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胡索的傳統功效
1. 活絡止痛
延胡索,在古代醫籍中被廣泛記載,其活絡止痛的功效備受推崇。諸多經典論述,從不同角度闡釋了其藥理作用。
《雷公炮炙論》記載其可“治心痛欲死”,點明延胡索在治療劇烈疼痛方面的效用。《日華子本草》則指出其“除風,治氣,暖腰膝,破症癖,撲損瘀血”,說明其不僅能止痛,還能活血化瘀,治療因風寒、氣滯、瘀血引起的疼痛。《開寶本草》則著重其“破血”功效,尤其針對產後諸病及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腹中結塊等。
《本草綱目》精闢地總結延胡索“活血,利氣,止痛,通小便”,並進一步指出其能“行血中氣滯,氣中血滯,故專治一身上下諸痛”。《神農本草經疏》則從藥性角度分析,認為其溫辛之性,能使氣血運行通暢,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本草匯言》則強調延胡索的炮製方法會影響其藥效,不同的炮製方法適用於不同的病症。
《本草求真》和《本草正義》則更進一步指出延胡索雖能活血化瘀,通經活絡,但藥性相對平和,並非峻猛之品,需根據患者體質,酌情使用,虛弱者需配合補益藥物。 《醫學啓源》則提及其治療脾胃氣滯、心腹疼痛的功效。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對延胡索的活絡止痛功效有著高度的認可,其作用機理主要在於活血化瘀、行氣止痛,適用於各種因氣血凝滯不通所致的疼痛,但需注意其藥性及患者體質,方能發揮最佳療效。
2. 破血消癥
延胡索,其「破血消癥」功效在歷代本草中多有記載,並得到不同角度的闡述。其作用機制並非單純「破血」,而是更為複雜的氣血雙調。
《雷公炮炙論》記載其能治心痛,暗示其具有疏通經絡、緩解疼痛的作用。《日華子諸家本草》則更進一步,指出其能「破症癖,撲損瘀血」,說明其在治療瘀血阻滯方面已有應用。
《開寶本草》、《神農本草經疏》都強調延胡索的破血功效,尤其針對產後諸病、月經不調、腹中結塊等因血瘀所致的病症。 《神農本草經疏》更深入地指出,延胡索能「行氣」,氣血雙調纔能有效治療這些疾病,單純破血不足以解決問題。
《本草綱目》則從活血、利氣、止痛多個方面總結其功效,並精闢指出其「行血中氣滯,氣中血滯」,能治療「一身上下諸痛」,說明其藥效的全面性。 《本草綱目》另一段記載則強調其溫辛之性,能使氣血暢通。
《本草匯言》則詳細論述了延胡索不同炮製方法的應用,說明其藥性受炮製方法影響,可行血、止血、破血、調血,應用十分廣泛。《本草求真》則提醒,延胡索雖能破血消癥,但因其缺乏益氣養陰之效,虛弱者應配合補益藥物使用。《本草正義》則認為其性情和緩,並非峻猛之品,更能兼顧行氣,治療氣血不宣之症。
綜上所述,延胡索的「破血消癥」功效,並非單純的破血,而是通過其溫辛走竄之性,達到行氣活血、疏通經絡、消散瘀滯的目的,其應用需根據病症和患者體質,合理選擇炮製方法和配伍。
3. 理氣行氣
延胡索,其理氣行氣功效源遠流長,歷代醫家多有論述。從古籍記載來看,延胡索的理氣作用並非單純的「行氣」,而是與行血、活血緊密相連,共同達成疏通氣血、調和陰陽的功效。
《雷公炮炙論》記載其可治「心痛欲死」,已點明其在緩解疼痛方面的作用,而疼痛的產生往往與氣血運行不暢有關。《日華子本草》則更廣泛地提及其「除風,治氣」,說明延胡索具有疏通經絡、調和氣機的作用,並可治療腰膝冷痛等氣血不足之症。《開寶本草》則側重其破血功效,尤其針對產後諸病及婦科疾病,這與其活血化瘀的特性相符。
《本草綱目》李時珍精闢地指出延胡索「能行血中氣滯,氣中血滯」,此處的「氣滯」、「血滯」正是氣血運行不暢的具體表現。其能治療「一身上下諸痛」,正是因為它能疏通氣血,從根本上解決疼痛問題。《神農本草經疏》則更進一步闡述其溫、辛之性,溫能和暢氣機,辛能潤澤通達血脈,氣血通暢,則諸症自消。
《本草正義》則認為延胡索「性情尚屬和緩,不甚猛烈」,並非峻猛攻伐之品,這與其他一些理氣藥物有所區別。其「兼能行氣,不專於破瘀」,說明其理氣功效並非附屬,而是與行血活血共同發揮作用,因此能治療內外上下氣血不宣的各種病症。《本草求真》則提醒,延胡索雖能理氣行血,但缺乏益氣養陰之效,虛弱者應配合補益藥物使用,以免傷正。
綜上所述,延胡索的理氣功效並非孤立存在,而是與其活血化瘀的功效緊密結合,共同作用於氣血運行,從而達到治療各種疼痛、氣滯血瘀等症的目的。其藥性溫和,適合多種病症,但仍需辨證施治,才能發揮最佳療效。
4. 活血化瘀
延胡索,在歷代本草典籍中,被廣泛記載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其作用機理與現代醫學對活血化瘀的理解亦有相通之處。
從古代醫籍的記載中,我們可看出延胡索活血化瘀的應用範圍甚廣。《日華子本草》提及其「破症癖,撲損瘀血」,說明延胡索能治療外傷導致的瘀血。《開寶本草》則指出其「主破血,產後諸病,因血所為者」,強調延胡索在產後血瘀方面的應用。《本草綱目》更精闢地指出延胡索「活血,利氣,止痛」,並進一步闡述其「能行血中氣滯,氣中血滯,故專治一身上下諸痛」。這說明延胡索不僅能化瘀,更能理氣,氣血雙調,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神農本草經疏》更深入地解釋了其機理:「溫則能和暢,和暢則氣行;辛則能潤而走散,走散則血活」,說明延胡索的溫辛之性,能溫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從而達到活血化瘀的目的。
不同的炮製方法,也會影響延胡索的活血功效。《本草匯言》指出:「凡用之行血,酒制則行;用之上血,醋制則止;用之破血,非生用不可;用之調血,非炒用不神。」說明延胡索的炮製方法應根據病情而定,才能發揮最佳療效。《本草求真》則提醒,延胡索「既無益氣之情,復少養營之義」,使用時需考慮患者體質,虛弱者需配合補益藥物同用,避免單獨使用造成損傷。
總體而言,古代醫籍對延胡索活血化瘀功效的記載,不僅豐富了其臨牀應用,也為我們理解其藥理作用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延胡索活血化瘀的功效,主要體現在其溫經散寒、行氣活血的特性上,使其成為治療各種氣血瘀滯相關疾病的重要藥物。 值得注意的是,《本草正義》中提到延胡索「性情尚屬和緩,不甚猛烈」,這也說明其活血化瘀作用相對溫和,與現代醫學提倡的辨證施治理念相符。
延胡索的古代典籍
延胡索的現代功效
1. 防癌抗腫瘤
延胡索含元胡多糖、延胡索乙素、小檗鹼等成分,對腫瘤生長具抑制作用。元胡多糖能抑制小鼠體內肺癌和S180細胞瘤生長。延胡索乙素能逆轉腫瘤多重耐藥性,並增強長春新鹼對白血病細胞的抑制作用。小檗鹼則能誘導腫瘤細胞凋亡,抑制U937等腫瘤細胞生長,並促使HL-60細胞分化為中性粒細胞。
2. 抗潰瘍作用
延胡索的抗潰瘍作用,現代藥理研究證實主要與其成分有關。去氫延胡索甲素能顯著減少胃液與胃酸分泌量,並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對幽門結扎或阿司匹林誘發的大鼠實驗性胃潰瘍具保護作用。延胡索乙素亦顯示對飢餓性胃潰瘍有一定保護效果。此外,延胡索的醇提物及水提物能抑制幽門螺桿菌的生長繁殖,此作用可能為其抗潰瘍功效的機制之一。
3. 抗凝血
延胡索作為傳統中藥材,現代藥理學研究揭示其具備明確的抗凝血功效。其主要活性成分延胡索乙素,是實現此功效的關鍵物質。延胡索乙素的藥理機制在於能有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反應。具體而言,它可呈劑量依賴性地抑制由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及膠原蛋白所誘導的血小板聚集現象,顯示其能干預血小板活化的多個重要途徑。動物模型研究進一步證實,延胡索乙素對大鼠實驗性血栓形成有顯著抑制作用,並對腦血栓的形成同樣具備抑制效果。這些抗凝血與抗血栓作用的核心機制,皆與其有效地抑制血小板活性密切相關。
4. 預防心血管疾病
延胡索所含生物鹼,為其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關鍵藥理基礎。這些活性成分能有效對抗心肌缺血,透過鬆弛血管平滑肌,擴張外周血管,進而降低全身血壓並調節血脂。特別是透過改善冠狀動脈循環,延胡索可顯著增加冠脈血流量,同時降低動脈血壓,有效減輕心肌的氧耗需求,從而優化心肌氧氣的供需平衡。此外,它能降低心臟後負荷,縮小心肌梗塞的範圍。這些綜合作用共同指向延胡索在改善心肌功能、降低心血管負擔及預防心血管疾病方面的潛在應用。
5. 鎮靜
延胡索展現顯著的鎮靜與催眠功效,其活性成分為左旋四氫巴馬汀。此成分能顯著降低動物自發及被動活動,並有效對抗苯丙胺激發的興奮作用。藥理學研究顯示,左旋四氫巴馬汀能將腦電圖由低幅快波轉換為高幅慢波,此為其催眠作用的生物電學基礎。延胡索在改善睡眠結構上,能減少SP及深度SWS-Ⅱ時相,並顯著增加輕度SWS-Ⅰ時相,促成近似生理的睡眠狀態,即使施予大劑量亦易被喚醒。此外,延胡索對大腦皮層、皮層下電活動,以及中腦網狀結構和下丘腦的誘發電位均呈現抑制效果,且能阻滯腦幹網狀結構的某些下行功能,這些作用共同促成了延胡索系統性的中樞神經鎮靜作用。
6. 止痛功效
延胡索的止痛功效經現代藥理研究證實顯著,其多種製劑,特別是醇浸膏、醋製流浸膏及散劑,均顯示強效鎮痛作用。延胡索中的總鹼鎮痛效價約為嗎啡的40%,其主要有效成分為甲素、乙素及醜素,當中乙素的鎮痛效果最為突出。乙素的左旋體,即左旋四氫巴馬汀,更是一種非麻醉性鎮痛藥,同時具備鎮靜、安定及催眠的多重作用。
延胡索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
延胡索的炮製
延胡索炮製方法
-
延胡索:
- 揀去雜質。
- 用水浸泡。
- 洗淨。
- 曬晾。
- 潤至內外濕度均勻。
- 切片或打碎。
-
醋延胡索:
- 取淨延胡索。
- 用醋拌勻。
- 浸潤至醋吸盡。
- 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乾。
- 取出放涼。
- 或取淨延胡索,加醋置鍋內共煮,至醋吸淨。
- 烘乾。
- 取出放涼。
- 每延胡索100斤,用醋20斤。
-
酒延胡索:
- 取淨延胡索片或碎塊。
- 加黃酒拌勻。
- 悶透。
- 置鍋內用文火加熱。
- 炒乾。
- 取出放涼。
- 每延胡索100kg,黃酒20kg。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延胡索注意事項:
- 孕婦懷孕初期禁用:延胡索可能對胎兒產生不良影響。
- 產後血虛或經血枯少者禁用:延胡索會加重血虛或經血枯少的症狀。
- 妊娠不可服:《品匯精要》記載,延胡索孕婦不可服用。
- 經事先期及一切血熱為病者禁用:《本草經疏》記載,經期提前或血熱性疾病患者禁用延胡索。
- 氣虛作痛者禁用:《本草正》記載,氣虛作痛者禁用延胡索。
- 孕婦慎用:延胡索對孕婦可能產生不良影響,使用時應諮詢醫師。
- 藥物交互作用:延胡索可能與抗凝劑、抗血小板藥等產生交互作用,使用這些藥物的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延胡索。
- 肝腎功能不全及心律失常者慎用:患有肝腎功能不全或心律失常等疾病的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延胡索。
- 過敏反應:延胡索可能對一些人產生過敏反應,如出現皮疹、發熱、過敏性休克等症狀,應立即停止使用。
延胡索相關的方劑
延胡索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延胡索含有的化學成分
紫堇鹼(Corydaline), dl-四氫掌葉防己鹼(dl-Tetrahydropalmatine), 原阿片鹼(Protopine), L-四氫黃連鹼(L-Tetrahydrocoptisine (L-Stylopin)), dl-四氫黃連鹼(dl-Tetrahydrocoptisine), L-四氫非洲防己鹼(L-Tetrahydrocolumbamine), 紫堇鱗莖鹼(Corybulbine), β-高白屈菜鹼(β-Homochelidonine), 黃連鹼(Coptisine), 去氫紫堇鹼(Dehydrocorydaline), 去氫紫堇達明鹼(Dehydrocorydalmine), 比枯枯靈(Bicuculline), 蘇延胡鹼甲(C23H23O7N), 蘇延胡鹼乙(C18H19O6N), 小檗鹼(berberine), 氫化小檗鹼(Canadine), 四氫刻葉紫堇明鹼(Tetrahydrocorysamine), 斯氏紫堇鹼(Scoulerine), 紫堇定(Corydine), 異紫堇定(Isocorydine), 去甲異紫堇定(Norisocorydine), 海罌粟鹼(Glaucine), 羥鏈黴素(Reticulin), 豆甾醇(Stigmasterol), 油酸(Oleic acid), 亞油酸(Linoleic acid), 亞麻酸(Linolenic acid), 刺激性揮發油(Volatile oil)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