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收珠散中包含血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血竭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改善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收珠散治療的病症多為外傷引起的疼痛,而血竭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減輕疼痛。
2. 收斂止血,生肌斂傷:血竭亦有收斂止血、生肌斂傷的功效,可有效治療外傷出血、創傷感染等。收珠散中的其他藥材如生薑、乳香等,也具有止血生肌的作用,血竭的加入進一步加強了藥方的止血生肌功效。
收珠散中包含冰片,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解毒: 冰片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因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收珠散用於治療牙齦腫痛、口臭等症,冰片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二、消腫止痛: 冰片具有較強的穿透力,可直達病竈,並能迅速消腫止痛。收珠散中含有冰片,可以有效地緩解牙齦腫痛,減輕患者的疼痛感。
收珠散中包含乳香,主要源於乳香的以下兩點功效:
- 活血化瘀: 乳香性溫,味苦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收珠散主要用於治療婦科疾病,如經閉、痛經、癥瘕等,乳香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改善血瘀,促進經血運行,緩解疼痛。
- 消腫止痛: 乳香也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因血瘀、氣滯引起的腹部腫脹和疼痛,輔助治療收珠散的治療目的。
總而言之,乳香在收珠散中發揮着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協同治療婦科疾病,達到改善症狀的效果。
收珠散方中加入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止痛生肌:沒藥性溫、味苦,入肝、腎經,具止痛生肌之效。收珠散主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而沒藥能有效消散瘀血、止痛止血,促進傷口癒合,有助於傷患早日康復。
- 活血化瘀:沒藥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利於傷口組織的修復和再生。收珠散中常與其他活血化瘀藥材配伍,如當歸、川芎等,共同發揮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收珠散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收珠散主治"目受外傷,眼珠落出",即眼部受到嚴重外傷導致眼球脫位的緊急情況。古代用於創傷性眼球脫出的初步處理,具有止血、鎮痛、促進組織修復等功效,為外科急救用藥。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方劑組成:
- 血竭(2錢):主入血分,為傷科要藥,善於散瘀定痛、止血生肌
- 冰片(2分):辛涼走竄,具強力滲透性,能清熱止痛、消腫防腐
- 乳香(4錢,去油):活血定痛、消腫生肌
- 沒藥(4錢,去油):散血祛瘀、消腫定痛
- (《外科集腋》版本加龍骨):收斂固澀、生肌斂瘡
組成邏輯推理: 此方以"活血止血-消腫定痛-防腐生肌"為配伍思路:
- 活血止血層面:血竭配伍沒藥形成"止血不留瘀"之效,既能控制外傷出血,又可防止瘀血停滯。
- 鎮痛消炎層面:乳香、沒藥相須為用,增強止痛效果;冰片辛涼走竄,能迅速滲透組織發揮鎮痛作用。
- 防腐生肌層面:冰片抗菌防腐,血竭促進創面癒合,龍骨(《外科集腋》版本)增強收斂固澀之力。
- 劑型特點:極細粉末利於創面吸附,井花水調敷取其清涼鎮靜之性。
治療原理: 針對眼球外傷的病理特點:
- 通過止血散瘀控制創面出血
- 利用強力鎮痛成分減輕外傷疼痛
- 抗菌防腐成分預防感染
- 促進局部組織修復,為後續治療創造條件
- 銀針操作配合藥敷,體現古代外科"手法復位+藥物治療"的綜合處理方式
此方組合展現了古代外科"急則治標"的處理原則,先控制出血疼痛,再配合內服藥(如還魂湯、明目生血飲)調理,體現內外兼治的整體觀念。
傳統服藥法
血竭2錢,冰片2分,乳香4錢(去油),沒藥4錢(去油)。
上為極細末,瓷瓶收貯。
點之。
《外科集腋》有龍骨。《外科集腋》本方用法:上為末,井花水調稠,以銀針蘸藥點之。或用銀針蘸並花水拔去血筋,將收珠散敷之,隨用青絹挪上。先用還魂湯,次服明目生血飲。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收珠散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及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收珠散, 出處:《傷科補要》卷三。 組成:血竭2錢,冰片2分,乳香4錢(去油),沒藥4錢(去油)。 主治:目受外傷,眼珠落出。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