時,其抗菌消炎的特性,能抑制細菌感染,避免傷口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生肌丸中加入血竭,可以有效促進傷口癒合,預防感染,達到生肌止痛的效果。

生肌丸作為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在其組成成分中包含象牙這一項材料,主要基於傳統醫學理論中的藥材特性。根據中醫學說,象牙性味甘、淡、涼,入肝、腎二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及生肌收斂之效。在古代醫籍中記載,象牙可用於治療各種瘡痏、潰瘍等皮膚病變,促進傷口愈合,減少疤痕形成。

然而,現代社會由於對野生動物保護意識的提高,以及國際法規對於象牙交易的嚴格限制,使用真實象牙製藥已不再被允許。因此,今日若需使用生肌丸,其中的「象牙」成分往往會被其他具有相似療效的替代品所取代,例如人工合成物質或是其他中藥材。這種做法既符合法律規定,也兼顧了藥物的療效與安全性,同時體現了現代醫學對於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的尊重與保護。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生肌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一切發背疽毒;懸癰不能收口」,屬外科瘡瘍潰後久不收口之證。背疽、懸癰皆為氣血虧虛,或餘毒未清所致,瘡面難斂。古代醫家認為,膿腐雖去而新肉不生,多因氣血耗傷、經絡瘀滯,需以生肌長肉、活血斂瘡為治。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黃蠟(1斤)

    • 性味甘淡微溫,具收斂、生肌、定痛之功,《本草綱目》載其「續絕傷金瘡,能生肌肉」。作為基質,可塑形為丸,兼能保護瘡面。
  2. 乳香、沒藥(各2兩研細)

    • 二者均為活血止痛、消腫生肌要藥。乳香偏行氣活血,沒藥長於散瘀,合用則疏通局部氣血,促進瘡口癒合。《醫學衷中參西錄》云:「乳香、沒藥同用,為宣通臟腑、流通經絡之妙品。」
  3. 血竭(2兩研細)

    • 專入血分,散瘀定痛,外用能斂瘡生肌,《唐本草》稱其「主破積血,止痛生肌」。與乳、沒協同,增強祛腐生新之效。
  4. 象牙末(4兩)

    • 性甘寒,傳統用於拔毒生肌,治瘡瘍久不收口,《海藥本草》謂其「主生肌合瘡」。其質地細膩,可吸附瘡面穢濁。

配伍特點

  • 熔蠟為丸:蠟質柔潤,既能固形,又可緩釋藥效,內服後逐步發揮作用。
  • 活血與生肌並行:乳、沒、血竭活血通絡以祛殘腐,象牙、黃蠟直接促進組織再生。
  • 劑量比例:黃蠟量重,取其緩圖之效;象牙末量倍於他藥,側重長肉收口。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藉活血化瘀、拔毒生肌之法,改善瘡周氣血瘀滯,清除餘毒,同時提供生肌物質基礎(如象牙、黃蠟)。內服後,藥物透過經脈布散,促進局部氣血循環與組織修復,加速瘡口癒合。

整體而言,生肌丸為內外兼治之方,以「通補並用」為核心,適於瘡瘍後期正虛邪戀之證,體現中醫「腐去新生」的外科治療思路。

傳統服藥法


黃蠟1斤,乳香(研細)2兩,沒藥(研細)2兩,血竭2兩(研細),象牙末4兩。
長肉收功。
先用蠟熔化,再入乳、沒等藥和勻,投入水中,眾手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100丸,日2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 本方具有收斂止血的作用,陰虛血虧者慎用。

相關疾病


癤和癰背部膿瘡

相同名稱方劑


生肌丸, 出處:《玉案》卷六。 組成:黃蠟1斤,乳香(研細)2兩,沒藥(研細)2兩,血竭2兩(研細),象牙末4兩。 主治:長肉收功。主治:一切發背疽毒;懸癰不能收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