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寶湯

四寶湯

SI BAO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0.47)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0%
肝經 20%
肺經 20%
脾經 20%
小腸經 6%
大腸經 6%
胃經 6%
心經
肝經
肺經
脾經
小腸經
大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四寶湯中包含當歸,主要由於當歸的藥性與其所治療的病症相符。

當歸味甘辛,性溫,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等功效。四寶湯常用於治療氣血不足、月經不調、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失眠、腸燥便祕等症。

由於當歸具有補血活血之效,能夠改善氣血不足引起的各種症狀,因此在四寶湯中佔有重要地位,有助於整體方劑達到補血調經的效果。

四寶湯中包含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養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養血生津的功效。四寶湯常用於治療血虛、陰虛等症狀,而生地黃能有效補充體內陰液,滋養血液,改善血虛導致的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等症狀。
  2. 清熱解毒: 生地黃還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幫助清除體內熱毒,緩解燥熱、口渴等症狀。四寶湯常用於治療一些伴有熱毒的疾病,例如熱病後期,生地黃的清熱解毒作用能幫助患者更快恢復健康。

在中藥方劑[四寶湯]中,升麻的應用主要是因為其具有解表散寒、升提氣機的功效。升麻可以幫助發汗解表,對於治療風寒感冒引起的頭痛、咳嗽等問題有效。此外,升麻還能幫助調節氣機,促進氣血流通。

四寶湯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活血化瘀: 赤芍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涼血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四寶湯通常用於治療婦科疾病,而赤芍可以改善因氣血瘀滯導致的疼痛、經期不順等症狀,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恢復經血運行通暢。

2. 清熱解毒: 赤芍同時具備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緩解因熱毒引起的發熱、口渴等症狀,避免病情加重。四寶湯中常加入其他清熱解毒藥物,與赤芍搭配使用,可更好地達到清熱解毒的目的。

總之,赤芍在四寶湯中發揮著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重要作用,是藥方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四寶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本方主治「牙痛」,屬中醫「齒痛」範疇。古代醫家認為牙痛多與風火、胃熱、陰虛火炎、或氣血壅滯相關。此方以內服兼漱口之法,既治本(調理內在氣血火熱),又治標(直接清潔口腔、緩解局部腫痛)。

組成邏輯推理及治療原理

  1. 當歸(3錢)

    • 性味甘辛溫,歸肝、心、脾經,具活血養血之功。
    • 針對牙痛伴血虛或血瘀者(如牙齦暗紅、腫痛難消),當歸可改善局部氣血循環,緩解「不通則痛」。
  2. 生地黃(3錢)

    • 性味甘苦寒,歸心、肝、腎經,擅長清熱涼血、滋陰生津。
    • 若牙痛因陰虛火旺(如牙齦萎縮、口乾舌燥)或胃熱上攻(如牙齦紅腫),生地可清熱兼顧滋養,防止火邪傷陰。
  3. 升麻(3錢)

    • 性味辛甘微寒,歸肺、脾、胃經,為「陽明經引經藥」,能升散火鬱、解毒透邪。
    • 針對上焦熱毒(如牙齦腫痛連及面頰),升麻可引藥上行至頭面,散火解毒,為治牙痛要藥。
  4. 赤芍藥(3錢)

    • 性味苦微寒,歸肝經,專於清熱涼血、散瘀止痛。
    • 若牙痛伴見血熱瘀滯(如牙齦出血、灼熱刺痛),赤芍可協同當歸活血,輔佐生地清熱,增強止痛效果。

配伍思維與整體作用

  • 清熱涼血:生地、赤芍為核心,直折火熱;升麻助其透發鬱火。
  • 活血養血:當歸、赤芍調和血分,改善局部瘀滯。
  • 標本兼治:內服調理氣血陰陽,漱口則直接清潔口腔、緩解疼痛(尤適用於熱毒壅盛之牙齦腫痛)。

推論適用證型
本方較適合「胃火夾血熱」或「陰虛兼瘀熱」型牙痛,症見牙齦紅腫、出血、疼痛劇烈,或伴口乾、舌紅苔黃等。若屬風冷牙痛(遇冷加重)或純虛寒證,則非所宜。

傳統服藥法


當歸3錢,生地黃3錢,升麻3錢,赤芍藥3錢。
水2鐘,煎1鐘,服一半;留一半漱口,吐去。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四寶湯, 出處:《瘍醫大全》卷十六。 組成:當歸3錢,生地黃3錢,升麻3錢,赤芍藥3錢。 主治:牙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