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大補血丸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其補血活血的功效。
當歸味甘辛,性溫,歸肝、心、脾經,為婦科常用藥,具有補血養血、活血止痛、潤腸通便等作用。其補血功效尤為突出,能補血養血,改善血虛症狀,如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氣短、月經不調等。
此外,當歸亦可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血行,有助於改善血虛所致的瘀血阻滯。因此,在大補血丸中加入當歸,可有效補血養血、活血化瘀,達到滋補強壯的功效。
大補血丸中包含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補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歸心、肝、腎經,有滋陰涼血、養血生津的功效。對於血虛所致的頭暈目眩、心悸失眠、面色蒼白、口乾舌燥等症狀,生地黃能有效改善。
- 清熱解毒: 生地黃還能清熱解毒,對於熱毒引起的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狀,也能起到緩解作用。在大補血丸中,生地黃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避免藥物補血過於燥熱,保持整體藥性的平衡。
主治功效
大補血丸主治功效分析
大補血丸,為經典方劑,其主要組成僅有兩味藥材:當歸與生地黃。綜觀《醫學綱目》、《不居集》及《濟陽綱目》等古籍記載,此方劑皆明確指出其主治為「陰虛吐血」。
病機分析
古籍中闡述「口鼻出血,皆系陽盛陰虛,有升無降,血隨氣上,越出上竅」,點明瞭陰虛吐血的病機核心。此處的「陽盛」並非實熱,而是陰虛導致的相對「陽亢」,陰液虧虛無法制約陽氣,導致氣機上逆,血隨氣上而溢出,故見吐血之症。
方劑組成功效分析
大補血丸僅由當歸與生地黃兩味藥物組成,其配伍看似簡潔,卻暗合補陰抑陽之理,針對病機而設:
當歸: 《醫學綱目》提及當歸的功效為「補血調經、活血止痛」。在此方中,當歸的主要作用是補血,並可兼顧活血,使補血之效更加流暢。當歸性溫,但在陰虛之體,其溫性不至於過燥,而能發揮補血之效,並為生地黃的滋補提供助力。
生地黃: 生地黃在方中則為核心藥物,其性寒涼,功效為「滋陰補血、涼血止血」。古籍明確指出其古代功效主治為「陰虛吐血」,正與本方主治相合。生地黃能滋補陰液,填補陰虛,從根本上抑制陽氣的上亢,同時其涼血止血之效,能直接針對吐血之症,將上溢之血引回經脈。
治療原理分析
大補血丸的治療原理,在於通過滋陰補血,達到「補陰抑陽」的目的。生地黃的滋陰涼血,能釜底抽薪,撲滅陰虛陽亢之火,使氣機恢復正常升降,血歸於經;當歸的補血活血,則能補充血源,使陰血充盈,進一步鞏固療效。兩藥合用,相輔相成,共奏滋陰補血,涼血止血之功,從而達到治療陰虛吐血的目的。
其他配伍特色
古籍中亦有提及,此方在製備過程中需以「杜牛膝汁浸三日」,或加入酒洗,此舉皆為引藥入經,加強其療效,體現古人在製藥方面的智慧。
總結
大補血丸雖僅兩藥,卻能精準針對陰虛吐血的病機,以生地黃滋陰涼血為君,當歸補血活血為臣,配伍簡潔有效,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組方用藥的精髓。其主治功效明確,治療原理清晰,堪稱經典之方。
傳統服藥法
當歸1錢,生地1錢半。
上以杜牛膝汁浸3日,取起,酒洗淨,入臼內,杵千杵為丸,如梧桐子大。
白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大補血丸, 出處:《醫學綱目》卷十七。 組成:當歸1錢,生地1錢半。 主治:陰虛吐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