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開胃丸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脾胃氣滯:白芍具有疏肝理氣、養血柔肝的功效。脾胃氣滯會導致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白芍能調節肝氣,緩解脾胃氣滯,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進而促進食慾。
- 和胃止痛:白芍能和胃止痛,緩解因脾胃氣滯引起的胃痛、腹痛等症狀。胃痛會進一步抑制食慾,白芍的和胃止痛作用能消除疼痛,改善患者的胃部不適,從而促進食慾。
因此,白芍在開胃丸中起到緩解脾胃氣滯、和胃止痛的作用,為促進食慾、改善消化功能提供助力。
開胃丸中添加麝香,源於其特殊的藥理作用。麝香性溫,味辛,入心、脾、腎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止痛、闢穢止臭之功效。
在開胃丸中,麝香主要起到以下作用:
- 開胃醒脾:麝香能通竅開鬱,振奮脾胃之氣,有助於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
- 活血化瘀:麝香能活血化瘀,促進腸胃蠕動,改善消化功能,增進食慾。
因此,開胃丸中加入麝香,有助於提高藥效,促進食慾,改善消化功能。
開胃丸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益氣健脾,增進食慾:人參性溫,味甘,具有補氣益血、健脾益胃的功效。對於因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引起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人參能起到溫補脾胃、增強消化功能的作用,從而促進食慾。
- 扶正固本,改善體質:人參具有扶正固本的作用,能提高機體抵抗力,改善體質。對於因身體虛弱、氣血不足而導致的食慾不振,人參能起到補益氣血、增強體質的作用,從而改善食慾。
因此,開胃丸中加入人參,可以有效地改善脾胃功能,增進食慾,提高身體抵抗力,達到開胃健脾的目的。
開胃丸中添加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行氣止痛,助消化: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其具備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能疏通脾胃氣機,改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有助於增進食慾。
二、燥濕化痰,理氣開胃: 木香同時具備燥濕化痰的功效,對於脾胃濕阻、痰濕困阻所致的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進一步促進胃口。
開胃丸中加入莪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項特性:
- 消食化積:莪朮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消積、破瘀止痛之效。對於脾胃虛弱、飲食積滯、消化不良等情況,莪朮能幫助促進消化,化解積滯,改善食慾不振的症狀。
- 疏肝理氣:莪朮兼具疏肝理氣的作用,可緩解肝氣鬱結,促進脾胃運化。對於因肝氣鬱結而導致的食慾不振、脘腹脹滿等症狀,莪朮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開胃丸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其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白朮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對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有改善作用。此外,白朮也能利水滲濕,有助於排除體內濕氣,進而改善脾胃運化功能,提升食慾。因此,白朮作為開胃丸的組成成分,有助於調理脾胃,改善食慾,達到開胃的效果。
「開胃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養血,增進食慾: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養血、活血調經、潤腸通便的功效。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則容易導致食慾不振,而當歸能補益氣血,促進脾胃功能,從而增進食慾。
- 行氣活血,改善消化: 當歸還具行氣活血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消化液分泌,幫助食物消化吸收,進而提高食慾。
因此,在「開胃丸」中加入當歸,能起到補血養血、行氣活血、改善消化功能的作用,進而達到開胃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開胃丸」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小兒體質虛弱,臟腑功能未充,因受風寒內侵,導致以下症狀:
- 消化系統失調:
- 腹痛脹滿:寒邪凝滯氣機,氣血不通則痛。
- 腸鳴泄瀉:風冷傷脾胃,運化失常,水穀不化,下趨腸道。
- 大便青白:古人認為糞色青為肝風、寒邪之象,白色則為虛寒不化乳食。
- 夜啼與臟冷:
- 小兒夜間啼哭多因寒邪內伏,陽氣不宣,腹痛不舒所致。
- 「胎寒腹痛」指出此症可能源自先天體質虛寒(母體受寒影響胎兒)。
綜合來看,此方針對的是「脾胃虛寒兼氣滯」的小兒消化不良病症,以溫中、行氣、止痛為主。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本方由七味藥組成(或無白朮則六味),可分為三大藥群:
溫中行氣止痛:
- 木香:辛溫,行脾胃滯氣,緩解脹痛。
- 蓬莪朮(煨):破血行氣,消積止痛,針對寒凝氣滯的腹脹。
- 當歸:養血活血,溫而不燥,助氣血通暢以止痛。
- 麝香(少量):開竅散結,通行十二經,增強行氣止痛之效(但小兒用量極微,慎防過燥)。
補益脾胃:
- 人參:大補元氣,健脾益氣,扶助正氣以禦寒邪。
- 白朮(部分版本無):若存在則加強健脾燥濕,止瀉固腸。
緩急止痛兼制約溫燥:
- 白芍:酸甘微寒,養血斂陰,緩急止痛,並平衡方中溫燥藥性,防止傷陰。
三、配伍特色與治療原理
- 攻補兼施:
- 人參、白朮補虛,木香、莪朮攻滯,適合虛中夾實(脾胃弱而寒凝氣滯)。
- 動靜結合:
- 麝香、莪朮走竄行氣,當歸、白芍滋養緩急,避免過耗氣血。
- 劑型與服法設計:
- 研末製成「黍米大」小丸,適合小兒服用;米飲送服可護胃增補中氣。
四、可能的功效推論
此方通過:
- 溫散寒邪 → 緩解腹痛、腸鳴。
- 行氣導滯 → 消除脹滿、促進乳食消化。
- 健脾益氣 → 增強運化功能,改善泄瀉與體質虛弱。
- 養血緩急 → 調和氣血,安定夜啼。
總結:開胃丸以「溫中行氣為主,補虛緩急為輔」,標本兼顧,體現了小兒用藥「輕靈平和、兼顧臟腑」的特點。
傳統服藥法
白芍藥1分,麝香(細研)1分,人參半兩,木香半兩,蓬莪朮(煨)半兩,白朮半兩,當歸(去苗,微炒)半兩,1本無白朮。
上為末,都研令勻,湯浸炊餅為丸,如黍米大。
每服15丸,溫米飲送下。新生兒腹痛夜啼,可服5丸,並乳食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中散寒、健脾和胃之功效,適合小兒臟腑怯弱,內受風冷,腹痛脹滿,腸鳴泄利,或青或白,乳食不化,臟冷夜啼,胎寒腹痛者使用。但本方有溫燥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開胃丸,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八引丁時發方。 組成:木香1分,白朮1分,人參1分,當歸1分,白豆蔻1錢半。 主治:進飲食,止吐逆。主治:小兒乳食不消,冷熱不調,泄瀉頻並。
開胃丸, 出處:《聖惠》卷七十。 組成:半夏3兩(湯洗7遍去滑,以生薑3兩去皮同搗令爛,焙乾),白豆蔻1兩(去皮),白朮1兩,人參1兩半(去蘆頭),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 主治:婦人嘔吐不止。乾嘔,氣逆不止;婦人吐血不止。
開胃丸, 出處:《局方》卷十。 組成:白芍藥1分,麝香(細研)1分,人參半兩,木香半兩,蓬莪朮(煨)半兩,白朮半兩,當歸(去苗,微炒)半兩,1本無白朮。 主治:小兒臟腑怯弱,內受風冷,腹痛脹滿,腸鳴泄利,或青或白,乳食不化,臟冷夜啼,胎寒腹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