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一味異功散中包含沒藥,主要原因有二:
- 活血止痛: 沒藥性溫,味苦辛,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對於跌打損傷、骨折疼痛、瘀血腫痛等症狀,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 消炎止癢: 沒藥還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皮膚感染、溼疹、瘙癢等症狀,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味異功散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一味異功散」主治「小兒諸般釣症,角弓反張,胸膈臍凸。」此描述屬中醫「驚風」範疇,尤其類似「急驚風」或「慢驚風」中出現的痙攣、肌肉強直症狀。
- 角弓反張:指背肌強直,頭頸向後仰,軀幹彎曲如弓,常見於熱極生風或肝風內動。
- 胸膈臍凸:可能為氣機逆亂所致,膈肌痙攣或腹肌緊繃使腹部異常凸起。
- 小兒諸般釣症:「釣症」為古代對小兒驚搐、痙攣的稱呼,多與風邪、痰熱或肝風相關。
此方針對「風動痰阻」病機,以單味沒藥發揮行氣活血、通絡定痙之效。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藥物組成
- 主藥:透明沒藥(為橄欖科植物沒藥樹的樹脂)
- 性味歸經:苦、辛,平;入心、肝、脾經。
- 傳統功效:散瘀止痛、消腫生肌,多用於跌打損傷或瘡瘍。
- 本方應用邏輯:
- 活血通絡以息風:驚風抽搐與氣血瘀滯相關,沒藥善行血中滯氣,血行則風自滅。
- 辛散解痙:其辛味能散結氣,緩解肌肉痙攣(如角弓反張)。
- 降逆平衝:沒藥下行之性可降胸膈逆氣(針對胸膈臍凸)。
劑型與用法
- 薑湯調服:
- 生薑辛溫,能溫中化痰、協同沒藥通行經絡,增強散結開鬱之效。
- 薑湯亦制沒藥苦濁之性,適合小兒服用。
配伍思維
此方體現「簡峻之法」,單味沒藥集中藥力於活血通絡,推測其治療原理為:
- 通則不痛,行則不搐:透過活血化瘀,改善局部氣血壅滯,緩解筋脈拘急。
- 風痰同治:沒藥雖非傳統祛風藥,但其散瘀化痰之效間接截斷風動之源(痰瘀化則風息)。
此方反映古代醫家對驚風實證(瘀阻型)的獨特見解,以通代鎮,有別於常規平肝息風方劑。
傳統服藥法
透明沒藥。
上為末。薑湯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腰背反折,身體後仰如弓狀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一味異功散, 出處:《保嬰撮要》卷二十。 組成:透明沒藥。 主治:小兒諸般釣症,角弓反張,胸膈臍凸。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