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宮外孕Ⅱ號方中加入赤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 赤芍性寒,味苦酸,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止痛的功效。宮外孕多因血瘀阻滯,導致輸卵管阻塞,影響胚胎著牀而引起。赤芍可有效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解除輸卵管阻塞,為胚胎著牀創造有利條件。
- 清熱解毒: 赤芍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清熱解毒,消炎止痛。宮外孕常伴隨發熱、疼痛等症狀,赤芍能清熱解毒,減輕炎症反應,緩解疼痛,有利於患者的康復。
宮外孕Ⅱ號方中使用丹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化瘀: 丹參味苦性寒,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止血的功效。宮外孕常伴隨瘀血阻滯,丹參可幫助清除瘀血,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疼痛和炎症。
- 涼血止血: 丹參亦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可以抑制宮外孕引起的出血,穩定患者病情,減少手術的風險。
此外,丹參還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能減輕宮外孕引起的炎症反應,促進組織修復。
宮外孕Ⅱ號方中加入桃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 桃仁味甘苦、性溫,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之效。宮外孕多因血瘀阻滯,導致胚胎着牀於宮外,桃仁可促進血行,化解瘀血,疏通經絡,有利於胚胎排出,緩解疼痛。
- 促進血虛轉運: 桃仁亦有補血益氣之功效,可改善因血瘀阻滯導致的氣血虛弱,促進血液運行,有利於恢復身體機能,預防後遺症。
宮外孕Ⅱ號方中加入三稜,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活血化瘀:三稜性溫,味苦辛,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宮外孕往往因胚胎著牀於子宮外,導致局部血液瘀滯,三稜可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局部疼痛。
- 消癥散結:三稜亦有消癥散結的作用,可幫助消散宮外孕形成的包塊,避免其繼續增大或破裂,降低手術風險,促進恢復。
總之,三稜在宮外孕Ⅱ號方中發揮著活血化瘀、消癥散結的作用,有助於治療宮外孕,改善患者病情。
宮外孕Ⅱ號方中使用莪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 莪朮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宮外孕常伴隨血液瘀滯,導致腹痛、陰道出血等症狀,莪朮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化解瘀血,緩解疼痛。
2. 行氣止痛: 莪朮能行氣止痛,對於宮外孕引起的腹痛、腹脹等症狀具有緩解作用。它可以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達到止痛的目的。
因此,莪朮在宮外孕Ⅱ號方中發揮著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改善患者的症狀,促進其康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方劑分析:宮外孕Ⅱ號方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專治「宮外孕未破損型及包塊型」,即婦女妊娠後,胚胎著床於子宮外(如輸卵管),尚未破裂出血,或已形成局部血腫包塊之證。傳統中醫認為,此病機為「瘀血內停,胞脈阻滯」,血瘀成癥,故需活血化瘀以消癥散結,兼殺胚胎。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赤芍、丹參、桃仁:
- 此三味為活血化瘀核心。赤芍苦微寒,清熱涼血、散瘀止痛;丹參活血通經、祛瘀生新;桃仁破血行瘀、潤腸通下。三藥協同,針對瘀血停滯之病本,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包塊吸收。
三稜、莪朮:
- 為破血消癥要藥。三稜偏入血分,莪朮偏入氣分,二者相須為用,破血行氣、消積散結,力專攻逐「癥瘕痞塊」(如宮外孕形成的包塊),現代研究亦證實其抗纖維化、抑制組織粘連作用。
三、整體作用機制
此方以「活血破瘀」為主軸,兼顧「消癥殺胚」:
- 血液流變學:改善盆腔微循環,減少血栓形成,防止輸卵管因瘀血壞死。
- 抗炎與纖維化調控:丹參、赤芍能減輕炎症反應,三稜、莪朮抑制結締組織增生,助包塊軟化消散。
- 終止妊娠:桃仁、莪朮等成分可能干擾胚胎著床或發育,促使異位妊娠組織壞死吸收。
四、中醫辨證思維
宮外孕屬「少腹血瘀證」,此方遵循「結者散之」「留者攻之」原則,直接針對瘀阻胞脈之病理產物(血腫、包塊),體現「急則治標」的治療策略。然須注意,中醫用藥強調動態辨證,若患者出現氣虛或血脫之象(如大量出血),則需調整治法,非此方所宜。
傳統服藥法
赤芍15克,丹參15克,桃仁9克,3稜3~6克,莪朮3~6克。
活血化瘀,消癥消胚。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宮外孕Ⅱ號方, 出處:《中醫婦科學》。 組成:赤芍15g,丹參15g,桃仁9g,三棱3-6g,莪朮3-6g。 主治:活血化瘀,消癥消胚。主治:宮外孕未破損型及包塊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