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牛續地飲

黑牛續地飲

HEI NIU XU DI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14

熱/寒比例

偏寒 (0.6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心經 22%
肺經 14%
脾經 14%
腎經 14%
胃經 3%
小腸經 3%
肝經
心經
肺經
脾經
腎經
胃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黑豆在「黑牛續地飲」方劑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加入原因主要有二:

  1. 補腎益精: 黑豆性平味甘,具有補腎益精、烏髮養顏的功效。黑牛續地飲作為補腎壯陽的方劑,以黑豆補益腎氣,增強腎精,使腎精充盈,進而達到強筋健骨、延緩衰老的效果。
  2. 和中下氣: 黑豆性平,具有和中下氣的作用,能調理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黑牛續地飲中加入黑豆,不僅可補益腎氣,更能改善脾胃功能,使藥效更易吸收,達到更好的療效。

黑牛續地飲中使用川牛膝,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項功效:

  1. 通經活絡: 川牛膝性溫,味苦辛,入肝、腎經,擅長通經活絡,能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與黑牛續地飲的活血化瘀、舒筋活絡之效相輔相成。
  2. 利水消腫: 川牛膝亦具有利水消腫之效,能促進體內水液代謝,改善水腫、濕氣等問題,與方劑中其他藥材共同發揮利水排濕之功效,有助於消除病患體內的積水,減輕病痛。

「黑牛續地飲」方劑中包含「續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肝腎,強筋骨:續斷性味甘溫,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續斷傷的作用。黑牛續地飲主要針對肝腎不足,筋骨失養所致的腰膝痠軟、行走乏力等症狀,續斷可補益肝腎,加強筋骨力量,有助於改善症狀。
  2. 止血生肌,促進癒合:續斷亦有止血生肌、促進癒合的功效。方劑中可能加入續斷以促進傷口癒合,減少出血,進一步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況。

黑牛續地飲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清熱涼血: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可清熱涼血,治療熱病、血熱妄行等症狀,與方劑中其他清熱藥物配合,達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效果。
  2. 滋陰生津:生地黃能滋陰養血,生津止渴,對於熱病耗傷陰液,出現口渴、舌乾等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補充因疾病所損失的津液,達到滋陰潤燥、涼血止渴的效果。

黑牛續地飲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血活血,滋陰潤燥: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養血潤燥的功效。黑牛續地飲主治血虛、氣虛、陰虛所致的各種病症,當歸可補益氣血,滋潤陰液,改善患者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四肢乏力、口乾舌燥等症狀。
  2. 引藥入血,協調藥性: 當歸可引藥入血,促進其他藥物發揮功效。黑牛續地飲中其他藥物如地黃、熟地黃等,亦具有滋陰補血的作用,當歸的加入可協調藥性,使藥效更佳,達到更好的療效。

黑牛續地飲中包含延胡索,主要源於其行氣止痛的功效。延胡索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能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尤其擅長治療胸脅、脘腹、腰腿等部位的疼痛。

此方以黑牛膝、續斷等藥材補肝腎,強筋骨,而延胡索則加入其中,協同活血化瘀,通經活絡,使藥效更趨完善,以達到治療腰膝酸軟、筋骨疼痛、瘀血阻滯等症狀的效果。

黑牛續地飲中加入牡丹皮,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涼血:牡丹皮性寒,味苦,入心、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方中因病症多為熱毒血瘀,牡丹皮可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緩解發熱、口渴、血熱妄行等症狀。
  2. 活血化瘀:牡丹皮還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改善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方中結合其他活血化瘀藥物,共同作用,更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狀況。

黑牛續地飲中加入赤芍,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涼血止血:赤芍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涼血止血之效。黑牛續地飲常用於治療血熱妄行、瘀血阻絡導致的出血症,而赤芍的涼血止血功效能夠有效緩解出血癥狀,並幫助止血。
  2. 活血化瘀:赤芍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黑牛續地飲中常伴隨瘀血阻滯的情況,赤芍的活血化瘀作用能幫助改善瘀血情況,促進血液流通。

綜上所述,赤芍在黑牛續地飲中發揮着重要的涼血止血和活血化瘀作用,是該方劑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黑牛續地飲」主治「瘀血腰痛」,其證候特徵為:

  1. 疼痛性質:痛處固定,轉動時劇痛如錐刺,且「日輕夜重」——此為瘀血阻絡的典型表現,因夜間陽氣內斂,氣血運行更緩,瘀阻加重。
  2. 二便與脈象:小便利而大便黑,提示瘀血內停,腸絡受損(如現代醫學所見的上消化道出血或瘀血性腸病);脈澀為血行不暢之象。
  3. 病因推論:原文提及「閃挫跌撲」,說明此方針對外力導致的腰部筋絡損傷,瘀血內結。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此方以「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為主,兼顧「補肝腎、強筋骨」,組成可分為三層次:

  1. 化瘀通絡核心

    • 牛膝(生用):下行之力強,引血下行,兼活血通經,為治腰痛引經藥。
    • 丹皮、赤芍:涼血散瘀,防瘀久化熱;赤芍尤善止痛。
    • 玄胡(延胡索):行氣活血,專治「痛有定處」之瘀滯。
    • 加減用藥(乳香、沒藥、桃仁、大黃):針對瘀重痛甚者,增強破血逐瘀之效,大黃(韭菜汁炒)緩其瀉下,強化祛瘀。
  2. 養血補腎基礎

    • 當歸、生地:養血潤燥,防活血藥耗血,生地亦能涼血滋陰。
    • 續斷:補肝腎、續筋骨,針對閃挫後肝腎不足之本。
  3. 特殊用藥黑豆

    • 黑豆入腎,利水活血,《本草綱目》載其「治腎病,利水下氣」,或取其「通調水道」以佐助瘀血從小便代謝,符合「小便利」之證。

整體治療邏輯:
此方以「通」為先,結合「補」法,符合中醫「瘀去新生」原則。瘀血腰痛因外力或久病致局部氣滯血瘀,經絡阻塞,故以牛膝、丹皮等直接化瘀;續斷、當歸等補益肝腎,助筋骨修復;黑豆或兼顧利水以間接消腫。加減法中,依瘀血輕重分層用藥,體現「因人制方」的靈活性。

特色:

  • 生用牛膝取其峻性,與續斷的補益形成「攻補並行」。
  • 大黃用韭菜汁炒,既製其寒涼,又借韭菜辛溫行散之性,強化散瘀(韭菜古稱「起陽草」,與腰痛病位在腎相關)。
  • 未用典型理氣藥,推測因腰痛以「血瘀」為主,氣滯為次,然延胡索已兼顧行氣止痛。

傳統服藥法


黑豆牛膝(生用)、續斷、生地、當歸、玄胡、丹皮、赤芍。
如因閃挫跌撲,轉舒不便,呼吸作痛者,可加乳香、沒藥;如不效,脈沈有力,痛甚者,或再加桃仁、大黃(韭菜汁炒)。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孕婦慎用。
  • 本方具有通經止痛的功效,月經期間不宜服用。
  • 本方具有涼血散瘀的功效,陰虛血少者慎用。

相關疾病


腰骶痛前列腺炎慢性腎衰竭腎絲球腎炎腹瀉

相同名稱方劑


黑牛續地飲, 出處:《顧松園醫鏡》卷十四。 組成:黑豆、牛膝(生用)、續斷、生地、當歸、玄胡、丹皮、赤芍。 主治:瘀血腰痛,痛有定處,轉動若錐刀之刺,日輕夜重,小便利,大便黑,脈澀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