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延胡索散的組成中,包含延胡索,主要原因有二:
一、延胡索為本方君藥,其性味辛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效。方中以延胡索為君,正是取其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功,用以治療血瘀氣滯所致的胸脅疼痛、脘腹脹痛、月經不調等症。
二、延胡索具有較強的鎮痛作用,能有效緩解疼痛,改善患者的臨牀症狀。因此,延胡索散中加入延胡索,不僅能活血化瘀,更能起到止痛的效果,使治療效果更加顯著。
延胡索散中加入三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止痛: 三稜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延胡索散主治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腹疼痛、月經不調等症,而三稜能疏肝理氣,活血止痛,有助於解除氣血阻滯,緩解疼痛。
- 破瘀消癥: 三稜還能破血消癥,對於瘀血阻滯所致的癥瘕積聚,也能起到一定的消散作用。延胡索散中延胡索、川芎等藥物也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三稜的加入,可加強破瘀消癥的效果,使療效更佳。
延胡索散中加入莪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行氣止痛: 莪朮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消積化瘀的功效。延胡索散本身主治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脅疼痛、經行腹痛等症,莪朮的加入有助於疏通氣血,緩解疼痛。
- 消積化瘀: 莪朮能消食積、化瘀血,對於因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有較好的改善效果。延胡索散中含有延胡索、川芎等活血化瘀藥物,莪朮的加入可增強活血化瘀的作用,從而更有效地緩解疼痛。
延胡索散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止痛:當歸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緩解疼痛。延胡索散主要用於治療血瘀氣滯所致的胸腹疼痛,而當歸的活血止痛作用可以配合延胡索等藥物,起到協同作用,更有效地緩解疼痛。
- 補血養血:當歸有補血養血之效,能改善氣血不足,增強機體抵抗力。延胡索散中的一些藥物可能對身體有損傷,而當歸的補血作用能起到保護作用,減少副作用,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延胡索散」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以上古籍文獻,可見「延胡索散」在古代廣泛應用於婦科、傷科及兒科等多方面,其核心功效圍繞著「活血止痛」、「行氣解鬱」及「調經散瘀」等。以下針對其主治功效進行分析:
1. 婦科疾病:
- 產後腹痛(兒枕痛): 《婦人大全良方》、《世醫得效方》、《証治準繩‧女科》等多處記載,延胡索散被用於治療產後「兒枕痛」,即產後因瘀血停滯導致的臍下腹痛。其病機多為產後氣血虛弱、瘀血內停,導致不通則痛。方中延胡索、當歸具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效,桂心(或肉桂)溫經散寒,加強止痛效果。部分方劑中加入琥珀、蒲黃、赤芍藥等,以增強活血化瘀之功。更有記載,若疼痛劇烈,可加入童子小便或酒調服,借其溫經活血之性。
- 月經不調及經行腹痛:《博濟方》明確指出,延胡索散可治「婦人血氣走作,疼痛不可忍者,及月水不調」。《証治準繩‧女科》亦載「延胡索散,治婦人血氣攻心腹疼痛」。其病機可能為血瘀氣滯,導致經脈不暢,不通則痛。方中延胡索行氣活血,當歸補血調經,三稜、莪朮破血消積,共奏行氣活血、散瘀止痛之功。
- 產後血暈: 部分文獻如《聖濟總錄》提及,延胡索散可用於治療產後血暈,即產後因失血或瘀血導致的頭暈目眩、甚至昏迷不醒。此時延胡索、當歸等可活血化瘀,助氣血運行,改善血暈症狀。然此時若兼氣虛,則需佐以益氣藥,如人參等。
- 產後惡露不盡: 《世醫得效方》提到延胡索散可治產後脹滿,亦可推測此方可能有助於惡露排出,因方中活血化瘀之藥物可促進子宮收縮,加速排出瘀血。
- 經事先期體虛崩漏:《本草簡要方》提及本方「經事先期體虛崩漏」則忌之,可推測本方並非為補氣血所用,而多為活血化瘀。
2. 傷科疾病:
- 跌打損傷、筋骨疼痛:《聖濟總錄》中多次提到延胡索散可用於治療「打撲傷損疼痛」及「腕折,筋骨疼痛」。其機理為跌打損傷導致局部氣血瘀滯,不通則痛。方中延胡索活血止痛,三稜、莪朮破血消腫,可有效緩解傷痛。部分方中佐以乳香、沒藥等活血止痛藥,增強療效。
3. 兒科疾病:
- 小兒涎嗽:《聖濟總錄》記載延胡索散可治「小兒涎嗽」。 其原理可能為延胡索可祛痰止咳,並與鉛白霜同用以收斂涎液。
- **小兒奶食沖脾、傷風咳嗽:**部分文獻提及延胡索散可用於治療小兒奶食沖脾,傷風咳嗽。 推測為本方之活血行氣藥物,能改善小兒之消化不良,並協助祛痰止咳。
治療原理分析:
延胡索散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通則不痛」的理論。方中延胡索為君藥,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為方劑之主要療效來源。當歸養血活血,補益氣血,使氣血運行通暢。三稜、莪朮破血消癥,助於清除體內瘀血積滯。諸藥合用,使氣血運行無阻,瘀血得以消散,從而達到止痛之效。針對婦科疾病,則主要著眼於調經、止痛、化瘀;針對傷科疾病,則重在活血散瘀、消腫止痛;針對兒科疾病,則在於祛痰止咳、助消化。
總結:
延胡索散以其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在古代廣泛應用於婦科產後疾病、跌打損傷及部分兒科疾患。其治療機理以活血行氣、散瘀止痛為主,可謂一方多用,療效顯著。
傳統服藥法
當歸(酒浸)5錢,延胡索5錢,赤芍藥5錢,蒲黃(紙隔炒)5錢,桂(不見火,去皮)5錢,乳香(水研)5錢,沒藥5錢。上為細末。
每服3錢,空心酒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延胡索散具有活血化瘀、理氣止痛的功效,但孕婦、哺乳期婦女、月經量過多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延胡索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九二。 組成:延胡索3錢,茴香3錢(炒),甘草3錢,蓬朮3錢。 主治:氣積食積成塊,及盤腸氣痛,腸中一切冷痛。
延胡索散, 出處:《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一。 組成:延胡、當歸、川芎、赤芍、生地、丹參、紅花、香附、烏藥、熟艾、砂仁、生蒲黃。 主治:四十左右先期斷絕,血滯者。
延胡索散, 出處:《婦人良方》卷二十引《經驗婦人方》。 組成:延胡索1兩,當歸1兩,真琥珀1分,蒲黃(炒)1分,赤芍藥半兩,桂心3分,紅藍花2錢。 主治:産後兒枕腹痛;産後房勞。
延胡索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三二引《仁存方》。 組成:延胡索1兩,當歸(去蘆頭)1兩,沒藥半兩。 主治:婦人血風冷,月水不調,攻刺臍腹、腰腿疼痛,面色萎黃,寒熱麻木,四肢困弱,飲食減少。
延胡索散, 出處:《博濟》卷四。 組成:延胡索1兩(生用),荊三棱1兩(生用),蓬莪朮1兩(酒浸少時),當歸1兩(酒洗,焙乾)。 主治:婦人血氣走作,疼痛不可忍者,及月水不調,面色萎黃,吃食減少,及生産後諸疾。
延胡索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四五引《産經》。 組成:當歸5錢(酒浸),延胡索5錢,赤芍藥5錢,蒲黃5錢(紙隔炒),桂5錢(不見火,去皮),乳香5錢(水研),沒藥5錢。 主治:産後血氣攻刺,腹痛不止,及新舊虛實痛不止;月經不調,脈弦滯澀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