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外孕Ⅰ號方

宮外孕Ⅰ號方

GONG WAI YUN ⅠHAO F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中醫婦科學》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極寒 (0.06)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3%
肝經 23%
脾經 14%
肺經 14%
小腸經 9%
心包經 9%
大腸經 5%
心經
肝經
脾經
肺經
小腸經
心包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宮外孕Ⅰ號方中加入赤芍,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止痛止血: 赤芍性苦寒,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止痛的功效。宮外孕多因血瘀阻滯,導致腹痛、陰道出血等症狀,赤芍能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和出血。
  2. 清熱解毒,疏肝理氣: 赤芍亦有清熱解毒、疏肝理氣的作用。宮外孕常伴有發熱、腹脹等症狀,赤芍可清熱解毒,疏肝理氣,緩解這些不適。

因此,宮外孕Ⅰ號方中加入赤芍,能夠起到活血化瘀止痛止血、清熱解毒疏肝理氣的作用,有助於緩解宮外孕的症狀。

宮外孕Ⅰ號方中加入丹參,主要是利用其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

宮外孕屬於婦科急症,主要原因是受精卵著牀於子宮以外的部位,導致局部組織出血、疼痛。丹參入血分,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血液供應,並能化解瘀血,緩解疼痛。此外,丹參還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能抑制炎症反應,防止病情加重。因此,將丹參加入宮外孕Ⅰ號方,可有效緩解症狀,促進恢復。

宮外孕Ⅰ號方中加入桃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桃仁性味苦甘,入心、肺、肝經,具有活血化瘀、破血消癥的功效。宮外孕多因血瘀阻滯,導致胚胎著牀於子宮外而引起,桃仁可有效化解瘀血,促進胚胎組織排出。
  2. 行氣止痛:桃仁還具行氣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宮外孕引起的腹痛、腰痛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宮外孕Ⅰ號方]主治「宮外孕已破損型」,其臨床表現以氣血驟脱、瘀血內阻為主。

  1. 下腹劇痛、拒按:此為瘀血阻滯胞脈,氣血不通,不通則痛。
  2. 面色蒼白、四肢厥逆:因胞宮破損,血溢脈外,氣隨血脱,陽氣不達四末。
  3. 冷汗淋漓、血壓不穩:氣血暴脱,陰陽失守,津液外泄。
  4. 煩躁或淡漠:血瘀擾神,或氣血虛極,神失所養。
  5. 脈微欲絕或細數無力:反映氣血大虛兼瘀血內停之危候。

此證屬「血瘀氣脱」之危急重症,治當急以活血祛瘀為主,佐以固脱(原方未列固脱藥,臨床常需配伍人參、附子等急救回陽)。

組成邏輯推理及治療原理

方中三藥皆入肝經血分,合力活血化瘀,以解胞宮瘀阻之急。

  1. 赤芍(15克)

    • 性微寒,味苦,專入血分,能清熱涼血、散瘀止痛。
    • 針對瘀熱互結之病機,緩解下腹灼痛、煩躁等症。
    • 現代藥理: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
  2. 丹參(15克)

    • 「一味丹參,功同四物」,活血兼能養血,祛瘀而不傷正。
    • 針對血瘀兼血虛之病勢(因失血致虛),兼能安神,緩解患者煩躁不安。
    • 現代藥理:促進纖溶、抗血栓形成,保護缺血組織。
  3. 桃仁(9克)

    • 味苦甘平,破血逐瘀力強,尤善消「癥積」(如宮外孕之包塊)。
    • 配伍赤芍、丹參,增強化瘀散結之效,疏通阻塞之胞脈。
    • 現代藥理:抗炎、抗纖維化,促進瘀血吸收。

治療原理綜述

此方以「活血祛瘀」為核心,通過:

  • 破瘀滯:桃仁攻逐瘀血,赤芍散局部瘀熱,丹參活血養血,三藥協同消除胞宮瘀阻。
  • 調氣血:丹參兼能補血,赤芍緩急止痛,間接穩定氣機,防進一步氣血耗脱。
  • 應急治標:針對宮外孕破裂後「瘀血內留」之標急,為後續固脱或手術爭取時間。

此方體現「通因通用」思維,雖見血脱,仍以化瘀為先,瘀去則新血可生,氣血復甦。然古法應用時,多會隨證加減,如氣脫甚者合生脈散,寒甚者加附子等。

傳統服藥法


赤芍15克,丹參15克,桃仁9克。
活血祛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本方宜急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相關疾病


嘔吐心情煩燥膀胱炎心肌梗塞低血壓慢性腎衰竭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細菌性食物中毒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腎盂腎炎尿道膿傷手腳冰冷小便疼痛噁心反胃

相同名稱方劑


宮外孕Ⅰ號方, 出處:《中醫婦科學》。 組成:赤芍15g,丹參15g,桃仁9g。 主治:活血祛瘀。主治:宮外孕已破損型。突發下腹劇痛,拒按,面色蒼白,四肢厥逆,冷汗淋漓,惡心嘔吐,血壓下降或不穩定,有時煩躁不安或表情淡漠,脈微欲絕或細數無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