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腦香散
NAO XIA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方類聚》卷二四四引《經驗良方》
熱性指數
34
寒性指數
2
熱/寒比例
極熱 (17.00)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5%
心經 35%
腎經 14%
肝經 14%
脾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腦香散中添加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止痛消腫: 沒藥性溫,味苦辛,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腦香散用於治療頭風、頭痛、鼻塞等症,而沒藥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炎症反應,有助於止痛消腫,改善頭部不適。
- 通竅開竅: 沒藥氣味芳香,能通鼻竅,改善嗅覺,對鼻塞、頭昏腦脹等症狀有緩解作用。腦香散的組成中,還包括川芎、白芷等具有通竅開竅功效的藥材,與沒藥搭配使用,可增強通竅開竅的效果,改善頭部氣血運行,緩解症狀。
腦香散方中使用樟腦,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開竅醒神:樟腦性辛溫,走氣分,具有開竅醒神之效,對於痰濁矇蔽心竅、神志昏迷等症狀有顯著療效。腦香散主治神志不清、昏迷不醒等症,樟腦可通過開竅醒神之效,使神志清醒。
- 闢穢止痛:樟腦亦有闢穢止痛的作用,可治療頭風頭痛、鼻塞不通等症狀。腦香散也常用於治療鼻塞頭痛等症,樟腦的闢穢止痛作用可緩解鼻塞、頭痛等不適。
總體而言,樟腦在腦香散中的加入,可發揮開竅醒神、闢穢止痛的功效,與方劑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腦香散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小兒吐」,即小兒嘔吐症狀。古代醫家認為小兒脾胃嬌弱,易因寒凝、食滯或氣機逆亂導致嘔吐。此方以局部用藥(點舌)為特色,透過舌下黏膜吸收藥物,避開小兒服藥困難,且能快速刺激經絡(心開竅於舌,脾脈連舌本),調和氣機。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沒藥(1錢)
- 性味苦平,歸心、肝、脾經,傳統用於活血散瘀、行氣止痛。
- 治嘔邏輯:其芳香辛散之性可宣通氣滯,降逆止嘔;瘀去則氣行,間接調和脾胃升降。
樟腦(一字,微量)
- 性味辛熱,有毒,歸心、脾經,具開竅、辟穢、散寒作用。
- 治嘔邏輯:
- 辛香走竄:刺激舌下黏膜,反射性調節脾胃功能(類似「嗅法」醒脾)。
- 溫散寒邪:若嘔吐因寒客中焦,樟腦可溫通散寒,助陽氣升降復常。
- 微量慎用:小兒臟腑嬌嫩,點舌用量極少,既發揮藥效又避其毒性。
配伍特點
- 氣血並調:沒藥行血中滯氣,樟腦宣通氣分寒凝,共奏調暢氣血之功。
- 外用速效:舌下用藥避開脾胃負擔,尤適拒藥嘔吐者,符合「急則治標」思路。
延伸推論
此方可能對「寒凝氣滯型嘔吐」更有效,如面色青白、嘔吐清涎、舌淡苔白者。若因熱或積滯嘔吐,則樟腦之溫熱需慎用(惟原方未提加減,僅供學理探討)。
傳統服藥法
沒藥1錢 樟腦一字
上為末。
每以藥點其舌上。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腦香散, 出處:《醫方類聚》卷二四四引《經驗良方》。 組成:沒藥1錢,樟腦1字。 主治:小兒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