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馬錢子在中藥方劑「神效九分散」中的作用是活血化瘀、通絡止痛。馬錢子含有生物鹼,具有強效的活血作用,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由於血瘀引起的疼痛、經絡不通等問題。然而,由於其毒性較強,應謹慎使用。
「神效九分散」方劑中包含麻黃,主要原因在於其發汗解表之功效。
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宣肺止咳、平喘利水之效。因其發汗力強,可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所致的發熱、頭痛、鼻塞、咳嗽、痰多等症狀。
「神效九分散」作為解表方劑,包含麻黃以增強其發汗解表之效,促進汗出,以解表散寒,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
「神效九分散」中加入乳香,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 活血化瘀:乳香性溫,味辛,入血分,具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 消腫止痛:乳香亦具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改善局部組織的炎症反應,減輕疼痛感。對於一些外傷或炎症引起的腫痛,乳香能發揮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綜上所述,乳香在「神效九分散」中,主要發揮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以達到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的效果。
神效九分散方劑中包含沒藥,主要原因有二:
一、 活血化瘀:沒藥味苦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神效九分散常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而沒藥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幫助消散瘀血,促進傷口癒合。
二、 生肌止痛:沒藥亦具生肌止痛之效,對於外傷、潰瘍等造成的疼痛和組織損傷,能起到緩解疼痛、促進組織再生之效。神效九分散中包含沒藥,可更有效地治療傷口,緩解疼痛。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神效九分散為清代《急救應驗良方》所載之傷科要方,專治跌打損傷諸症,其組成與運用體現中醫「活血散瘀、消腫定痛」之治療思想,茲分析如下:
一、傳統功效主治解析
跌打損傷三大證候
此方針對外傷所致「青腫(氣滯血瘀)、錯折(筋骨錯位)、破爛(皮肉破損)」三類證候,涵蓋閉合性與開放性損傷。古代強調「未破者調塗,已破者乾摻」,顯示其內服外用的靈活性。藥性峻烈而效專力宏
「服後發麻為藥力行動」之描述,反映方劑以馬錢子為主藥,透過辛溫走竄之性快速疏通經絡,符合傷科「急則峻藥攻之」的用藥思路。
二、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1)君藥:馬錢子(番木鱉)
- 核心作用:苦寒有毒,入肝脾經,具強力通絡止痛、散結消腫之效。其士的寧成分能興奮中樞神經,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瘀血吸收。
- 炮製關鍵:古人強調「去毛皮」以減毒,現代研究顯示毛髮含生物鹼量高,去皮可降低毒性。
(2)臣藥:麻黃
- 氣血雙調:辛溫發汗解表,助馬錢子開泄腠理,使藥力透達肌表。其麻黃鹼能收縮血管,減少腫脹,與馬錢子「一散一收」協調氣機。
- 去節用意:古代認為麻黃節止汗,去節專取其發散之力,集中藥效於逐瘀。
(3)佐使藥:乳香、沒藥
- 活血定痛組合:二者皆為樹脂類藥材,經「去油」炮製後減緩刺激性,專攻活血伸筋、生肌止血。乳香偏行氣,沒藥偏散瘀,形成「氣行則血行」的協同效應。
- 外治機理:直接敷於創面時,樹脂成分可形成保護膜,抑菌防腐,符合「斂瘡生肌」之效。
(4)用酒原理
- 內服老酒:黃酒溫通血脈,助藥力上行外達,加速藥物吸收。酒精溶解馬錢子生物鹼,提高生物利用率。
- 外用燒酒:高度白酒消毒殺菌,配合藥末冷敷可減輕局部炎症反應。
三、方劑配伍特點
動靜結合
馬錢子、麻黃為「動藥」走而不守,乳香、沒藥為「靜藥」守而不走,形成「速達病所-持續起效」的治療節奏。毒效並用
以馬錢子之毒為用,輔以麻黃宣散毒性、乳沒緩和刺激,體現「以毒攻毒,制毒為效」的傷科用藥智慧。內外同治
口服直達經絡深層瘀滯,外敷處理局部病變,符合中醫「整體-局部」兼顧的治療觀。
此方結構簡峻,四藥皆圍繞「通、消、散」三字訣,展現傷科方劑「集中火力,速戰速決」的用藥特色。現代臨床可應用於軟組織挫傷、骨折初期腫痛等證,然須嚴格控制劑量與適應症。
傳統服藥法
馬錢子4兩(去毛皮),麻黃4兩(去節),乳香4兩(去油),沒藥4兩(去油)。上為極細末,收瓷瓶內,勿令泄氣。
遇有受傷人,即與准9分,以無灰老酒調服;外傷處破者,乾上;若未破只見青腫,用燒酒調塗。服藥後如覺胸中發鬧,周身發麻,此是藥力行動,勿恐;若受傷甚重,服藥不見動靜,過1個半時
孕婦忌服。此藥藥力甚大,服者萬不可過九分。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用量宜小,不可久服。
相同名稱方劑
神效九分散, 出處:《春腳集》卷四。 組成:馬錢子4兩(去毛皮),麻黃4兩(去節),乳香4兩(去油),沒藥4兩(去油)。 主治:跌打損傷,無論青腫,錯折破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