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金丸

YU JI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7%
胃經 16%
肝經 16%
肺經 13%
大腸經 11%
膽經 6%
心經 5%
腎經 3%
三焦經 2%
心包經 1%
膀胱經 1%
小腸經 1%
脾經
胃經
肝經
肺經
大腸經
膽經
心經
腎經
三焦經
心包經
膀胱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4

方劑組成解釋

鬱金丸中包含白芥子,主要原因如下:

  1. 行氣止痛: 白芥子辛溫,具有行氣散結、止痛消腫之效,與鬱金相輔相成,可共同疏肝理氣、活血止痛,改善胸脅、脘腹疼痛等症狀。
  2. 溫脾燥濕: 白芥子亦能溫脾燥濕,配合鬱金的清熱解毒,對於脾胃濕熱導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狀有良好效果。

因此,白芥子在鬱金丸方劑中起到了行氣止痛、溫脾燥濕的輔助作用,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療效。

鬱金丸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解鬱:枳殼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消積、破氣散結、理氣寬中之效。鬱金丸以行氣解鬱為主要功效,枳殼的加入可助鬱金、香附等藥物更有效地疏肝解鬱,消散鬱結之氣。
  2. 健脾消食:枳殼可理氣健脾,消食導滯,對於因氣滯、食積導致的脘腹脹痛、食慾不振等症狀,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鬱金丸部分組成有健脾消食之效,枳殼的加入可增強此功效,提高整體療效。

鬱金丸中加入青皮,是基於其行氣解鬱、疏肝理氣的功效,與方劑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青皮性辛、苦,微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解鬱、疏肝理氣、消食健脾的功效。鬱金丸主要用於治療肝鬱氣滯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痞滿、消化不良等症狀。青皮的加入,可以幫助疏通肝氣,解除鬱結,促進脾胃運化,從而達到改善症狀的效果。此外,青皮還能增強鬱金的活血化瘀作用,進一步促進氣血運行,使藥效更加顯著。

鬱金丸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解毒消腫:鬱金丸以疏肝理氣、活血化瘀為主要功效,而黃芩味苦寒,善於清熱瀉火,並可解毒消腫。在方劑中,黃芩可輔助鬱金清熱解毒,以緩解因肝氣鬱結所致的炎症反應,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2. 抑制鬱金的燥性:鬱金性偏燥,長期服用可能引起口乾舌燥等不適。黃芩性寒,可以抑制鬱金的燥性,使方劑更為平和,減少副作用。

因此,黃芩在鬱金丸中起到了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以及調和藥性的作用,使方劑的療效更為全面。

鬱金丸中添加白荳蔻,主要考量其理氣和中、醒脾開胃之功效,以協調方劑整體作用:

  1. 理氣和中:白荳蔻辛溫芳香,能行氣解鬱,與鬱金、香附等藥物相配,可有效疏肝理氣,緩解胸悶、腹脹等症狀。
  2. 醒脾開胃:白荳蔻入脾經,具有健脾開胃之效,能增進食慾,促進消化吸收,配合鬱金的消積化滯作用,可改善脾胃虛弱、食少納呆等症狀。

因此,白荳蔻的加入不僅能增強鬱金丸的理氣功效,更能協調脾胃功能,使藥效更全面,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病症。

鬱金丸中添加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瀉火,解毒消炎:黃連性寒,味苦,入心、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炎之效。鬱金丸主治熱毒壅滯,心火亢盛所致的煩躁不安、口乾舌燥、失眠多夢等症狀,而黃連的清熱解毒作用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2. 抑鬱金燥性:鬱金性溫燥,若單用易傷陰耗津。黃連的寒性可有效抑制鬱金的燥性,使其清熱解毒之效更為平緩,避免對身體造成過大的刺激。

鬱金丸中加入萊菔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消食導滯,助鬱金行氣消積: 萊菔子性平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導滯、行氣消脹的功效。與鬱金同用,可加強鬱金行氣消積的功效,有助於治療飲食積滯、脘腹脹滿等症狀。

2. 潤腸通便,增強療效: 萊菔子還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可促進腸胃蠕動,有利於促進藥物吸收,提高鬱金丸的療效。

總而言之,萊菔子在鬱金丸中起著消食導滯、行氣消脹、潤腸通便的作用,與鬱金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療效。

鬱金丸中加入厚朴,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行氣解鬱,消食化滯: 厚朴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解鬱,消食化滯的功效。鬱金丸以鬱金為主,善於行氣解鬱,而厚朴則能增強其消食化滯之功,二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脾胃運化,達到疏肝理氣,消食化滯的功效。
  2. 助鬱金降逆止嘔: 厚朴入脾胃經,能降逆止嘔,與鬱金的降逆止嘔之功相合,共同作用於胃氣上逆,起到更顯著的止嘔效果。同時,厚朴也能抑制胃酸分泌,減輕胃部不適。

鬱金丸中加入薑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增強活血化瘀功效: 薑黃性溫,味辛,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與鬱金同用,可增強活血化瘀之力,有助於治療血瘀所致的各種疾病,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
  2. 增強疏肝解鬱功效: 薑黃能行氣解鬱,與鬱金同用,可增強疏肝解鬱的效果,有助於治療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脅痛、煩躁、失眠等症狀。

鬱金丸中包含檳榔,主要原因如下:

  1. 行氣消積:檳榔性溫,味辛,入脾、胃經,有行氣消積、驅蟲止痛之功效。鬱金丸以行氣解鬱、消積止痛為主,檳榔可助其發揮藥效,加速藥物穿透力,更有效地消散瘀積、促進氣血流通。
  2. 協同作用:檳榔與鬱金、香附、陳皮等藥物相配伍,可增強藥效,使藥物更協調地發揮作用,達到治療效果。例如,檳榔可促進鬱金的疏肝解鬱,陳皮的理氣健脾,共同達到行氣消積、舒肝解鬱的效果。

鬱金丸中加入三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行氣止痛: 三稜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破瘀散結的功效。鬱金丸主治胸脅脹痛、脘腹痞滿、食積不化等症,而三稜可以疏通肝氣,消散瘀血,緩解疼痛,與鬱金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止痛的效果。
  2. 消積化滯: 三稜還能消食化滯,對於食積不化、脘腹脹滿等症狀,能起到輔助作用。與鬱金、黃連等藥物協同作用,能夠更好地改善消化功能,促進食積的消化吸收。

鬱金丸中加入橘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橘皮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鬱金丸主要用於治療肝鬱氣滯所致的胸脅脹痛、胃脘痛、消化不良等症,橘皮的加入可以幫助疏解肝鬱氣滯,緩解疼痛。
  2. 理氣和胃,消食導滯:橘皮同時具有理氣和胃、消食導滯的作用,可以幫助改善胃腸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對於鬱金丸治療的肝鬱氣滯所致的胃脘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有輔助治療作用。

鬱金丸中加入當歸,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調和氣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補血調經之功效。鬱金則性苦、辛,入肝、膽經,善於行氣解鬱,消炎止痛。二者合用,既能活血化瘀,又能調和氣血,共同促進氣血運行,改善瘀滯狀態。
  2. 滋陰養血,緩解肝鬱:鬱金丸常用於治療肝鬱氣滯所致的胸脅脹痛、月經不調等症。當歸具有滋陰養血、補血調經的作用,能有效緩解肝鬱引起的氣血失調,配合鬱金疏肝解鬱,相輔相成,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鬱金丸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燥濕: 黃柏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鬱金丸旨在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肝膽濕熱、胸脅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黃柏的清熱燥濕作用,可有效清除濕熱,解除肝膽鬱結,配合鬱金等藥物,達到疏肝理氣、健脾消食的效果。

二、抗炎止痛: 黃柏還具有抗炎止痛的作用,可減輕肝膽濕熱引起的疼痛,並抑制炎症反應,促進病竈恢復。

鬱金丸中加入木香,主要考量其以下兩方面作用:

  1. 行氣止痛: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之效。鬱金丸用於治療肝鬱氣滯、脾胃不和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木香可以幫助疏肝理氣,緩解肝鬱氣滯,並促進脾胃運化,減輕脘腹脹滿。
  2. 健脾和胃:木香還能健脾和胃,增進食慾,改善消化不良。鬱金丸中的鬱金、陳皮等藥材也有健脾和胃的作用,木香的加入可以增強其效果,使藥效更佳。

鬱金丸中加入砂仁,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開胃: 砂仁味辛、性溫,具有行氣止痛、健脾開胃的功效。鬱金丸主治肝鬱脾虛所致的胸悶脅痛、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狀。砂仁加入其中,可與鬱金等藥材協同作用,理氣解鬱,開胃消食,從而緩解肝鬱脾虛所導致的不適。

2. 溫中止嘔: 砂仁還具備溫中止嘔的作用,對於肝鬱脾虛導致的嘔吐症狀也有一定的緩解功效。鬱金丸中加入砂仁,可增強其止嘔效果,提升藥方整體療效。

鬱金丸為中醫常用方劑之一,主要用於疏肝解鬱,活血止痛。其組成包括鬱金、川楝子、延胡索等多種草藥,其中鬱李仁為重要成分之一。鬱李仁性平、味甘,歸肝、大腸經,具有潤腸通便、利水消腫的功效。在鬱金丸中加入鬱李仁,主要是因為其能增強方劑的行氣活血效果,對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脹、腹痛、便秘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同時,鬱李仁還可調節腸道功能,促進體內濕熱排出,輔助改善因肝膽濕熱引起的黃疸、小便不利等問題。總體而言,鬱李仁在鬱金丸中的應用,不僅強化了方劑疏肝解鬱的功能,還兼顧了腸胃的調理,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綜合治療的思想。

鬱金丸中包含鬱金,主要源於鬱金的藥性與方劑的功效相契合。

鬱金味辛、苦,性涼,具有行氣解鬱、破血消癥、清熱利濕之功效。而鬱金丸常用於治療胸膈痞悶、脘腹脹痛、脅肋脹滿、鬱結不舒等症狀,這些症狀往往與氣滯血瘀、肝鬱脾虛有關。

因此,鬱金丸中加入鬱金,正是利用其行氣解鬱、破血消癥的藥性,來疏通氣機,化解瘀滯,達到治療目的。

鬱金丸中包含大黃,主要原因如下:

  1. 瀉火解毒:大黃味苦寒,性急,善於瀉熱解毒,可清熱瀉火,並清除鬱金丸中其他藥材可能帶來的熱毒,避免藥物過於燥烈。
  2. 通腑導滯:大黃有通便瀉下的作用,可促進腸胃蠕動,排出體內積滯,有利於鬱金丸中的藥效更好地發揮,達到通絡活血,消腫止痛的目的。

因此,大黃在鬱金丸中起到瀉火解毒、通腑導滯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互配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鬱金丸方劑中包含牽牛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瀉下通便:牽牛子性寒,味苦,入脾、胃經,具有瀉下通便、消積化滯之功效。方中加入牽牛子,可有效促進腸胃蠕動,清除積滯,改善便祕症狀,達到通便排毒之目的。
  2. 清熱解毒:牽牛子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發熱、口渴、煩躁等症狀。鬱金丸方中加入牽牛子,可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作用,並輔助鬱金、黃芩等藥材,達到清熱涼血、消腫止痛之功效。

鬱金丸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用於治療因氣滯血瘀所導致的胸脅脹滿、疼痛等症狀。其組成成分精妙,其中豬牙皂的應用尤為關鍵。豬牙皂,在中醫藥材中又名皂角刺,性辛溫,歸肺、肝經,具有祛風解毒、通絡止痛的功效。在鬱金丸中,豬牙皂能起到行氣活血、通絡止痛的作用,對於消除瘀滯、疏通氣機有獨特療效。此外,豬牙皂還能增強其他藥材的穿透力,使藥效更易達病所,從而提高整體療效。與方中其他藥物如鬱金、延胡索等相配伍,共同發揮調理氣血、疏肝解鬱之功,達到治療目的。因此,豬牙皂在鬱金丸中不可或缺,是其療效的重要保障。

鬱金丸中加入香附,是為了增強其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

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解鬱、消積止痛的功效。它能疏通肝氣,解除肝鬱,並能理氣止痛,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疼痛等症狀。

鬱金丸主要用於治療肝鬱氣滯所致的胸脅脹痛、胃脘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狀。香附的加入,可以與鬱金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進一步增強方劑的療效。

鬱金丸中加入五靈脂,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五靈脂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與鬱金的理氣解鬱、行氣止痛作用相輔相成,共同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瘀血阻滯,達到止痛的效果。
  2. 疏肝解鬱,調和氣血: 鬱金丸主要針對肝氣鬱結、氣血不暢引起的各種症狀,五靈脂有助於疏肝解鬱,調和氣血,與其他藥物共同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整體治療效果。

鬱金丸中包含延胡索,主要有以下原因:

  1. 活血化瘀:延胡索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消除瘀血,緩解疼痛。鬱金丸常用於治療瘀血阻滯所致的胸痛、腹痛、跌打損傷等,延胡索的活血化瘀作用可與鬱金等藥物協同增效。
  2. 行氣止痛:延胡索同時具備行氣止痛的作用,能舒緩氣滯所引起的疼痛。鬱金丸中也常含有其他具有行氣止痛功效的藥物,如香附、川芎等,延胡索的加入可以加強行氣止痛的效果,使療效更佳。

鬱金丸方中加入沉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止痛:鬱金丸主治肝鬱氣滯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脹滿等症。沉香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嘔的功效,能協同鬱金疏肝解鬱,共同緩解肝氣鬱滯所致的疼痛。
  2. 溫脾暖胃:鬱金偏寒,長期服用可能損傷脾胃陽氣。沉香溫中散寒,可溫暖脾胃,防止鬱金寒性過盛,維持脾胃功能正常運作,保障藥效的發揮。

因此,沉香的加入,不僅增強了鬱金丸理氣止痛的功效,也避免了寒性過盛損傷脾胃,使藥物療效更加完善。

鬱金丸中包含莪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增強活血化瘀功效:鬱金善於行氣解鬱,而莪朮則以破血消癥著稱。兩者合用,可增強活血化瘀之力,對於血瘀阻滯所致的胸脅脹痛、腹痛、經行不暢等症狀,效果更佳。
  2. 相輔相成,互為佐使:鬱金偏於行氣解鬱,莪朮則擅長破血消癥,兩者在功效上相輔相成,一者行氣,一者破瘀,共同促進氣血流通,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鬱金丸中加入桔梗,主要考量其宣肺利氣、開鬱豁痰的功效。

桔梗味辛性平,入肺經,能宣通肺氣,利咽開音,對於鬱金丸主治的胸悶氣滯、痰飲阻肺等症,能起到疏通氣機,化痰開鬱的作用。

此外,桔梗亦有升提藥力之效,能協助鬱金等藥物直達病所,發揮更好的療效。

主治功效


中醫中藥方劑「鬱金丸」,其主要成分包括白芥子、枳殼、青皮、黃芩、白荳蔻、黃連、萊菔子、厚朴、薑黃、檳榔、三稜、橘皮、當歸、黃柏、木香、砂仁、鬱李仁、鬱金、大黃、牽牛子、豬牙皂、香附、五靈脂、延胡索、沉香、莪朮、桔梗等。此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胸部和橫膈膜處堵塞、鬱悶,胃部疼痛,腹部有硬塊積聚,大便和小便不通暢等症狀。

白荳蔻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溫暖脾胃陽氣、化濕、行氣止嘔之效。適用於脾胃虛寒、行氣止嘔,解暑除煩等。

白芥子性溫,味辛,具有溫補陽氣、溫化寒痰、補益脾胃、行氣通絡、利水消腫等功效。用於痰飲咳喘、胸脅脹滿疼痛、反胃嘔吐等症狀。

檳榔性苦能破滯,辛能散邪,具有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等功效。適用於消化不良、腹部脹滿等。

沉香性溫、味苦,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嘔、止咳平喘、補腎、健脾胃等功效。用於脾胃虛寒、胸腹脹痛、嘔吐等症狀。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等功效。適用於便祕、腹痛、瀉痢不爽等。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等功效。用於月經不調、痛經、婦女相關疾病。

莪朮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健脾胃和消食化積的功效。適用於月經不調、腹痛等症狀。

厚朴性溫,辛散苦燥,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適用於腸胃脹氣、腹瀉等。

黃柏性寒味苦,具有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的功效。用於腳氣、瘡瘍腫毒、濕疹瘙癢等症狀。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適用於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等症狀。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等功效。用於濕熱蘊結、腸燥便祕等症狀。

桔梗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等功效。適用於咳嗽、痰多等症狀。

萊菔子味辛、性平,歸肺、胃經,具有消食化積、止咳化痰、降氣等功效。用於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

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等功效。適用於胸腹脹滿、嘔吐腹瀉等症狀。

牽牛子性寒,味苦,歸腎、大腸經,具有瀉下、利水滲濕、驅蟲殺蟲等功效。用於腸道寄生蟲病、皮膚瘙癢等症狀。

青皮性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等功效。適用於肝鬱氣滯、經痛等症狀。

三稜性味辛、溫,歸脾、胃經。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等功效。適用於反胃噁心、腹部不適等。

砂仁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等功效。用於濕濁中阻、脘痞不飢等症狀。

五靈脂味苦、辛,性溫,主入肝、脾、腎經,具有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等功效。適用於血瘀內阻、婦女血瘀崩漏等。

香附辛散苦降,具有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等功效。適用於肝氣鬱結、胸脅脹滿等症狀。

延胡索性辛、溫,歸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等功效。用於婦女痛經、產後瘀滯腹痛等症狀。

鬱金中藥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清熱涼血等多種傳統功效。適用於活血止痛、行氣解鬱等。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等功效。適用於胸脅氣滯、脹滿疼痛等症狀。

橘皮具有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等功效。適用於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

鬱李仁具有瀉下、利水滲濕、降氣和潤燥等功效。適用於腹瀉、便祕、痔疾等症狀。

薑黃具有破血消癥、止血、理氣行氣等功效。適用於血瘀氣滯、胞腹脅痛、婦女痛經等症狀。

總結來說,「鬱金丸」是一種針對胸部和橫膈膜處的堵塞、鬱悶,胃部疼痛,腹部硬塊積聚,以及大便和小便不通暢的中藥方劑。其成分豐富,每種藥材都有特定的功效,共同作用於治療上述症狀,顯示了中藥的綜合治療特點。

傳統服藥法


廣木香6分,大茴4錢,雄黃4兩,沈香6分,鬱金1兩2錢,乳香1兩2錢,巴霜1兩2錢,五靈脂1兩2錢。
上為末,米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為衣。
每服壯人7丸,弱人5丸,陳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較強的通便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痤瘡胰臟炎容易焦慮恐懼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容易憂鬱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鬱金丸, 出處:《串雅補》卷二。 組成:廣木香6分,大茴4錢,雄黃4兩,沉香6分,鬱金1兩2錢,乳香1兩2錢,巴霜1兩2錢,五靈脂1兩2錢。 主治:膨脹。

鬱金丸, 出處:《聖惠》卷三十三。 組成:鬱金1兩,梔子仁1兩,黃連(去須)1兩,川大黃(銼碎,微炒)1兩,石決明1兩(搗碎,細研,水飛過),蛇蛻皮灰3錢。 主治:斑痘瘡入眼,疼痛難開。

鬱金丸, 出處:《痧症全書》卷下。 組成:五靈脂(醋炒)1兩,延胡索8錢,砂仁(炒)5錢,生明礬5錢,木香(不見火)3錢,真鬱金3錢,雄黃(爲衣)3錢。 主治:隨常痧症腹痛者,及九種心疼。

鬱金丸,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白芥子(炒)24兩,枳殼(炒)24兩,青皮(炒)24兩,黃芩24兩,白豆蔻24兩,黃連24兩,萊菔子(炒)24兩,厚朴(炙)24兩,片薑黃24兩,檳榔24兩,三棱(炒)24兩,橘皮24兩,當歸24兩,黃柏24兩,木香24兩,砂仁24兩,鬱李仁24兩,鬱金24兩,熟大黃160兩,生大黃160兩,黑醜(炒)80兩,牙皂40兩,香附(炙)40兩,靈脂(炒)40兩,玄胡(炙)40兩,沉香12兩,莪朮(炙)44兩,桔梗44兩。 主治:舒鬱寬中,消食化滯。主治:胸膈堵悶,胃口疼痛,積聚痞塊,二便不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