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蠶膏

僵蠶膏

JIANG CAN GAO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1

熱/寒比例

極熱 (9.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3%
胃經 33%
肺經 33%
肝經
胃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僵蠶膏中包含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 白僵蠶的藥性: 白僵蠶性寒,味苦鹹,入肝經,具有祛風止痙、化痰散結、解毒消腫之效。其藥性與僵蠶膏的功效相輔相成,可以加強其治療風寒濕痺、中風半身不遂、痙攣抽搐、痰多咳嗽、瘰癧腫毒等疾病的療效。

二、 白僵蠶的功效: 白僵蠶具有疏散風寒、解毒散結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風寒濕邪入侵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痙攣等症狀。此外,其化痰散結的功效也能有效改善痰多咳嗽、瘰癧腫毒等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僵蠶膏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主治「小兒撮口」,此症屬中醫兒科急症,多見於新生兒或嬰幼兒,表現為口唇緊縮、吮乳困難,甚或牙關緊閉。古代醫家認為其病因與風邪(如「臍風」)、痰壅或胎熱內擾經絡有關,導致口腔肌肉拘急不舒。僵蠶膏外搽口腔,直接作用於病灶,旨在緩解局部攣急。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1. 君藥:僵蠶

    • 性味功效:辛鹹平,歸肝、肺經,具祛風解痙、化痰散結之效。
    • 針對病機:「撮口」多因風痰阻絡,筋脈拘急。僵蠶能熄內風、通絡止痙,《本草綱目》載其「治小兒驚癇夜啼,去風痰」,炒製後減其峻烈之性,更宜小兒嬌嫩之體。
    • 外用機理:直接塗搽口腔,辛味發散,可鬆緩口腔肌肉緊繃;其化痰特性有助化解局部痰滯,改善吮乳功能。
  2. 佐使:蜂蜜

    • 調和與潤燥:蜂蜜甘平,能潤燥解毒,緩和僵蠶之燥性,避免刺激黏膜。其黏稠質地助藥附著患處,延長藥效。

全方邏輯推導

此方以「外治通絡」為核心,僵蠶解痙為主,蜂蜜輔助為用:

  • 祛風化痰以開竅:風熄痰消,則口腔筋脈得舒,緩解緊縮。
  • 局部用藥速效:避開小兒服藥困難,通過黏膜吸收快速起效,體現中醫「急則外治」的思維。

總結

僵蠶膏雖藥簡,却緊扣「風痰致痙」病機,體現古醫家對小兒生理(臟腑嬌嫩)與病理(易受風痰)的深刻認識,外治之法亦彰顯臨證變通之智。

傳統服藥法


真僵蠶3枚(去嘴,略炒)。
上為末。
蜜調搽口中。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僵蠶膏, 出處:《保嬰撮要》卷一。 組成:真僵蠶3枚(去嘴,略炒)。 主治:小兒撮口。

僵蠶膏, 出處:《嬰童百問》卷一。 組成:赤腳蜈蚣半條(炙),鉤藤1錢,朱砂1錢,直僵蠶(焙)1錢,全蠍梢1錢,麝香1字。 主治:小兒撮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