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當歸養榮湯」中包含「當歸」,乃因其藥性與功效與方劑名相符,皆著重於「養榮」。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其功能為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可改善血虛、血瘀、月經不調等症狀。
「養榮」即養護血氣,而「當歸」恰能補血活血,故成為方劑中的主要藥物,以達到滋補血氣、改善血虛等功效。
當歸養榮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養血:當歸養榮湯以補血養血為主,而人參則以補氣為主,二者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氣血雙補的效果。人參能補益元氣,促進血液生成,進一步增強當歸的補血作用,使氣血充盈,改善面色蒼白、頭暈乏力等症狀。
2. 溫陽助藥力:人參性溫,能溫陽益氣,有助於促進藥物吸收和藥效發揮。當歸性微溫,但對於氣虛血虛較為嚴重的患者,單用當歸可能不足以溫陽助藥力,加入人參則能起到溫陽助藥力的作用,提升整體療效。
當歸養榮湯中加入延胡索,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延胡索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可改善血瘀阻滯所致的疼痛,並促進血液循環。當歸養榮湯以補血養血為主,加入延胡索可協同活血化瘀,使補血效果更佳,並緩解因血瘀引起的疼痛不適。
- 疏肝解鬱,調和氣血:延胡索亦具備疏肝解鬱之效,可調節肝氣,使氣血運行更加順暢。當歸養榮湯常用於治療婦科疾病,而肝鬱氣滯是婦科疾病常見病因,延胡索的加入有助於疏肝解鬱,調和氣血,進一步改善病症。
當歸養榮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考量其補血滋陰之效。
熟地黃為地黃經蒸製而成,性溫,味甘、微苦,歸肝、腎經。其具有補血滋陰、益精填髓之效,對於血虛萎黃、心悸失眠、眩暈耳鳴、腰膝酸軟等症狀有較佳療效。
當歸養榮湯主要用於治療血虛證,熟地黃的補血滋陰作用可與當歸、白芍、川芎等藥物相輔相成,共同達到養血潤燥、調經止痛的效果。
當歸養榮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是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健脾利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當歸養榮湯以滋陰補血為主,但若脾虛濕困,則會影響氣血運行,導致藥效難以發揮。茯苓能健脾利濕,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使藥物更易吸收利用。
- 協調藥性:當歸養榮湯以當歸、白芍等滋陰補血藥物為主,藥性偏於滋膩。加入茯苓能起到緩解藥性、協調藥物的作用,避免藥物過於滋膩而影響脾胃。
當歸養榮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健脾:陳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當歸養榮湯以補血滋陰為主,但若脾胃虛弱,則難以吸收藥效。陳皮加入能健脾理氣,有助於藥物更好地被吸收,提高療效。
- 調和藥性:當歸養榮湯以當歸、川芎等藥材為主,性偏溫熱,長期服用可能造成燥熱。陳皮性溫,味辛,可疏散藥物中的燥熱之氣,使藥性更平和,避免滋膩壅滯,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當歸養榮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補氣益血,相輔相成: 當歸養榮湯以當歸補血為主,而黃耆則擅長補氣,兩者相輔相成,能達到氣血雙補的效果。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血相生相成,才能更好地滋養五臟六腑,改善身體虛弱狀況。
- 扶正固本,增強療效: 黃耆具有扶正固本的功效,可以增強機體的抵抗力,預防疾病的發生。在補血的同時,加入黃耆能進一步提高藥效,使補血效果更加持久和穩定。
當歸養榮湯中加入白朮,主要是因為其 健脾益氣、燥濕利水 的功效。
白朮 具有 補脾氣 的作用,能增強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改善氣血生化不足的問題。當歸養榮湯以補血養血為主要功效,而氣血生化之源在於脾胃,因此加入白朮可以 助脾運化,使補血效果更加顯著。
此外,白朮也具有 利水滲濕 的功效,可以去除體內過多的濕氣,避免影響氣血運行,進一步促進補血效果。
當歸養榮湯中加入薄荷,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清熱解表,疏散風熱: 薄荷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表、疏散風熱的作用。當歸養榮湯的主要功效為養血活血、潤燥養陰,但若患者伴有風熱之邪,則可加入薄荷以清熱解表,避免滋膩之性助長邪氣。
二、 調節氣血,促進循環: 薄荷具有疏風散熱、行氣止痛的作用,可使氣血流通,改善血液循環。當歸養榮湯主要針對氣血不足、血虛所致的症狀,加入薄荷可促進氣血運行,增強藥效。
當歸養榮湯中加入淫羊藿,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補腎壯陽,益精填髓: 淫羊藿性溫,味辛,歸腎、肝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之功效。此方以當歸養血活血,而淫羊藿則助其補益腎精,增強造血功能,從而達到養血榮衛之目的。
- 溫陽散寒,行氣活血: 淫羊藿能溫陽散寒,有助於改善寒凝血瘀,促進血液循環,進一步促進當歸養血活血的作用。同時,淫羊藿還具有行氣活血之功效,有助於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使養血效果更顯著。
主治功效
當歸養榮湯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多部醫書古籍記載,當歸養榮湯主要針對以下病症發揮其治療功效:
1. 目疾:
- 主治病症: 睛珠疼痛,甚則不可忍;眼睫無力,常欲垂閉;羞明畏光;眼部酸痛,包括眉骨太陽穴部位;白翳陷下,如粟米魚鱗之狀;甚至視物不清。
- 病因分析: 目疾多因七情內傷、五賊外攘(即外感邪氣)、飢飽不節、勞役過度等因素導致脾胃受損,肝血不足,以致精氣不能上榮於目。亦有因亡血過多,如男子衄血、便血,婦人產後崩漏,導致肝血虧虛,目失所養。
- 治療原理:
- 養血活血: 方中當歸、熟地、白芍、川芎等藥物,可補血養肝,使肝血充足,能上榮於目,緩解目部疼痛及相關不適。
- 疏風散邪: 羌活、防風、白芷等藥,可疏散外感風邪,解除導致目疾的外在因素。
- 升發陽氣: 部分醫家認為,此方具有升發陽氣之功,可使下陷之氣上行,恢復氣機的正常升降。
2. 產後諸疾:
- 主治病症: 產後血虛、頭痛、發熱、惡寒、身痛;產後崩漏,亡血過多;產後血暈,虛火上炎;產後虛勞,脾胃不佳,噁心不進食;產後風氣在表,面目四肢浮腫。
- 病因分析: 產後氣血虧虛,陰血不足,導致虛火上炎,或因風邪入侵,氣血運行不暢。亦有因產後瘀血未盡,或脾胃虛弱,影響氣血生化。
- 治療原理:
- 補血養血: 當歸、熟地等藥物可補血,恢復產後氣血虧虛的狀態,從而緩解產後諸症。
- 祛風散寒: 方中羌活、防風等藥,可祛除產後外感風邪,緩解惡寒、身痛等症狀。
- 調和氣血: 諸藥合用,可調和氣血,使氣血運行正常,恢復身體機能。
3. 痧後陰虧:
- 主治病症: 痧後遍身壯熱、瘛瘲煩躁,此症多因陰虧血耗所致。
- 病因分析: 痧病後期,陰液耗損,導致陰虛內熱,表現為壯熱、瘛瘲等症狀。
- 治療原理:
- 滋陰養血: 方中當歸、生地、麥冬等藥物可滋陰養血,緩解陰虛內熱之象。
4. 中風血脈:
- 主治病症: 中風病後,四肢不能舉,口不能言,但無外感風寒之證,也無大小便閉阻。
- 病因分析: 氣血虧虛,筋脈失養,導致肢體癱瘓,言語不利。
- 治療原理:
- 補血養筋: 當歸養榮湯具有補血養筋之功,能使筋脈得養,緩解肢體癱瘓的症狀。
5. 老年膈噎:
- 主治病症: 老年人膈噎,症見陰血枯槁,痰火氣結,升而不降,飲食不下。
- 病因分析: 老年人陰血虧虛,痰火內結,阻礙氣機升降,導致膈噎。
- 治療原理:
- 滋陰降火: 當歸養榮湯可滋陰降火,調和氣機,使氣機恢復升降,緩解膈噎症狀。
綜合分析:
綜上所述,當歸養榮湯的治療核心是補血養血,兼顧疏風散邪,升發陽氣,調和氣機。其適用病症多為因氣血虧虛,導致目疾、產後諸症、痧後陰虧、中風血脈、老年膈噎等。本方通過補益氣血,使身體陰陽平衡,氣機調暢,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總結:
當歸養榮湯在多種病症中均有應用,其功效主要體現在補血養血的基礎上,針對不同的病因病機,靈活運用疏風散邪、升發陽氣、調和氣機等治法。
傳統服藥法
歸身2錢,人參1錢,黃耆1錢,熟地1錢,白朮1錢,川芎1錢,白芍1錢,五味子5分,麥冬5分,遠志5分,甘草5分,茯苓5分,丹皮3分,砂仁3分。
加生薑、大棗,水煎服。
原書治上症,配合夏枯草場、散腫潰堅湯間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當歸養榮湯是一首補益氣血、溫陽通絡的方劑,具有一定的滋補作用。因此,在服用當歸養榮湯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 服用當歸養榮湯期間,應避免食用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 服用當歸養榮湯期間,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 服用當歸養榮湯期間,應定期複查血常規、肝功能、腎功能等指標,以便及時發現不良反應。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當歸養榮湯, 出處:《原機啓微》卷下。 組成:防風7分半,白芷7分半,白芍藥1錢,熟地黃1錢,當歸1錢,川芎1錢,羌活7分半。 主治:睛珠痛甚不可忍;又治紅赤羞明,淚多眵少。
當歸養榮湯, 出處:《嵩崖尊生》卷六。 組成:歸身2錢,人參1錢,黃耆1錢,熟地1錢,白朮1錢,川芎1錢,白芍1錢,五味子5分,麥冬5分,遠志5分,甘草5分,茯苓5分,丹皮3分,砂仁3分。 主治:瘰癧馬刀。
當歸養榮湯, 出處:《點點經》卷二。 組成:當歸1錢半,條參1錢半,延胡1錢半,熟地1錢半,茯苓1錢半,陳皮1錢半,仙皮1錢半,黃耆1錢,白朮1錢,薄荷1錢,羊藿1錢,加皮2錢。 主治:正氣虛耗,陽不勝陰,酒傷經絡,癱瘓不仁,身熱作渴,間有畏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