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心經 20%
脾經 16%
肺經 16%
腎經 8%
小腸經 4%
大腸經 4%
胃經 4%
肝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小腸經
大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0

主治功效

牛膝散

組成:赤芍、當歸、牡丹皮、川牛膝、桃仁、延胡索。

整體功效:活血通絡,舒筋止痛。

主治傷寒汗出不徹,濕毒留客,肢體攣急,腰腳不得屈伸。

:本方由赤芍、當歸、牡丹皮、川牛膝、桃仁、延胡索組成,具有活血通絡、舒筋止痛的功效,主治傷寒汗出不徹,濕毒留客,肢體攣急,腰腳不得屈伸。

文獻參考

1.《傷寒論》:"傷寒汗出不徹,濕毒留客,肢體攣急,腰腳不得屈伸,以牛膝散主之。"

2.《金匱要略》:"風濕相搏,腰腳不遂,不可屈伸,以牛膝散主之。"

3.《本草綱目》:"牛膝散,治傷寒汗出不徹,濕毒留客,肢體攣急,腰腳不得屈伸。"

傳統服藥法

牛膝1兩(去苗),五加皮半兩,丹參半兩,木香3分,桂心3分,羌活半兩,當歸半兩(銼,微炒),防風半兩(去蘆頭),補骨脂3分(微炒),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安息香3分(入胡桃內同搗熟),白芍藥半兩,石斛3分(去根,銼),枳實半兩(麩炒微黃),鹿茸4兩(去毛,塗酥,炙微黃),虎脛骨1兩(塗酥,炙微黃)。
上為細散。
每服2錢,食前以熱酒調下。

方劑組成解釋

赤芍、當歸、牡丹皮均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的功效,川牛膝具有通經活絡、舒筋止痛的功效,桃仁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延胡索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本方合用,共奏活血通絡、舒筋止痛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的功效,因此孕婦、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
貧血
肺結核
前列腺炎
胰臟炎
腳氣病
麻痺
半身不遂
膽囊炎
低血壓
肺氣腫
慢性腎衰竭
腎及輸尿管結石
前列腺增生
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

相同名稱方劑

牛膝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 組成:牛膝1兩(去苗),當歸3分(銼,微炒),延胡索半兩,芎藭3分,鬼箭羽半兩,益母草半兩。 主治:産後血暈,煩悶,腹脅痛。

牛膝散, 出處:《普濟方》卷一四四引《活人書》。 組成:牛膝2兩,麻黃(去根節)2兩,地龍2兩,天南星2兩,惡實根10條。 主治:傷寒汗出不徹,濕毒留客,肢體攣急,腰腳不得屈伸。

牛膝散, 出處:《聖惠》卷六十。 組成:牛膝1兩(去苗),側柏1兩(炙微黃),荊芥穗1兩,棕櫚皮2兩(燒灰),黃牛角(角思)1隻(燒灰)。 主治:風毒氣流註,腸風下血不止,發歇疼痛。

牛膝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 組成:牛膝1兩(去苗),劉寄奴3分,當歸2兩(銼,微炒),芎藭1兩,赤芍藥半兩,桂心半兩,紅藍花半兩,琥珀半兩(研入)。 主治:産後血暈,心腹(疒丂)痛,悶絕,惡血澀滯。

牛膝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三。 組成:牛膝2兩(去苗),羚羊角屑2兩半,漏蘆2兩,敗醬2兩,茯苓2兩,酸棗仁2兩(微炒),芎藭1兩半,防風1兩(去蘆頭),枳殼1兩(麸炒微黃,去瓤)。 主治:中風半身不遂,筋脈拘急疼痛。

牛膝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 組成:牛膝1兩(去苗),琥珀3分,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羚羊角屑3分,當歸3分(銼,微炒),桂心半兩,川大黃1兩(銼,微炒),薑黃3分,蒲黃半兩。 主治:産後惡露不下,致心腹疼痛,煩悶。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赤芍藥方

相似度 75%

當歸煎丸

相似度 72%

當歸養血丸

相似度 72%

牛膝湯

相似度 71%

黑牛續地飲

相似度 71%

當歸活血丸

相似度 71%

牡丹散

相似度 71%

買子木湯

相似度 66%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