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奴丸

TAO NU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1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3%
心經 33%
肝經 33%
脾經
心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桃奴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調理血液和舒緩疼痛,其組成中包含乳香,這主要有幾個原因。

首先,乳香在中醫中屬於活血化瘀的藥物,具有促進血液循環的功效。有助於緩解因血瘀引起的疼痛和不適,進一步增強桃奴丸的療效,特別是用於治療痛經和雀斑等症狀。

其次,乳香的抗炎特性也能幫助減輕炎症引發的疼痛,促進組織修復,這對於改善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具有積極作用。此外,乳香還能增強其他藥材的效果,使整個方劑的療效更加協調,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

最後,乳香的香氣還可以提高方劑的接受度,使患者在服用時感覺更為舒適。因此,乳香在桃奴丸中的應用不僅是療效的考量,也是考慮到患者的用藥體驗。

主治功效


桃奴丸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所提供的古文資料,桃奴丸主要用於治療以下幾類病症:

1. 傳屍癆(結核病)

古文多處提到桃奴丸可用於治療「傳屍癆」、「屍疰」,這些描述與現代醫學的結核病相符。症狀包括:沉沉默默,不知所苦,累月經時,羸頓至死,同氣連枝,多遭傳染。

治療原理: 桃奴丸中的乳香,具有活血止痛、消腫散結的功效,可能有助於改善結核病引起的身體虛弱和疼痛。方中更常與具備補虛扶正功效的人參、桃仁等合用,以達到“補虛以復其元,殺蟲以絕其根”的目的。

2. 心神疾病

多篇古文指出桃奴丸可治「心氣虛,有熱,恍惚不常,言語錯亂」、「驚狂譫妄,逾垣上屋,罵詈不避親疏」等症狀,這些描述類似於現代醫學中的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等。

治療原理: 方中使用的犀角、琥珀、牛黃、麝香、冰片等藥材,在中醫理論中具有清心開竅、安神定志的作用,可能有助於緩解精神症狀。此外,方劑中也有安息香用於“辟惡去穢”,這體現了古代醫學對於精神疾病與“邪氣”相關的認識。

3. 驚癇、小兒驚風

多篇古文提及桃奴丸適用於「小兒驚癇」、「小兒吊起外腎」。

治療原理: 方中多用具有鎮靜安神作用的藥物,如硃砂、琥珀等,可能有助於緩解驚癇發作。而“小兒吊起外腎”則可能是指的小兒腹股溝疝,古人認為與“驚”、“疝”有關,桃奴丸的應用也體現了這一點。

4. 瘀血、血蠱

《金匱翼》、《簡明醫彀》、《醫學正傳》等書中記載桃奴丸可治「汙血成積,石瘕之屬」、「血蠱」、「瘀血停積」等症狀,包括婦女月經不通、腹中有塊、跌打損傷等。

治療原理: 桃奴丸中含有桃仁、乳香等活血化瘀的藥物,可能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消除瘀血。特別是與玄胡索、豭鼠糞、香附、官桂、五靈脂、砂仁等同用,加強了活血化瘀、理氣止痛的功效。

5. 中惡、客忤、鬼擊

《雜病源流犀燭》中記載桃奴丸可治「中惡」、「客忤」、「鬼擊」等症狀,這些描述類似於現代醫學中的急性中毒、急性感染等。

治療原理: 古代醫學認為這些病症與「邪氣」、「鬼氣」有關,桃奴丸中的安息香、雄黃等藥物被認為具有辟邪、解毒的作用。

總結

桃奴丸是一個多用途的古方,其應用範圍涵蓋了傳染病、精神疾病、兒科疾病、婦科疾病以及一些急症。其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的「扶正祛邪」、「活血化瘀」、「安神定志」等理論。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古代醫學對疾病的認識與現代醫學存在較大差異,桃奴丸的實際療效和安全性仍需進一步研究驗證。

傳統服藥法


桃奴3兩。
上為細散。
每服2錢,食前以溫酒調下。
本方方名,據劑型,當作「桃奴散」 。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癲癇瘧疾嗜眠症(嗜睡症)語言前後顛倒錯亂突然暈倒不省人事腹內有腫塊

相同名稱方劑


桃奴丸, 出處:《聖惠》卷四十八。 組成:桃奴3兩。 主治:伏梁氣,在心下結聚不散。

桃奴丸, 出處:《幼幼新書》卷三十一引茅先生方。 組成:桃奴2-7個,桃膠2錢,乳香(别研)2錢,苦瓠子2-7個,山柏荔子2-7個。 主治:小兒吊起外腎。

桃奴丸, 出處:《聖惠》卷五十二。 組成:猢狲頭骨1兩(生用),巴豆1分,砒霜1分(細研),野桃仁花1分,斑蝥1分(炒微黃),桃奴(向陽枝上者)半兩。 主治:瘧疾,發作無時。

桃奴丸, 出處:《幼幼新書》卷十二引《養生必用》。 組成:桃果7枚(别爲末),桃仁14枚(去皮尖,炒,别研),安息香1兩(以無灰酒斟酌多少,研,飛去砂石,銀器中入上2味,慢火熬成膏),生玳瑁(鎊過,杵爲細末)1兩,琥珀3分(别研),雄黃(用桃葉煮,水研飛)3分,辰砂(研飛)半兩,黑犀(石上以水磨,澄去水,取末)半兩,腦1分,麝1分(别研)。 主治:小兒心氣虛,有熱,恍惚不常,言語錯亂,屍疰客忤,魘夢不祥,驚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