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香湯

RU XIA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黴癘新書》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2.4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6%
心經 26%
肝經 23%
胃經 8%
大腸經 8%
腎經 7%
脾經
心經
肝經
胃經
大腸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乳香湯中包含乳香,乃因其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乳香性溫,味辛,歸心、肝經,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不暢,並具有抗炎消腫作用,對於瘀血阻滯、疼痛腫脹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乳香常與其他活血化瘀藥材配合使用,如當歸、川芎等,以增強其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在臨牀上,乳香湯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病症。

乳香湯中包含沒藥,主要基於兩者藥性互補,相輔相成,以達到更好的療效。

乳香性溫,善於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尤其適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而沒藥性溫,亦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並能促進傷口癒合。

兩者合用,既能加強活血化瘀的效果,又能相互促進,使藥力更為強勁,更能有效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骨折等病症。

乳香湯中加入樟腦,主要基於其活血止痛消腫散結的功效。

乳香本身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而樟腦則能增強其活血止痛之效,並能透達肌膚,散瘀消腫。樟腦的芳香走竄之性,能促進乳香藥效的發揮,使其更有效地達至治療效果。因此,樟腦的加入,可謂相輔相成,有助於提升乳香湯的整體療效。

乳香湯為一經典的中藥方劑,蘆薈在其中扮演著清熱解毒、瀉下通便的重要角色。蘆薈性寒味苦,歸肝、大腸經,其主要功效在於清肝火、瀉熱通便。在乳香湯中,蘆薈能夠協同其他藥材,增強整體方劑的清熱解毒效果,特別適用於治療因熱毒內盛所導致的各種症狀,如口瘡、便秘等。此外,蘆薈還具有良好的消炎、抗菌及促進傷口愈合的作用,對於皮膚病變亦有療效。在傳統中醫理論中,蘆薈的這些特性使其成為了乳香湯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不僅能調理體內環境,還能從外在改善患者症狀,體現了中醫“內外兼治”的治療原則。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主治功效分析

乳香湯在古代醫學中應用廣泛,其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如下:

一、組成與藥理

乳香湯基本組成包含:

  • 乳香: 活血止痛,消腫生肌。
  • 沒藥: 活血散瘀,消腫止痛。
  • 樟腦: 行氣止痛,殺蟲解毒。
  • 蘿蔦: 清熱解毒,潤腸通便。 (此藥材僅出現於開頭的方劑組成描述中,後續古籍中未見其應用)

從藥理分析,乳香與沒藥皆具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常相須為用,增強療效。樟腦則能行氣止痛,加強活血藥物的效果,並有殺蟲解毒之功。蘿蔦則有清熱解毒,潤腸通便的作用,能輔助治療部分因熱毒引起的病症。

二、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

根據古籍記載,乳香湯主治功效廣泛,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幾類:

  1. 外科疾患:

    • 下疳瘡,漸漸浸蝕,不可止遏者: 乳香與沒藥的活血化瘀、消腫生肌之效,能促進潰瘍癒合,控制病情發展。
    • 痔漏: 乳香湯內服或外用,皆可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改善痔漏症狀。
    • 諸瘡: 乳香湯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促進瘡瘍癒合。
    • 跌打損傷: 乳香與沒藥的活血散瘀、消腫止痛之效,能加速損傷組織的修復。
    • 初起痞塊: 乳香湯能活血化瘀,消散痞塊。
  2. 婦科疾患:

    • 橫逆難產: 乳香湯有活血行氣之效,能促進產程,幫助胎兒順利娩出。
    • 下死胎: 乳香湯能活血化瘀,促進死胎排出。
    • 產後瘀血作痛: 乳香湯能活血化瘀,祛除產後瘀血,緩解疼痛。
    • 夫婦人顛狂病者: 此類病症多由血氣虛,受風邪所致。乳香湯能活血行氣,祛風除邪,改善顛狂症狀。
  3. 內科疾患:

    • 血氣痛: 乳香湯能活血行氣,通絡止痛。
    • 小腸氣: 乳香湯能行氣止痛,緩解小腸氣引起的疼痛。
    • 膀胱氣: 乳香湯能行氣止痛,緩解膀胱氣引起的疼痛。
    • 兩脅痛: 乳香湯能活血行氣,通絡止痛。
    • 損傷: 乳香湯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促進損傷組織修復。
    • 陰疝偏腫,囊中疼痛難忍: 乳香湯能活血散瘀,行氣止痛。
    • 小兒盤腸氣痛: 乳香湯能行氣止痛,緩解腸道痙攣引起的疼痛。
    • 急慢驚風: 乳香湯能鎮驚安神,緩解驚風症狀。
    • 魚骨哽、豬雞骨哽: 乳香湯能潤滑咽喉,促進異物排出。
    • 喉痹腫痛: 乳香湯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小兒忽腫毒著咽喉: 乳香湯能清熱解毒,消腫利咽。
    • 小兒喉痹,血氣結塞: 乳香湯能活血行氣,通絡止痛,消腫散結。
    • 小兒脾毒瀉血: 乳香湯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 下痢腹脹,裡急後重: 乳香湯能行氣止痛,調理腸胃功能。
  4. 其他:

    • 催生: 乳香湯能活血行氣,促進產程。

三、配伍應用

乳香湯在臨牀應用中,常根據不同病症,與其他藥物或湯劑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或擴大治療範圍。例如:

  • 治療死胎不下,與紫金藤、葵根、土牛膝、土當歸、肉桂、麝香等配伍。
  • 治療久嗽,與乾薑、阿膠、款冬花、藿香、黃連、白朮等配伍。
  • 治療橫逆難產,與蛇蛻、破故紙、榆白皮等配伍。
  • 治療小兒驚風,與甘遂配伍。
  • 治療小兒 বিভিন্ন病症,常根據具體情況,與薄荷湯、竹葉湯、白礬水等配伍。

四、總結

綜上所述,乳香湯作為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以其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消腫解毒之效,在古代醫學中被廣泛應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其治療原理主要在於通過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清熱解毒等作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緩解疼痛,消除病邪。通過與不同藥物配伍,乳香湯的治療範圍更廣,療效更佳。

傳統服藥法


大黃1兩,甘草1兩,乳香1字。
上將前二味為粗末。
每服4錢,水1盞半,煎至6分,去滓,化乳香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2.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3. 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胰臟炎軟性下疳咽喉痛

相同名稱方劑


乳香湯, 出處:《黴癧新書》。 組成:乳香1錢,沒藥6分,樟腦2錢,蘆薈1錢。 主治:下疳瘡,漸漸浸蝕,不可止遏者。

乳香湯, 出處:《醫方類聚》卷二二九引《仙傳濟陰方》。 組成:通明滴乳不拘多少。 主治:去滯定痛止疼。主治:産婦腰腹痛急。

乳香湯, 出處:《施圓端效方》引于四嫂方(見《醫方類聚》卷一七九)。 組成:大黃1兩,甘草1兩,乳香1字。 主治:時疫疙瘩,喉咽腫痛。

乳香湯, 出處:《衛生總微》卷十四。 組成:木香1錢,五靈脂(去砂石)1錢,乳香1錢(别研),天南星(取中心未)1錢。 主治:腸胃冷襲而痛,啼哭不休。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