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將丸

獨將丸

DU JIA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同夀錄》卷四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25%
肺經 25%
胃經 25%
脾經 25%
大腸經
肺經
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獨將丸中加入蜂蠟,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封固藥效: 蜂蠟具有較強的粘性,能將其他藥材緊密包裹,形成堅固的丸劑,防止藥材因受潮而失效,延長藥效的保存時間。

2. 緩解藥性: 蜂蠟性涼,具有一定的潤滑作用,能緩解部分藥材的燥烈之性,減少對腸胃的刺激,提高藥物的安全性。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獨將丸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功效主治

獨將丸主治「腫毒不破頭」,意指適用於癰疽腫毒尚未潰膿、局部堅硬未透之證。此類病症多因氣血壅滯、熱毒蘊結所致,需促使毒邪外透或消散。黃蠟單用為丸,取其「固護氣血、托毒外出」之效,輔以好酒送服,增強行氣活血、助藥透達之力。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黃蠟(蜂蠟)之特性

    • 性味歸經:甘、微溫,入脾、胃、大腸經。
    • 傳統應用
      • 《本草綱目》載其能「止洩痢、續絕傷」,且外用可生肌斂瘡。
      • 內服時,具「緩和收澀」之性,能固護腸胃,但於此方中取其「託裡」之功,輔助氣血凝聚以促腫毒外發。
    • 物理特性:熔化後可塑形為丸,質地黏滯,可能於體內緩釋藥性,形成「溫通托毒」之效。
  2. 配伍酒服之原理

    • 酒性辛溫,能「通血脈、行藥勢」,助黃蠟之藥力速達病所,加強氣血運行,促使腫毒或散或潰。
    • 酒與黃蠟相合,一動一靜:酒行散、蠟固護,避免毒邪內陷,形成「托裡透表」之勢。
  3. 整體方義推論

    • 此方為單味成方,重點在「簡峻專一」。黃蠟非直接攻毒,而是通過調整局部氣血狀態,創造「毒有出路」之條件:
      • 若腫毒初起,可能助其消散;
      • 若膿已成而未潰,或能促其破頭排膿。
    • 古人或觀察到蜂蠟具有「黏滯託舉」之能,類似外科「托法」(如透膿散之理),故用於未潰之癰腫。

三、潛在應用邏輯

獨將丸雖簡,然契合中醫「以簡馭繁」思維。腫毒未潰時,過用寒涼恐冰伏氣血,反致難消難潰;黃蠟溫而不燥,酒服通而不耗,適合體虛或證勢膠著者。其效機或與「改善局部微循環、調節免疫應答」相關,然此為現代推測,仍待驗證。

此方體現「外病內治」思維,以溫通託毒為核,後世或可擴展用於慢性炎症性包塊(如深部膿瘍、淋巴結腫大),然須辨明陰陽虛實。

傳統服藥法


黃蠟不拘多少。
溶化為丸。
好酒吞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獨將丸, 出處:《同夀錄》卷四。 組成:黃蠟不拘多少。 主治:腫毒不破頭。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