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續斷湯

XU DUAN TANG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肝經 35%
心經 28%
脾經 14%
肺經 14%
腎經 7%
小腸經 0%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妊娠下血及尿血。

傳統服藥法

續斷2兩,杜仲2兩(去粗皮,銼,炒),桂2兩(去粗皮),防風2兩(去叉),牛膝2兩(酒浸,切,焙),細辛2兩(去苗葉),白茯苓2兩(去黑皮),人參2兩,當歸2兩(切,焙),白芍藥2兩,獨活3兩(去蘆頭),芎藭3兩,秦艽3兩(去苗土),生乾地黃3兩(焙),甘草(炙)3兩。
上為粗散。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溫服。宜用蒴藋葉火燎厚安床上,及熱臥上,冷即易之,冬月取根搗用。

方劑組成解釋

當歸性味甘辛、苦、溫。主治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用於血虛諸證、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症瘕結聚、崩漏、虛寒腹痛、痿痹、肌膚麻木、腸燥便難、赤痢後重、癰疽瘡瘍、跌撲損傷等症。

生地黃性甘、苦、寒。主治滋陰清熱;涼血補血。用於熱病煩渴、內熱消渴、骨蒸勞熱、溫病發斑、血熱所致的吐血、崩漏、尿血、便血、血虛萎黃、眩暈心悸、血少經閉、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秘。

續斷性味苦、辛、性微溫。主治補肝腎、強筋骨、續折傷、止崩漏。用於腰膝酸軟、風濕痹痛、崩漏、胎漏、跌撲損傷。

赤芍性苦、微寒。主治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用於溫毒發斑、吐血衄血、目赤腫痛、肝鬱脅痛、經閉痛經、症瘕腹痛、跌撲損傷、癰腫瘡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肺結核坐骨神經痛前列腺炎胰臟炎半身不遂神經性厭食症五十肩原發性高血壓類風濕性關節炎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腎衰竭嗜眠症(嗜睡症)膀胱惡性腫瘤(膀胱癌)四肢麻痺癱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腦內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續斷湯, 出處:《婦人良方》卷十五。 組成:當歸1兩,生地黃1兩,續斷半兩,赤芍藥1分。 主治:妊娠下血及尿血。

續斷湯, 出處:《普濟方》卷九十七引《指南方》。 組成:當歸3兩(生用),生地黃2兩,橘皮1兩,芍藥1兩,細辛(去苗)1兩。 主治:偏枯少血。

續斷湯, 出處:《濟生》卷三。 組成:川續斷1兩(酒浸),川芎1兩,當歸1兩(去蘆,酒浸),橘紅1兩,半夏1兩(湯洗7次),乾薑(泡)1兩,桂心半兩(不見火),甘草(炙)半兩。 主治:肝勞虛寒,脅痛脹滿,關節疼痛,攣縮煩悶,眼昏不食。

續斷湯, 出處:《普濟方》卷一四四引《護命方》。 組成:續斷1兩,杜仲1兩(去粗皮,炙,銼),羌活1兩(去蘆頭),麻黃1兩(去根節,湯煮掠去沫,焙),川芎1兩,牽牛1分(炒熟)。 主治:傷寒熱毒氣攻腎,腰背疼痛,脊膂強急,頭痛,左手尺脈浮,微數。

續斷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五。 組成:續斷1兩(焙),桂1兩(去粗皮),防風1兩(去叉),大黃1兩(銼,炒),牡丹皮1兩,川芎1兩,牛膝1兩(去苗,酒浸,焙),細辛1兩(去苗葉),秦艽1兩(去苗土),赤茯苓1兩(去黑皮),海桐皮1兩(去粗皮,銼),當歸1兩(切,焙),赤芍藥1兩,杜仲(去粗皮,銼,炒)2兩,熟乾地黃(焙)2兩。 主治:腰痛強直,不得俯仰。

續斷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 組成:續斷2兩,杜仲2兩(去粗皮,銼,炒),桂2兩(去粗皮),防風2兩(去叉),牛膝2兩(酒浸,切,焙),細辛2兩(去苗葉),白茯苓2兩(去黑皮),人參2兩,當歸2兩(切,焙),白芍藥2兩,獨活3兩(去蘆頭),川芎3兩,秦艽3兩(去苗土),生乾地黃3兩(焙),甘草(炙)3兩。 主治:腎氣虛弱,卧冷濕地,風邪乘之,流入腰腳,冷痹疼痛。頭眩瘈瘲,搐掣欲作者,覺氣上衝。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生地四物湯

相似度 75%

四寶湯

相似度 75%

當歸膏子

相似度 66%

當歸地黃膏

相似度 66%

四物五苓散

相似度 66%

養榮鹿韭丸

相似度 66%

車前四物湯

相似度 66%

內補丸

相似度 66%

乳癰膏

相似度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