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蠶豆散

SHU CAN DOU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1

熱/寒比例

極熱 (9.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3%
胃經 33%
肺經 33%
肝經
胃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熟蠶豆散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其祛風止痙、化痰散結的功效。

白僵蠶為僵蠶的乾燥蟲體,性寒,味辛,歸肝、脾經。其具有疏風散熱、清熱解毒、止痙化痰的功效。熟蠶豆散中加入白僵蠶,可以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祛風止痙、化痰散結的功效,用於治療小兒驚風、抽搐等病症。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熟蠶豆散」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 胎漏

方劑組成: 炒熟蠶豆殼

分析:

根據《醫學從眾錄》的記載,熟蠶豆散主要用於治療胎漏,也就是現代醫學所說的「先兆流產」或「習慣性流產」等症狀。

治療原理:

從方劑組成來看,熟蠶豆散僅有一味藥材:炒熟蠶豆殼。古文並未詳細說明其藥理,但根據現代中醫對蠶豆的認識,以及方劑中特別強調"炒熟"的炮製方式,可以推測其治療原理可能與以下幾方面有關:

  1. 收斂固澀: 蠶豆,特別是蠶豆殼,具有一定的收斂作用。炒熟後,其收斂固澀之性更強,可能有助於收斂固胎,防止胎元不固而導致的胎漏。
  2. 補益脾腎: 中醫認為,胎漏多與脾腎虧虛有關。脾主運化,為氣血生化之源;腎藏精,主生殖。蠶豆具有一定的補益作用,炒熟後其補益脾腎的效果可能更為顯著,有助於改善脾腎功能,從而達到固胎的目的。
  3. 益氣養血: 胎漏常伴隨氣血不足的症狀。蠶豆具有一定的益氣養血功效,尤其是配伍「砂糖少許」調服,更有助於補益氣血,使胎兒得到充分的營養供應,進而穩定胎元。

綜合分析:

熟蠶豆散可能通過收斂固澀、補益脾腎、益氣養血等作用,達到治療胎漏的目的。但由於缺乏更詳細的藥理研究,以上分析僅為推測,還需要進一步的臨床驗證。


其他方劑簡析:

以下簡要分析《醫學從眾錄》中提到的其他方劑:

  • 皮硝湯: 主治死胎不下。皮硝軟堅散結、瀉下通便,配合黃耆補氣,附子溫陽(寒月加用),童便引導,可能通過軟化胎體、促進子宮收縮、推動死胎排出。
  • 牛膝葵子湯: 主治胎衣不下。牛膝活血祛瘀、引血下行,葵子滑利通竅,二者合用,可能有助於促進胎盤排出。
  • 大麥芽散: 主治產後腹脹閉結。大麥芽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陳酒行氣活血,二者合用,可能有助於緩解產後氣機鬱滯導致的腹脹便秘。
  • 山楂湯: 原文有誤,應為「蘇木湯」,用於治療產後面黑,乃惡血及肺,發喘欲死之症狀。蘇木活血祛瘀、消腫止痛,人參大補元氣,二者合用,意在活血化瘀的同時,補益正氣,救急扶危。
  • 韭菜聞鼻湯: 主治產後血暈。韭菜辛溫,醋酸收,二者煎煮後產生的氣味具有辛香走竄、醒腦開竅的作用,可能有助於緩解產後血暈。
  • 澤蘭洗方: 主治產後陰翻。澤蘭活血化瘀、利水消腫,煎湯熏洗可能有助於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陰部脫垂的症狀。
  • 豬腳湯: 主治婦人乳汁不通。豬腳富含膠原蛋白,中醫認為其具有補益氣血、通乳的作用,鬼饅頭(馬勃)可能也有一定的通乳效果。
  • 絲瓜子散: 主治乳汁不通。絲瓜絡通經活絡,燒酒行氣活血,二者合用,可能有助於疏通乳腺,促進乳汁分泌。
  • 蟹殼散: 主治乳岩。蟹殼具有軟堅散結的作用,燒酒行氣活血,長期服用可能有助於抑制腫塊生長。
  • 青皮散: 治療乳癰初起,但古文內容不完整,無法分析。

請注意,以上分析僅基於古文內容,並未結合現代醫學知識進行深入探討,僅供參考。

傳統服藥法


炒熟蠶豆殼。
上為末。
每服3-4錢,加砂糖少許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胎漏

相同名稱方劑


熟蠶豆散, 出處:《醫學從眾錄》卷八。 組成:炒熟蠶豆殼。 主治:胎漏。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