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丸
NIAN ZHU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本草綱目拾遺》卷八引《張氏必效方》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2
熱/寒比例
極熱 (11.00)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胃經 17%
肝經 14%
心經 14%
大腸經 10%
肺經 10%
腎經 7%
脾經
胃經
肝經
心經
大腸經
肺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念珠丸方中加入乳香,主要源於其具有以下兩個功效:
- 活血化瘀: 乳香性溫,味辛,入血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其可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對於因血瘀導致的頸椎病、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等病症,起到緩解疼痛、促進康復的作用。
- 消腫止痛: 乳香亦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扭傷等引起的腫痛。其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炎症反應,從而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念珠丸中加入龍眼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補益心脾,安神定志: 龍眼肉味甘性溫,入心脾經,具有補益心脾、養血安神的作用。對於心脾虛弱,神經衰弱、失眠多夢等症狀,龍眼肉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念珠丸本身也具有安神定志的功效,龍眼肉的加入更能增強其補益心脾、安神定志的療效。
- 調和藥性,增進療效: 念珠丸中部分藥材性寒,加入龍眼肉能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寒涼之氣過度損傷脾胃。此外,龍眼肉的甘甜味也能使藥物更容易入口,更便於患者服用。
念珠丸中加入蜂蠟,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黏合作用: 蜂蠟具有較高的熔點,能將藥材粉末緊密黏合在一起,方便製成丸劑,並能有效防止藥材粉末因潮濕而結塊,維持丸劑的穩定性。
- 保護作用: 蜂蠟具有一定的防水性,能保護藥材不被外界環境的濕氣侵蝕,並能減少藥材因氧化而變質的可能性,提高丸劑的儲存期限。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念珠丸」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
- 乳香:活血止痛,消腫生肌,行氣散瘀。
- 硇砂:辛熱有毒,破積散結,消腫止痛。
- 蜂蠟/黃蠟:潤燥止痛,收斂創傷,調和藥性。
主治:
綜合古籍記載,念珠丸主要針對膀胱疝氣(即陰疝),表現為外腎(陰囊)腫脹,疼痛劇烈,難以忍受。病症可見於《本草綱目》、《普濟本事方》、《醫學綱目》、《證治準繩》等醫書,其中《普濟本事方》、《醫學綱目》、《赤水玄珠》皆載「膀胱疝氣,外腎腫痛不可忍」。《本草綱目拾遺》則更具體指出「陰疝偏腫,囊中疼痛難忍。」
治療原理分析:
- 行氣活血,散瘀止痛:
- 乳香為君藥,其性辛溫,入心、肝經,能活血止痛,行氣散瘀,消腫生肌。針對疝氣導致的局部氣滯血瘀,乳香可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達到止痛消腫之效。古籍中多言其活血止痛之功,可見其於此方中的核心作用。
- 硇砂,性辛熱有毒,善於破積散結,消腫止痛,其強烈的辛散之性,能助乳香推動氣血運行,加強止痛消腫之力,並能破除局部之瘀結。惟其性較峻烈,故用量需謹慎,且須炮製飛過後使用。
- 收斂固澀,緩解疼痛:
- 蜂蠟/黃蠟在此方中,主要扮演佐使藥的角色。其性味甘平,具有潤燥止痛,收斂創傷的功效。蜂蠟能調和藥性,減輕硇砂的峻烈之性,並能收斂局部瘡傷,緩解疼痛。此外,其粘性亦有利於藥物成丸,並使藥效得以緩慢釋放。
- 整體功效:
- 念珠丸通過乳香的活血行氣,硇砂的破積散結,以及蜂蠟/黃蠟的收斂緩痛,多管齊下,共同發揮作用。其主要針對因氣滯血瘀,經絡不暢所致的陰疝疼痛腫脹,通過疏通氣血,消散瘀結,達到止痛消腫的目的。
- 劑型與服法:
- 念珠丸製成丸劑,分作一百零八丸,以線穿起,露一夜,再以蛤粉為衣。這樣的製法,據推測,可能具有以下考量:穿線可能利於藥丸晾乾定型,蛤粉衣可保護藥丸,並有吸濕作用,同時蛤粉本身亦可清熱利濕。
- 服法上,多用乳香湯送服,進一步加強了藥物的活血行氣止痛之功。
總結:
念珠丸以乳香、硇砂、蜂蠟/黃蠟三味藥物組成,針對膀胱疝氣所致的外腎腫脹、疼痛難忍之症。其治療原理以活血行氣、破積散結、收斂緩痛為核心,達到疏通經絡,消散瘀滯,止痛消腫的目的。方劑結構精煉,藥力針對性強,故在古代被視為治療疝氣的有效方劑。
傳統服藥法
乳香(乳鉢坐水盆中研)3錢,硇砂3錢(飛),黃蠟1兩。
乳香研細,硇砂同研勻,熔蠟為丸,分作108丸,以線穿之,露一夕,次日用蛤粉為衣。
每服1丸,用乳香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腹股溝疝氣睪丸疼痛腫脹
相同名稱方劑
念珠丸, 出處:《本事》卷四。 組成:乳香(乳鉢坐水盆中研)3錢,硇砂3錢(飛),黃蠟1兩。 主治:膀胱疝氣,外腎腫脹,痛不可忍。
念珠丸, 出處:《本草綱目拾遺》卷八引《張氏必效方》。 組成:乳香(去油,淨)2錢,圓眼核3錢,黃蠟2兩。 主治:陰疝偏腫,囊中疼痛難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