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調中丸

SHE XIANG DIAO ZHO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肺經 16%
心經 15%
胃經 13%
肝經 12%
膽經 6%
腎經 3%
大腸經 3%
三焦經 3%
脾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肝經
膽經
腎經
大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4

方劑組成解釋

麝香調中丸中使用麝香,主要因其以下兩點作用:

  1. 開竅醒神: 麝香氣味芳香,性溫,能開竅醒神,對於因氣血運行不暢、心神不寧所致的昏迷、驚厥、神志不清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2. 活血止痛: 麝香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對於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麻木、腫脹等症狀,能起到疏通經絡、消腫止痛的作用。

因此,麝香調中丸中加入麝香,能有效改善氣血運行,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麝香調中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調和氣血:當歸性溫,味甘辛,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方中麝香走竄,易耗氣血,加入當歸可補血活血,防止麝香耗氣傷血,並協調其氣血運行,使其發揮最佳療效。
  2. 溫和藥性,減緩副作用:麝香性辛溫,走竄力強,若單獨使用,容易出現燥熱、口乾、心煩等副作用。當歸性溫和,能緩解麝香的燥熱之性,使藥性更溫和,減少副作用,提升藥物的安全性。

麝香調中丸中包含白朮,主要原因有二:

  1. 健脾益氣,燥濕利水: 白朮性溫,味甘苦,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方中麝香性辛溫,走氣分,可通竅開鬱,但易傷津耗氣,白朮可補脾益氣,防止麝香耗氣傷津。
  2. 調和藥性: 麝香性辛溫,走氣分,藥性較烈,白朮性溫和,能調和藥性,使藥力平和,不至於過於辛燥傷陰。

白朮與麝香配合,相輔相成,既能發揮麝香開竅通絡的功效,又能避免其傷津耗氣,使藥效更佳。

麝香調中丸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益血: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定志等功效。麝香性溫,味辛,歸心、脾、腎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止痛、消腫生肌等功效。二者相配,既可補氣益血,又可活血化瘀,更能起到協調氣血、增強療效的作用。
  2. 緩解副作用: 麝香性辛溫,具有較強的活血化瘀、開竅醒神之效,但也有可能導致心氣虛弱、氣血不足等副作用。人參性溫,補氣益血,可緩解麝香的副作用,使藥效更加平和穏定,避免過於燥烈。

麝香調中丸中包含木香,主要是由於木香具有以下功效,與方劑整體作用相輔相成:

  1. 行氣止痛: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能行氣止痛,疏肝解鬱,對於因氣滯血瘀引起的腹痛、胃痛等症狀有良好療效。麝香調中丸本身也以行氣活血止痛為主要功效,木香的加入可以增強此功效。
  2. 健脾消食: 木香能健脾胃,助消化,對於脾胃虛弱、食積不化等症狀也有改善作用。麝香調中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等症狀,木香的加入可以輔助健脾,提高療效。

麝香調中丸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緩和藥性:麝香性烈,味辛,易於耗氣傷陰。甘草味甘,性平,能緩和麝香的辛烈之性,防止其過度刺激,保護脾胃,避免藥物對人體產生過大的副作用。

二、調和藥性:甘草味甘,能調和諸藥,使各藥材協同作用,發揮最佳療效。同時,甘草還有健脾益氣之效,可增強藥物的吸收和利用率,使藥效更顯著。

麝香調中丸中加入青皮,主要是為了其行氣消脹的作用。

青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其功效為行氣消脹、化痰止咳、降逆止嘔。在麝香調中丸中,青皮主要起到疏肝理氣,消食化滯的作用,配合麝香、枳殼等藥物,共同達到調中理氣,消除脹滿的效果。此外,青皮還可幫助其他藥物更好地運行,提高藥效。

麝香調中丸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健脾,和胃止嘔: 陳皮味辛、苦,性溫,歸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和胃止嘔的功效,可緩解因脾胃不和引起的噁心嘔吐、腹脹腹痛等症狀。麝香調中丸主治心氣虛弱,痰濁阻滯,心悸氣短,胸悶不暢等,而陳皮加入可輔助麝香理氣化痰,提升藥效。
  2. 降逆止嘔: 陳皮能降逆止嘔,與麝香共同作用,有效抑制嘔吐,改善心氣虛弱導致的氣逆上衝。

因此,陳皮在麝香調中丸中扮演著重要的輔佐角色,不僅增強藥效,更能提高療效,使患者更快康復。

麝香調中丸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健脾化濕: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的功效。方中麝香辛溫,可燥濕化痰,但易耗氣傷陰,茯苓可補脾益氣,防止麝香燥烈之性傷及脾胃,起到協調作用。
  2. 寧心安神:茯苓可寧心安神,與麝香合用,能更有效地起到安神定志、止痛止痙的效果,有助於治療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等症狀。

總而言之,茯苓在麝香調中丸中,不僅能調節麝香的燥烈之性,更能加強其安神定志、止痛止痙的功效,使其療效更加全面。

主治功效


麝香調中丸,又稱「安中散」,以麝香、當歸、白朮、人參、木香、甘草、青皮、陳皮、茯苓為主。方中麝香開竅醒神,活血化瘀,通經絡,解酒毒,止吐安神,止瀉固精;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補氣養血;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固表止汗,化濕健脾;人參補氣生津,益氣健脾,和中養陰,益氣健脾;木香溫中行氣,止瀉止痛,化濕闢濁,理氣止痛,清除濁邪;甘草益氣補脾,益氣健脾,調和諸藥,疏肝解鬱,清熱解毒;青皮理氣化痰,燥濕化痰,行氣止痛,理氣行氣;陳皮健脾理氣,燥濕化痰,消食化積,理氣健脾;茯苓補中益氣,寧心安神,利水滲濕,健脾益氣。

麝香調中丸具有溫中調氣、補中緩急、調氣養血的功效,主治症狀包括腹痛、泄瀉、嘔吐,以及消化不良、腹脹、食慾不振、心煩、失眠等症狀。

甘草,甘草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朮,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陳皮,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當歸,中藥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茯苓,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木香,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青皮,青皮性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人參,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麝香,麝香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通經絡、解酒毒、清熱解毒、順胎產等傳統代功效。可治療閉證神昏、溫病熱陷心包、小兒驚風、中風痰厥、血瘀經閉、癥瘕、心腹暴痛、跌打損傷、風寒濕痹、水腫、浮腫、排尿 、經絡不通、氣血凝滯、胸痹心痛、脘腹疼痛、月經不調、痛經、閉經、酒醉不醒、瘡瘍腫毒、咽喉腫痛、難產、死胎、胞衣不下等症。

麝香調中丸,藥性平和,副作用較少,但過量服用可出現腹痛、噁心、嘔吐等症狀。如需服用,請遵醫囑。

傳統服藥法


麝香1字,當歸(焙)1分,白朮1分,人參1分,南木香1分,甘草(炒)1分,青皮(去白)1分,陳皮(去白)1分,茯苓1分。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櫻桃大。
食前每服1丸,白湯化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溫補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含有麝香,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神經性厭食症

相同名稱方劑


麝香調中丸, 出處:《醫方類聚》卷二四五引《施圓端效方》。 組成:麝香1字,當歸(焙)1分,白朮1分,人參1分,南木香1分,甘草(炒)1分,青皮(去白)1分,陳皮(去白)1分,茯苓1分。 主治:小兒吐瀉諸證,脾胃虛損,老人虛乏,正氣不復,飲食不下,危困瘦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