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溫經通絡膏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乳香性溫,味辛,歸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經絡不通、血脈瘀阻導致的疼痛、麻木、腫脹等症狀,乳香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氣血運行,達到止痛消腫的效果。
- 溫經散寒,舒筋活絡:乳香還有溫經散寒的作用,能溫煦經絡,緩解寒邪阻滯所致的疼痛。對於風寒濕邪侵襲經絡、關節疼痛的患者,乳香能溫經散寒,舒筋活絡,改善疼痛症狀。
溫經通絡膏中包含沒藥,主要原因有二: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沒藥性溫,味苦,入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溫經通絡膏多用於治療風寒濕痺、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而沒藥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化解瘀血,緩解疼痛,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溫經通絡、消腫止痛的目的。
- 生肌止血,促進癒合: 沒藥還具有生肌止血的功效,能促進傷口癒合。溫經通絡膏中加入沒藥,不僅有助於治療跌打損傷的瘀血腫痛,更能促進傷口癒合,加速康復。
溫經通絡膏中加入麻黃,主要基於其發汗解表與通經活絡之功效。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散風寒、宣肺平喘之效,可溫通經絡,改善氣血循環,對於因寒邪阻滯經絡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緩解作用。同時,麻黃亦能促進汗液排出,驅散體內寒邪,進一步達到溫經通絡的效果,使膏藥更有效地發揮其功效。
溫經通絡膏中添加馬錢子,主要基於其強烈的興奮作用。馬錢子含有多種生物鹼,其中以士的寧最爲著名,具有興奮脊髓、增強肌肉收縮力的作用。
對於某些經絡不通、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溫經通絡膏中加入馬錢子可以起到疏通經絡、緩解疼痛的作用。但馬錢子毒性較大,使用時需嚴格控制劑量,並需由專業醫師指導,不可自行服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溫經通絡膏之傳統功效與主治
本方為外敷藥,傳統應用於骨關節損傷後殘留風寒濕邪痹阻,或寒濕侵襲筋脈,以及陳年舊傷反覆發作之疼痛。其機理在於散寒、通絡、活血,針對「不通則痛」之病理特徵,以局部用藥直接作用於患處,緩解僵硬腫痛。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乳香、沒藥:
- 二者均為樹脂類藥材,傳統功效以活血行氣、消腫生肌為主。乳香偏重行氣通絡,沒藥長於散瘀止痛,協同使用可增強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瘀血阻絡之痛。
麻黃:
- 性辛溫,傳統內服發汗解表,外用則借其辛散之力穿透皮膚,開泄腠理,引領藥性深入,兼散寒濕之邪。其揮發成分可能刺激皮下微循環,輔助祛除寒凝。
馬錢子(番木鱉):
- 大毒,然炮製後外用具強效通絡止痛之功,尤擅治頑痹拘攣。其所含士的寧(strychnine)能興奮神經末梢,改善局部麻木遲鈍,但須嚴格控制劑量以防中毒。
配伍核心與作用推論
- 寒濕-瘀血並治:麻黃散寒濕,乳沒化瘀滯,馬錢子通痺阻,形成「散寒→行血→通絡」之聯動。
- 藥性增效:蜂蜜為賦形劑,兼緩和馬錢子毒性,黏附皮膚使藥效持久滲透。全方辛香走竄,尤適合「傷後寒瘀互結」之頑固痛症,通過外敷直接刺激病灶,調整局部氣血狀態。
此方體現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思維,以芳香透達之品,避開內服毒性,集中解決經絡層面的寒瘀交阻問題。
傳統服藥法
乳香、沒藥、麻黃、馬錢子各等量。
溫經散寒,通絡止痛。
共為細末。
蜂蜜調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溫,有發汗散寒的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
相同名稱方劑
溫經通絡膏, 出處:《中醫外傷科學》。 組成:乳香、沒藥、麻黃、馬錢子各等量。 主治:溫經散寒,通絡止痛。主治:骨與關節筋絡損傷,兼有風寒濕邪者;或寒濕傷筋,或舊傷勞損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