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龍膏
ER LONG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熱 (2.00)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40%
肝經 40%
肺經 20%
脾經
肝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二龍膏方劑中加入莪朮,主要原因有二:
- 消積化瘀:莪朮味辛性溫,具有破血行氣、消積止痛的功效,可有效改善因血瘀、積滯導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二龍膏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筋骨疼痛等,莪朮的加入能促進瘀血消散,加速傷口癒合。
- 活血通絡:莪朮能活血化瘀,通經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有助於藥物成分更好地滲透至病竈部位,提高藥效。二龍膏中其他藥物如川芎、乳香等,也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莪朮的加入能相輔相成,增強藥效。
二龍膏方劑中加入三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破瘀散結:三稜性味辛溫,入肝經,具有破血行氣、消癥散結的功效。二龍膏常用於治療瘀血阻滯所致的各種病症,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三稜的加入可以有效破除瘀血,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
- 理氣止痛:三稜還具有理氣止痛的作用,可以緩解因瘀血阻滯引起的疼痛。二龍膏方劑中常加入一些具有止痛功效的藥物,如當歸、川芎等,三稜的加入可以增強止痛效果,使患者疼痛症狀得到緩解。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二龍膏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主治症候:
- 積聚痞塊:指氣血痰食瘀結形成的腹內腫塊,多屬癥瘕範疇,表現為固定痛、觸之有形。
- 肚腹脹痛:氣滯血瘀或寒凝導致腑氣不通,脹滿疼痛。
- 面色萎黃:久病耗傷氣血,脾失健運,肌膚失養。
核心病機:
此方所治主因「瘀血內結」兼「寒凝氣滯」,屬實證。癥瘕積聚多由氣血痰食阻滯經絡,久而化寒化瘀;腹脹痛則與氣機壅塞相關,故需活血破瘀、溫通散結。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主藥(活血破積、軟堅散結)
- 活甲魚(鱉肉、鱉甲):
- 《本經》載鱉甲「主心腹癥瘕堅積」,擅破瘀消癥,軟堅散結。
- 血肉有情之品,煎膏後取其「攻堅不傷正」之性。
- 三稜、莪朮:
- 二者為「破血行氣」經典藥對,三稜偏破血,莪朮偏破氣,合用以消積聚痞塊。
- 《本草綱目》指二藥「消磨一切血瘀氣結」,針對癥瘕核心病機。
輔佐藥(通絡散瘀、引藥透達)
- 鮮莧菜:
- 性涼而滑利,民間用於散血消腫。此方取其「通利血脈」之效,助破血藥疏通經絡瘀滯。
- 與甲魚同為「血肉/植物」搭配,一攻一導,增強透散之力。
膏劑基底(載藥滲透)
- 黃丹、香油熬膏:
- 傳統黑膏藥形式,使藥力緩釋,通過皮膚吸收直達病所(臍部神闕穴,為經氣匯聚之處)。
細料藥(溫通止痛、行氣開結)
- 乳香、沒藥:活血止痛,化解氣血瘀滯之痛。
- 肉桂、沉香:溫陽散寒,行氣降逆,針對寒凝氣滯。
- 麝香:芳香透竅,開閉散結,引諸藥透達深部。
整體配伍邏輯
- 攻堅破積:甲魚、三稜、莪朮直消癥瘕。
- 溫通行氣:肉桂、沉香佐制破血藥之寒涼,防瘀久化熱。
- 膏藥外治:避開口服傷脾胃之弊,以「臍療」調動下焦氣機,適用於久病體虛不耐攻伐者。
功效推論
此方以「破血消癥」為主,「溫通行氣」為輔,透過外敷使藥力由表入裡,逐步化散腹中瘀結,適用於寒瘀互結之實證積聚。然峻藥製膏,緩消慢散,符合「膏方攻邪不驟傷正」之旨。
傳統服藥法
活甲魚(約16兩以上)2個,莪朮1兩,鮮莧菜16兩,三稜1兩。
化痞消積。
以上四味,酌予碎斷,用香油240兩炸枯,過濾去滓,煉至滴水成珠,入黃丹100兩,攪勻成膏。取出入水中出火毒,後加熱溶化。另兌細料:乳香5兩,肉桂(去粗皮)9錢,沒藥5兩,沈香9錢,麝香4錢。共研為細粉,過羅,每16兩膏油兌藥粉5錢。
大張重7錢,小張重4錢5分。用時微火化開,貼臍上。
孕婦忌貼。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面色發黃
相同名稱方劑
二龍膏,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活甲魚(約16兩以上)2個,莪朮1兩,鮮莧菜16兩,三棱1兩。 主治:化痞消積。主治:積聚痞塊,肚腹脹痛,面色萎黃。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