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蠶散

白蠶散

BAI CAN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偏熱 (1.1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8%
胃經 16%
肺經 16%
脾經 13%
心經 13%
腎經 13%
肝經
胃經
肺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白蠶散方劑中包含白僵蠶,主要基於其以下特性:

  1. 袪風止痙: 白僵蠶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止痙、通絡止痛之功效。其可治療風邪入絡所致的痙攣、抽搐、肢體麻木等症狀,與白蠶散治療風寒濕痺、筋骨疼痛等症狀相契合。
  2. 化痰散結: 白僵蠶亦具化痰散結之效,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痰濁凝滯、經絡阻塞,白僵蠶能有效改善,進一步緩解病症。

白蠶散中加入沒藥,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特性:

  1. 活血化瘀:沒藥具有活血化瘀之效,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傷口癒合。白蠶散多用於治療外傷、瘡瘍,沒藥的活血作用可加速傷口組織修復,並減少炎症反應。
  2. 生肌止痛:沒藥具生肌止痛之效,可促進肉芽組織生長,減輕傷口疼痛。白蠶散中加入沒藥,有助於傷口快速癒合,並緩解患者的疼痛感。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白蠶散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瘰疬」,即頸項淋巴結結核或慢性炎症腫塊,中醫認為多因風熱痰毒凝滯經絡,或氣鬱痰結所致。其症狀可見皮下結塊、累累如串珠,久之可潰破流膿。白蠶散以散劑形式服用,配合溫酒調下,旨在行氣活血、化痰散結,促進瘰疬消散。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分析

  1. 君藥:白僵蠶(1兩)

    • 性味歸經:辛、鹹,平,入肝、肺經。
    • 功效:祛風化痰、散結通絡,為治瘰疬要藥。
    • 作用:辛能散結,鹹軟堅化痰,直接針對痰核凝聚之病機,消散淋巴腫塊。
  2. 臣藥:麒麟竭(血竭,半兩)、沒藥(半兩)

    • 血竭
      • 性味甘、鹹,平,入心、肝經。
      • 活血化瘀、止血生肌,助僵蠶破瘀散結,兼防久病潰瘍出血。
    • 沒藥
      • 性味苦、辛,平,入肝經。
      • 活血止痛、消腫生肌,與血竭協同增強化瘀通滯之效。
  3. 佐使:麝香溫酒調服

    • 麝香(雖未列於組成,但為引經藥):
      • 辛香走窜,能開竅通絡,引諸藥直達病所。
    • 溫酒
      • 行藥勢、助血脈暢通,強化散結效果。

全方配伍邏輯

  • 化痰散結:白僵蠶為主,針對痰核之本。
  • 活血化瘀:血竭、沒藥為輔,化解氣血瘀滯,改善局部循環。
  • 通絡透達:麝香與溫酒為引,加強藥物穿透力,使結聚之邪速散。

此方體現「結者散之」的治法,透過痰瘀並治、氣血同調,達到消瘰疬之效,符合中醫「堅者削之」的治療原則。

傳統服藥法


白僵蠶1兩, 麒麟竭半兩, 沒藥半兩。
上為散。
每服1錢匕,麝香溫酒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白蠶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六。 組成:白僵蠶1兩,麒麟竭半兩,沒藥半兩。 主治:瘰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