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腸飲

GU CHANG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痘疹傳心錄》卷十七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肺經 14%
心經 14%
胃經 14%
肝經 11%
大腸經 8%
膽經 5%
腎經 2%
三焦經 2%
脾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肝經
大腸經
膽經
腎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固腸飲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行氣止痛: 木香味辛性溫,入脾、胃、肝經,具有行氣解鬱、止痛消脹之功。對於腸胃氣滯、腹痛脹滿等症狀,木香能促進腸胃蠕動,緩解疼痛,達到固腸止瀉的效果。
  2. 健脾消食: 木香亦能健脾消食,增進食慾。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木香可助脾胃運化,改善腸道功能,從而達到固腸之效。

固腸飲中加入黃連,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止瀉止痢: 黃連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瀉的功效。對於因濕熱內蘊、脾虛泄瀉等導致的腹瀉,黃連可以清熱解毒,抑制腸道菌羣的過度增殖,起到止瀉止痢的作用。
  2. 固腸止瀉,收斂止汗: 黃連除了清熱瀉火外,還具有收斂止瀉的作用。它可以收斂腸道,減少腸液分泌,減少排泄,從而達到固腸止瀉的效果。同時,黃連還可以收斂汗液,對於因脾虛泄瀉導致的汗出不止,也有輔助治療的作用。

固腸飲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血止痛: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固腸飲多用於治療脾虛腸滑導致的便溏、腹痛等症狀,而當歸補血可改善脾胃功能,並促進腸道蠕動,達到止痛固腸的作用。
  2. 潤腸通便: 當歸不僅補血,亦有潤腸通便的功效。一些固腸飲方劑中,當歸的加入能緩解因血虛導致的腸道乾燥,使腸道保持濕潤,有利於糞便排出,避免過度固澀。

固腸飲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斂陰止瀉: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歸肝、脾經,具有斂陰止汗、柔肝止痛、養血調經的功效。固腸飲用於治療腸胃虛弱、脾氣不固、腹瀉等症,白芍可以斂陰止瀉,收斂腸道,減少腹瀉次數。
  2. 和中緩急: 白芍能緩解腸胃痙攣,減少腹痛。固腸飲中加入白芍,可協同其他藥物,和中緩急,減輕腹痛等不適症狀。

固腸飲中加入人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益氣健脾,固腸止瀉: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氣、健脾養胃的功效。固腸飲用於脾虛氣弱、腸道功能失調引起的腹瀉,人參可補益脾氣,固護腸道,進而達到止瀉的效果。
  2. 扶正祛邪,協調藥性: 固腸飲方中其他藥材如白朮、茯苓等具有健脾燥濕、固腸止瀉的功效,但脾虛氣弱者單用燥濕之品恐傷正氣。人參可補益正氣,扶正祛邪,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協調藥性,提升整體療效。

固腸飲方劑中包含白朮,主要由於白朮具有以下兩個重要功效:

  1. 健脾益氣: 白朮味甘性溫,能補脾益氣,燥濕健脾,對於脾胃虛弱導致的腸道功能失調,如腹瀉、消化不良等,具有很好的調理作用。
  2. 固腸止瀉: 白朮能收斂腸道,固澀止瀉,對於脾虛泄瀉、腸道蠕動過快等情況,具有顯著的止瀉作用。

因此,白朮在固腸飲中發揮著健脾益氣、固腸止瀉的雙重作用,有助於整體提升腸道功能,改善腹瀉等症狀。

固腸飲中加入茯苓,主要原因有二:

  1. 健脾滲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滲濕利水之效。固腸飲常用於治療脾虛泄瀉、腸滑不固等症,茯苓可健脾益氣,促進脾胃運化,減少濕氣積聚,從而改善腸道功能,固澀止瀉。
  2. 寧心安神: 茯苓亦具寧心安神之效,可緩解因脾虛引起的焦慮不安、心悸失眠等症狀,有助於患者身心穩定,配合其他藥物更好地達到固腸止瀉的效果。

固腸飲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1. 調和藥性: 固腸飲多以寒涼藥物為主,甘草性平,味甘,能調和藥性,避免寒涼藥性過於猛烈,減輕對脾胃的刺激,使藥物更加平和,更利於腸胃吸收。
  2. 緩解副作用: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解藥物毒性、保護腸胃的作用。固腸飲中加入甘草,可以緩解寒涼藥物可能造成的脾胃虛寒、腹痛腹瀉等副作用,增強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固腸飲中加入訶子,主要是由於其收斂固澀之效。訶子味酸、澀,性平,入脾、大腸經,具有收斂止瀉、固精止遺、潤腸通便的功效。對於腸道功能失調引起的腹瀉、便溏、遺精等症狀,訶子能有效收斂腸道,減少水分流失,促進腸道蠕動,從而達到止瀉固腸的效果。此外,訶子還能潤腸通便,緩解便祕,對於脾虛泄瀉、久瀉不止的患者來說,訶子能起到雙向調節的作用,有效緩解腸道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固腸飲」

組成: 木香、黃連、當歸、白芍、人參、白朮、茯苓、甘草、訶子。

主治: 長期的痢疾沒有停止。

方劑組成介紹:

甘草 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芍 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白朮 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白朮可以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常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當歸 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當歸能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其活性成分能調節子宮平滑肌,緩解痛經,促進內膜生長,改善月經不調;當歸所含的維生素K等活性成分能增強血管壁張力,促進血小板聚集,達到止血效果。

茯苓 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訶子 性酸澀,微寒,入脾、肺、肝、大腸經,具有澀腸止瀉、固表止汗、清肺利咽、化痰止咳、降氣除煩等功效。

黃連 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

木香 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人參 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總結

「固腸飲」的主要成分是木香、黃連、當歸、白芍、人參、白朮、茯苓、甘草、訶子。這些成分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多種功效,可以有效地治療長期的痢疾沒有停止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訶子(去核取肉,炒)、甘草(炙)、厚朴(薑制,炒)、乾薑(炮)、草果(用仁)、陳皮(炒)、良薑(炒)、白茯苓、神曲(炒)、麥櫱各等分。
上為末。
每服2錢,小兒半錢,以水1盞,煎至7分,入鹽少許,食前服;急症則用沸湯入鹽調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因此孕婦、月經期間、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霍亂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麻疹上吐下瀉腹中感到寒冷

相同名稱方劑


固腸飲, 出處:《痘疹傳心錄》卷十七。 組成:木香、黃連、當歸、白芍、人參、白朮、茯苓、甘草、訶子。 主治:久痢不止。

固腸飲,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七。 組成:訶子(去核取肉,炒)、甘草(炙)、厚朴(薑制,炒)、乾薑(炮)、草果(用仁)、陳皮(炒)、良薑(炒)、白茯苓、神曲(炒)、麥蘖各等分。 主治:心腹冷痛,不可忍,及霍亂吐瀉。

固腸飲,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七。 組成:肉豆蔻(炮)、人參(去蘆)、白朮(炒)、赤石脂、肉桂(去皮)、當歸(洗,切片)、良薑、附子(炮,去皮臍)、厚朴(薑汁制,炒)、甘草(炙,減半)各等分。 主治:腸胃虛弱,內挾風冷,臍腹撮痛,下痢,以及虛滑,或下膿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