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金丸

YU JI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7%
胃經 17%
肝經 16%
肺經 13%
大腸經 11%
膽經 6%
心經 5%
腎經 3%
三焦經 2%
小腸經 1%
膀胱經 1%
心包經 1%
脾經
胃經
肝經
肺經
大腸經
膽經
心經
腎經
三焦經
小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30

主治功效


中醫中藥方劑「鬱金丸」,其主要成分包括白芥子、枳殼、青皮、黃芩、白荳蔻、黃連、萊菔子、厚朴、薑黃、檳榔、三稜、橘皮、當歸、黃柏、木香、砂仁、鬱李仁、鬱金、大黃、牽牛子、豬牙皂、香附、五靈脂、延胡索、沉香、莪朮、桔梗等。此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胸部和橫膈膜處堵塞、鬱悶,胃部疼痛,腹部有硬塊積聚,大便和小便不通暢等症狀。

白荳蔻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溫暖脾胃陽氣、化濕、行氣止嘔之效。適用於脾胃虛寒、行氣止嘔,解暑除煩等。

白芥子性溫,味辛,具有溫補陽氣、溫化寒痰、補益脾胃、行氣通絡、利水消腫等功效。用於痰飲咳喘、胸脅脹滿疼痛、反胃嘔吐等症狀。

檳榔性苦能破滯,辛能散邪,具有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等功效。適用於消化不良、腹部脹滿等。

沉香性溫、味苦,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嘔、止咳平喘、補腎、健脾胃等功效。用於脾胃虛寒、胸腹脹痛、嘔吐等症狀。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等功效。適用於便祕、腹痛、瀉痢不爽等。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等功效。用於月經不調、痛經、婦女相關疾病。

莪朮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健脾胃和消食化積的功效。適用於月經不調、腹痛等症狀。

厚朴性溫,辛散苦燥,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適用於腸胃脹氣、腹瀉等。

黃柏性寒味苦,具有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的功效。用於腳氣、瘡瘍腫毒、濕疹瘙癢等症狀。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適用於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等症狀。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等功效。用於濕熱蘊結、腸燥便祕等症狀。

桔梗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等功效。適用於咳嗽、痰多等症狀。

萊菔子味辛、性平,歸肺、胃經,具有消食化積、止咳化痰、降氣等功效。用於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

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等功效。適用於胸腹脹滿、嘔吐腹瀉等症狀。

牽牛子性寒,味苦,歸腎、大腸經,具有瀉下、利水滲濕、驅蟲殺蟲等功效。用於腸道寄生蟲病、皮膚瘙癢等症狀。

青皮性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等功效。適用於肝鬱氣滯、經痛等症狀。

三稜性味辛、溫,歸脾、胃經。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等功效。適用於反胃噁心、腹部不適等。

砂仁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等功效。用於濕濁中阻、脘痞不飢等症狀。

五靈脂味苦、辛,性溫,主入肝、脾、腎經,具有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等功效。適用於血瘀內阻、婦女血瘀崩漏等。

香附辛散苦降,具有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等功效。適用於肝氣鬱結、胸脅脹滿等症狀。

延胡索性辛、溫,歸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等功效。用於婦女痛經、產後瘀滯腹痛等症狀。

鬱金中藥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清熱涼血等多種傳統功效。適用於活血止痛、行氣解鬱等。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等功效。適用於胸脅氣滯、脹滿疼痛等症狀。

橘皮具有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等功效。適用於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

鬱李仁具有瀉下、利水滲濕、降氣和潤燥等功效。適用於腹瀉、便祕、痔疾等症狀。

薑黃具有破血消癥、止血、理氣行氣等功效。適用於血瘀氣滯、胞腹脅痛、婦女痛經等症狀。

總結來說,「鬱金丸」是一種針對胸部和橫膈膜處的堵塞、鬱悶,胃部疼痛,腹部硬塊積聚,以及大便和小便不通暢的中藥方劑。其成分豐富,每種藥材都有特定的功效,共同作用於治療上述症狀,顯示了中藥的綜合治療特點。

傳統服藥法


廣木香6分,大茴4錢,雄黃4兩,沈香6分,鬱金1兩2錢,乳香1兩2錢,巴霜1兩2錢,五靈脂1兩2錢。
上為末,米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為衣。
每服壯人7丸,弱人5丸,陳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較強的通便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痤瘡胰臟炎容易焦慮恐懼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容易憂鬱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鬱金丸, 出處:《串雅補》卷二。 組成:廣木香6分,大茴4錢,雄黃4兩,沉香6分,鬱金1兩2錢,乳香1兩2錢,巴霜1兩2錢,五靈脂1兩2錢。 主治:膨脹。

鬱金丸, 出處:《聖惠》卷三十三。 組成:鬱金1兩,梔子仁1兩,黃連(去須)1兩,川大黃(銼碎,微炒)1兩,石決明1兩(搗碎,細研,水飛過),蛇蛻皮灰3錢。 主治:斑痘瘡入眼,疼痛難開。

鬱金丸, 出處:《痧症全書》卷下。 組成:五靈脂(醋炒)1兩,延胡索8錢,砂仁(炒)5錢,生明礬5錢,木香(不見火)3錢,真鬱金3錢,雄黃(爲衣)3錢。 主治:隨常痧症腹痛者,及九種心疼。

鬱金丸,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白芥子(炒)24兩,枳殼(炒)24兩,青皮(炒)24兩,黃芩24兩,白豆蔻24兩,黃連24兩,萊菔子(炒)24兩,厚朴(炙)24兩,片薑黃24兩,檳榔24兩,三棱(炒)24兩,橘皮24兩,當歸24兩,黃柏24兩,木香24兩,砂仁24兩,鬱李仁24兩,鬱金24兩,熟大黃160兩,生大黃160兩,黑醜(炒)80兩,牙皂40兩,香附(炙)40兩,靈脂(炒)40兩,玄胡(炙)40兩,沉香12兩,莪朮(炙)44兩,桔梗44兩。 主治:舒鬱寬中,消食化滯。主治:胸膈堵悶,胃口疼痛,積聚痞塊,二便不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