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下逐瘀湯

GE XIA JU WU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林改錯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脾經 18%
心經 16%
肺經 15%
胃經 9%
大腸經 4%
腎經 4%
膀胱經 2%
小腸經 2%
膽經 2%
心包經 2%
三焦經 1%
肝經
脾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大腸經
腎經
膀胱經
小腸經
膽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2

方劑組成解釋

膈下逐瘀湯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一、調和藥性: 膈下逐瘀湯主要針對瘀血阻滯,方中多用活血化瘀藥物,性偏寒涼。甘草味甘性平,可調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性過於傷脾胃。

二、緩解藥物毒性: 方中部分藥物如桃仁、紅花等,具有一定的毒性。甘草具有解毒作用,可緩解藥物毒性,降低藥物副作用,使患者安全服藥。

膈下逐瘀湯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 赤芍味苦、微寒,入肝經,具有涼血止痛、活血化瘀之效。膈下逐瘀湯旨在治療瘀血阻滯,導致的胸脅疼痛、腹脹、月經不調等症狀。赤芍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清除瘀血,緩解疼痛,有助於改善患者的症狀。
  2. 清熱解毒: 赤芍性寒,具有清熱解毒之功。若患者伴有肝火旺盛,或因瘀血導致局部發熱,赤芍能起到清熱降火的作用,輔助活血化瘀,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總而言之,赤芍在膈下逐瘀湯中起到活血化瘀和清熱解毒的雙重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可有效治療瘀血阻滯引起的各種病症。

膈下逐瘀湯中加入川芎,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活血化瘀:川芎味辛、性溫,入肝、心包經,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之效。膈下逐瘀湯治療的是瘀血阻滯,導致腹部疼痛、脹滿等症狀,川芎可以活血化瘀,促進瘀血的消散,緩解疼痛。

二、疏肝解鬱:川芎可以疏通肝氣,解鬱調暢氣機。瘀血阻滯往往與肝氣鬱結有關,川芎的疏肝解鬱作用可以改善氣血運行,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瘀血的效果。

膈下逐瘀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的功效。膈下逐瘀湯用於治療瘀血阻滯所致的胸腹脹痛、脅肋疼痛、月經不調等症,當歸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緩解疼痛。
  2. 補血養血:當歸還具有補血養血的作用。瘀血阻滯往往伴隨氣血不足,當歸可以滋養氣血,增強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使症狀得以改善。

因此,膈下逐瘀湯中加入當歸,既能活血化瘀,又能補血養血,起到雙重作用,有助於治療瘀血阻滯所致的各種病症。

膈下逐瘀湯中加入紅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紅花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膈下逐瘀湯主治瘀血阻滯,氣機不通所致的胸悶、腹脹、痛經等症狀,紅花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狀態,緩解疼痛。
  2. 疏通經絡:紅花具有通經活絡的功效,能疏通經絡,使氣血運行通暢,從而改善因瘀血阻滯導致的氣機不通。膈下逐瘀湯多用於治療腹部及盆腔部位的瘀血癥,紅花能促進經絡暢通,有利於藥物成分更好地到達病竈部位,發揮藥效。

膈下逐瘀湯中包含牡丹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 牡丹皮性寒,味苦,歸心、肝經。其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可有效改善瘀血阻滯,使氣血運行通暢,進而緩解胸膈滿悶、脘腹脹痛等症狀。
  2. 涼血解毒: 牡丹皮對於熱毒血瘀所致的各種病症,如胸中鬱熱、心煩失眠、口舌生瘡等,均有較好的療效。其涼血解毒的特性,有助於清熱解毒,消除瘀血,使患者恢復健康。

膈下逐瘀湯中加入桃仁,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的功效。

桃仁味苦甘,性微溫,入心、肺、大腸經。其性滑利,能破血行瘀,並能潤燥滑腸,促進血行,改善血瘀阻滯所致的胸腹疼痛、腹脹、便祕等症狀。

膈下逐瘀湯主要用於治療瘀血阻滯所致的胸腹脹痛、腹痛拒按、噯氣、便祕等症狀。桃仁在此方劑中,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促進血行,消散瘀血,達到治療目的。

膈下逐瘀湯中加入五靈脂,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活血化瘀: 五靈脂性溫,味辛,歸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膈下逐瘀湯用於治療瘀血阻滯,導致胸腹脹痛、氣喘、腹瀉等症,五靈脂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瘀血,緩解疼痛。
  2. 理氣止痛: 五靈脂還具有理氣止痛的作用,可以疏通氣機,解除瘀血對氣機的阻滯,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膈下逐瘀湯中的其他藥物如香附、延胡索等也具有理氣止痛的作用,與五靈脂協同作用,加強療效。

膈下逐瘀湯中加入烏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行氣止痛:烏藥性辛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之效。膈下逐瘀湯多用於治療胸腹脹痛、瘀血阻滯等症,烏藥能疏通氣機,緩解疼痛,有助於消除瘀血。
  2. 溫陽散寒:烏藥還具溫陽散寒的功效,對於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烏藥能溫通經絡,驅散寒邪,配合其他藥物,促進氣血運行,消除瘀血。

因此,烏藥在膈下逐瘀湯中發揮著行氣止痛、溫陽散寒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臨牀症狀。

膈下逐瘀湯中加入香附,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的功效。膈下逐瘀湯主要治療瘀血阻滯導致的胸腹疼痛、脅肋脹滿等症狀,而香附可以疏肝理氣,解除肝氣鬱結,促進氣血流通,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香附還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膈下逐瘀湯的組成中,多為活血化瘀藥,香附的加入,可以協同其他藥物,加強活血化瘀作用,促進瘀血消散,減輕疼痛。

膈下逐瘀湯中包含延胡索,主要原因如下:

  1. 活血化瘀:延胡索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功效。膈下逐瘀湯治療的是胸腹脹痛、氣血瘀滯等症狀,延胡索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緩解疼痛。
  2. 疏肝解鬱:延胡索亦有疏肝解鬱的作用,可舒緩肝氣鬱結,使氣血運行通暢。膈下逐瘀湯多用於肝氣鬱結、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胸腹疼痛,延胡索能幫助疏肝理氣,改善症狀。

膈下逐瘀湯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枳殼味苦辛,性微寒,歸脾、肺、胃經,具有疏肝理氣、消積化滯、行氣止痛的功效。膈下積瘀常伴有肝氣鬱結、氣滯血瘀,枳殼可疏解肝氣,促進氣血流通,減輕疼痛。
  2. 降逆止嘔: 膈下逐瘀湯常用於治療胃脘脹痛、嘔吐等症。枳殼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可緩解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膈下逐瘀湯」組成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等功效。

  •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 中藥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紅花在傳統中醫裡具有多種藥效,包括調經和通經、活血化瘀、通經絡以及清熱涼血等功效。

  • 牡丹皮性寒,味苦,歸心、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等功效。

  • 桃仁性溫味苦,歸肝經,具有調經、活血化瘀、通便、止咳化痰、清熱瀉火等功效。

  • 五靈脂味苦、辛,性溫,主入肝、脾、腎經,功能功效包含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調經等。

  • 烏藥性溫、味辛、苦,入脾胃、腎經,具有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散寒止咳、消腫散結、祛痰等功效。

  • 香附辛散苦降,能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

  • 延胡索性辛、溫,歸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活絡止痛之功效。

  •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膈下逐瘀湯」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清熱涼血、消腫散結等功效,可治療月經不調、痛經、血瘀閉經、產後瘀阻腹痛、跌打損傷、癰腫瘡毒等症狀。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腹內有腫塊上腹胃脘痛肋間神經疼痛面色較黑舌頭上面有瘀斑舌頭發紫月經稀少閉經手掌大小魚際處,膚色紅赤月經腹痛嘔吐卵巢炎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吞咽障礙腹痛慢性肝炎肝癌慢性肝硬化盆腔炎

相同名稱方劑


膈下逐瘀湯, 出處:《醫林改錯》卷上。 組成:靈脂2錢(炒),當歸3錢,川芎2錢,桃仁3錢(研泥),丹皮2錢,赤芍2錢,烏藥2錢,元胡1錢,甘草3錢,香附1錢半,紅花3錢,枳殼1錢半。 主治:活血逐瘀,破癥消結。主治:積聚痞塊,痛不移處,卧則腹墜,及腎瀉、久瀉由瘀血所致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