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香貼方

RU XIANG TIE F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3.6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8%
大腸經 14%
肺經 14%
胃經 14%
心經 14%
肝經 14%
脾經
大腸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乳香貼方以「乳香」為主要藥材,原因如下: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乳香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促進組織修復: 乳香中的揮發油成分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組織修復,有助於傷口癒合,減少疤痕形成。

因此,乳香貼方中加入乳香,旨在發揮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及促進組織修復等作用,以達到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病症的目的。

乳香貼方中加入蜂蠟,主要原因有二:

一、黏著性: 蜂蠟具有極佳的黏著性,能使藥物緊密附著於患處,延長藥效發揮時間,並有效防止藥物脫落。

二、保護作用: 蜂蠟能形成一層薄膜,隔絕空氣和水分,防止藥物氧化變質,並能保護皮膚免受外界的刺激和損傷。

因此,蜂蠟在乳香貼方中扮演著重要的輔助角色,有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主治功效


乳香貼方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與藥理綜述

乳香貼方組成簡潔,僅由乳香和蜂蠟兩味藥材構成。其主要藥理作用如下:

  • 乳香: 味辛、苦,性溫。具有活血止痛、消腫生肌、行氣散瘀之功效。乳香能促進血液循環,消除局部炎症,加速組織修復,並能疏通氣機,緩解疼痛。
  • 蜂蠟: 味甘、性平。具有潤燥止痛、收斂創傷、滋養皮膚之功效。蜂蠟質地柔潤,能保護創面,防止感染,並能收斂瘡口,促進傷口癒合。

治療原理分析

綜合乳香和蜂蠟的藥理作用,乳香貼方的治療原理可歸納如下:

  1. 活血止痛,消腫散瘀: 乳香是本方的主藥,其活血止痛、消腫散瘀的功效,能夠針對發背瘡腫的主要病理機制——氣滯血瘀、局部炎症,發揮直接的治療作用。透過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除炎症反應,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2. 收斂創傷,促進癒合: 蜂蠟質地油潤,具有保護創面、收斂創傷的作用。它能覆蓋於瘡腫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防止外界刺激和感染,同時能夠收斂瘡口,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傷口癒合。
  3. 潤燥止痛,滋養皮膚: 蜂蠟還具有潤燥止痛、滋養皮膚的作用。發背瘡腫容易引起皮膚乾燥、疼痛,蜂蠟的加入,能夠滋潤皮膚,緩解疼痛,並為瘡面的修復提供良好的環境。

對比其他發背治療方法

《聖濟總錄》中,除了乳香貼方,還記載了其他治療發背的方法,例如:

  • 白麵泥敷: 使用白麵與泥調和成泥,敷在瘡腫周圍,再以童子尿浸泡。此法主要利用泥的吸附性,以及童子尿的清熱解毒作用,達到消腫的目的。但其作用較為單一,效果可能不如乳香貼方。
  • 新馬糞塗敷: 新鮮馬糞厚塗於瘡腫之上。此法利用馬糞的清熱、消腫作用,但可能存在衛生問題,且使用不便。
  • 益母草內服外敷: 以益母草汁內服,並以藥渣外敷。益母草具有活血化瘀、清熱解毒之功效,內服外用可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但相比乳香貼方,其針對性較弱。

總結

乳香貼方組方簡潔,但其藥理作用明確。乳香的活血止痛、消腫生肌作用,與蜂蠟的潤燥止痛、收斂創傷作用相輔相成,能夠針對發背瘡腫的病理機制,發揮良好的治療效果。相較於《聖濟總錄》中記載的其他治療方法,乳香貼方更具針對性,且使用方便,是治療發背瘡腫的有效方劑。

傳統服藥法


乳香(研)、黃蠟(好者)各等分。
同入銚子熔化,瀉入水內,斟酌瘡大小取劑。
再於火上熔化,攤於帛上或紙上貼之,不住以手按令著肉,為此藥易乾故也,1日換3次。腫消痛止。如已有頭欲破者,亦漸縮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背部膿瘡

相同名稱方劑


乳香貼方,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三一。 組成:乳香(研)、黃蠟(好者)各等分。 主治:發背。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