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黃的傳統功效
1. 祛風除濕
薑黃,其祛風除濕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並非單純的「除濕」,而是與其理氣活血的特性密切相關。
《本草拾遺》糾正了《本經》中將薑黃誤認為寒性的說法,指出其性熱而非寒涼。《本草綱目》則將薑黃與鬱金、莪術比較,指出三者功用相近,但薑黃兼入脾,兼治氣,不同於鬱金專治血,莪術治氣中之血。更提及古方五痹湯以薑黃治療風寒濕氣導致的手臂疼痛,說明其祛風除濕的臨牀應用。
《神農本草經疏》認為薑黃苦辛燥烈,能洩熱散結,並能下氣破血,從而達到祛風除濕的效果。其“破血除風熱,消癰腫”的功效,正是其辛散苦洩之性的體現。《本草述鉤元》則強調薑黃主要治療氣證,而非單純破血,認為其活血作用是透過理氣達到的,而非直接破壞血液。
《本草求真》將薑黃與鬱金、三稜、莪朮、延胡索作比較,指出其兼治氣中之血及血中之氣,功效全面。《本草求原》則從益火生氣的角度闡述薑黃的功效,認為其理氣散結,促進津液運行,從而達到活血的目的,間接祛除風濕。《本草正義》則指出市面上有兩種薑黃,一種為片薑黃,用於治療風寒濕痹;另一種則為質地堅實,色澤深黃者,主要用於染色,非藥用。並強調其辛溫通利之性,能破結闢惡,消痰下氣,而非單純的疏風清熱。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對薑黃祛風除濕功效的理解,並非僅僅停留在單純的除濕作用,而是與其理氣、活血、散寒等多重功效緊密聯繫,通過改善氣血運行,最終達到祛除風濕的目的。 不同醫家對其性味歸經及作用機理的闡述各有側重,但都肯定了薑黃在治療風濕病證方面的應用價值。
2. 利水消腫
薑黃,其利水消腫的功效並非單獨存在,而是其整體藥理作用的體現。古代醫籍對其功效與作用有深入的論述,我們可以從中窺探一二。
《本草拾遺》首先糾正了前人將薑黃誤認為寒性的說法,指出其性熱。這為理解其利水消腫機制提供了基礎。溫熱之性有助於促進氣血運行,而利水消腫正是氣血通暢的結果。
《本草綱目》將薑黃與鬱金、蒁藥比較,指出薑黃「兼入脾,兼治氣」,說明其作用不侷限於單一臟腑,而是能兼顧脾胃運化及氣機疏通。脾胃運化水液是利水消腫的關鍵,氣機通暢則能防止水液停滯。
《神農本草經疏》更進一步闡述薑黃「苦能洩熱,辛能散結」,其辛苦之力能破血除風熱,消癰腫。腫脹多因熱邪、瘀血阻滯所致,薑黃的辛散苦洩之性,正好可以化解這些病理因素,從而達到消腫的目的。利水作用,則與其「下氣」功效相關,氣機通暢,則水液得以正常運行。
《本草述鉤元》則強調薑黃主要功效在於「治氣」,並非單純的破血藥。雖然薑黃能改善氣血瘀滯,但其利水消腫機制更傾向於調和氣機,促進水液代謝,而非直接破血逐水。
其他典籍如《本草求真》、《本草求原》、《本草正義》等,也從不同角度論述了薑黃的藥性及作用機制。它們都指出薑黃能理氣散結,促進氣血運行,從而達到利水消腫的效果。這些論述相互印證,共同說明薑黃的利水消腫功效,並非單一作用,而是其溫熱、理氣、活血等多重作用綜合體現的結果。總而言之,薑黃的利水消腫,是其整體藥性在人體內發揮作用的結果。
3. 活血化瘀
薑黃,其活血化瘀之效,歷代醫家多有論述,見解略有差異,卻殊途同歸。
《本草拾遺》首先糾正了《本經》中將薑黃誤認為寒性的錯誤,指出其性熱。此點已奠定薑黃活血化瘀功效的基礎,因為溫熱之性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打通瘀阻。
《本草綱目》則將薑黃與鬱金、莪朮作比較,指出三者功效相近,但薑黃兼入脾,兼治氣,說明其活血功效並非單純作用於血分,而是同時兼顧氣機的疏通。 此點在《本草求原》中得到印證,其認為薑黃“益火生氣”,通過溫陽化氣,最終使血行順暢。
《神農本草經疏》更深入地闡述了薑黃活血的機理,認為其“苦能洩熱,辛能散結”,可治療血瘀導致的心腹結積等症,並能“破血除風熱,消癰腫”,說明其活血化瘀的功效強大且廣泛,能治療因血瘀導致的各種病症,如症瘕血塊、月經不通等。
然而,《本草述鉤元》提出不同觀點,認為薑黃並非專門破血之藥,其活血作用是通過理氣實現的。 它強調薑黃的功效主要在於理氣,而非直接破血,這與《本草求真》中將薑黃與鬱金、三稜、莪朮等藥物比較,指出其“既治氣中之血,復兼血中之氣”的觀點相呼應。 《本草求真》更進一步指出薑黃“破血立通,下氣最速”,說明其活血效果迅速且有效。
總而言之,古籍對薑黃活血化瘀功效的闡述,雖然角度不同,但都肯定了其在活血化瘀方面的作用。 其機理可能並非單純的破血,而是通過溫經散寒、理氣行血,從而達到活血化瘀的效果。 不同醫家對其側重點的差異,反映出中醫辨證論治的靈活性和多樣性。
4. 通經
薑黃,在古代醫籍中記載其具有通經之效,其機理並非單純「破血」,而是更為複雜的理氣行血作用。
《本草拾遺》糾正了《本經》中將薑黃誤認為寒性的說法,指出其性熱。 《本草綱目》則將薑黃與鬱金、莪朮作比較,認為三者功用相近但各有側重:鬱金偏入心經治血;薑黃兼入脾經,兼治氣;莪朮則入肝經,治氣中之血。 值得注意的是,李時珍引述戴原禮《要訣》,說明片子薑黃能治療手臂疼痛,說明其理血作用包含了疏通經絡氣血的能力。
《神農本草經疏》深入分析薑黃的藥性,認為其辛苦之性,能破血除風熱,消癰腫,並能治療月經不通及瘀血。 蘇頌也指出其祛邪辟惡,治療氣脹及產後敗血的功效,皆源於其下氣破血的特性。
然而,《本草述鉤元》則提出不同觀點,認為薑黃諸多功效,皆圍繞著理氣為主,而非單純破血。 它指出薑黃並非強烈的破血藥物,其促進血液循環的機制,與其他破血藥有所不同。 《本草求真》進一步闡述,薑黃的功效與鬱金、三稜、莪朮、延胡索相似,但薑黃更偏重於兼理氣血,而非單一作用於血分。 陳藏器則認為薑黃辛少苦多,破血通經之力勝於鬱金。
《本草求原》則從益火生氣的角度解釋薑黃的功效,認為其辛溫之性能促進氣血運行,從而達到通經的效果。《本草正義》則辨析了薑黃的品種,並說明其破血、消腫的功效,是源於辛能散、溫能通的藥性,而非單純的疏風清熱。
綜上所述,古代醫家對薑黃通經功效的理解,並非簡單的破血,而是基於其理氣、活血的雙重作用,通過促進氣血運行來達到疏通經絡、改善月經不通的目的。 不同的醫家從不同角度闡述,豐富了對薑黃藥性的認識。
5. 降氣
薑黃,其「降氣」功效在歷代本草中多有記載,並非單純的「破血」,而是與其辛溫走竄的特性密切相關。
《本草綱目》明確指出薑黃「兼入脾,兼治氣」,與鬱金、莪朮功效相近卻各有側重。不同於鬱金專治血分,薑黃兼顧氣分,更能體現其降氣之效。書中提及古方五痹湯以薑黃治風寒濕氣所致手臂疼痛,佐證其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從而達到止痛降氣之效。
《神農本草經疏》認為薑黃「苦能洩熱,辛能散結」,其「下氣」功效源於辛苦之力,可破血除風熱,消腫散結。書中更引述歷代醫家觀點,說明薑黃用於治療症瘕血塊、通經活血等症狀,皆與其降氣、活血的特性息息相關。
《本草述鉤元》則更進一步強調薑黃的治氣作用,指出其在諸多氣證,如氣脹、痞滿、喘息、胃痛等疾病中的應用,並反駁了單純將其視為破血藥的觀點,認為其活血作用是基於其理氣功效的基礎上。
《本草求真》將薑黃與鬱金、三稜、莪朮等藥物比較,指出薑黃「既治氣中之血,復兼血中之氣」,此「兼治」的特性,便是其降氣功效的體現。
綜上所述,古籍對薑黃降氣功效的理解,並非單純指降低氣體,而是指其通過辛溫走竄的特性,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從而達到理氣散結、消腫止痛的功效。 《本草求原》中「益火生氣」的論述,也從另一角度說明薑黃溫通的性質有助於促進氣機運行。 不同古籍對其性味歸經的描述雖略有差異,但其降氣功效在臨牀應用中得到廣泛驗證。
6. 理氣行氣
薑黃,其理氣行氣功效在歷代醫籍中多有記載,其作用機理也頗為值得探討。
《本草拾遺》首先糾正了前代典籍中關於薑黃性寒的錯誤,指出其性熱。此點奠定了薑黃理氣功效的基礎,因溫熱之性有助於促進氣血運行,疏通經絡。
《本草綱目》將薑黃、鬱金、莪術三藥作比較,指出薑黃兼入脾,兼治氣,與專治血的鬱金及治氣中之血的莪術有所區別。書中提及古方五痹湯用薑黃治風寒濕氣手臂痛,說明其理氣功效在臨牀上的應用。
《神農本草經疏》更深入分析薑黃的藥性,認為其苦能洩熱,辛能散結,故能治心腹結積等血分病症,同時兼能治氣,具有下氣的功效。書中更引述其他醫籍,說明薑黃在治療症瘕血塊、通經活絡等方面的作用,皆與其理氣破血的功效相關。
《本草述鉤元》則強調薑黃在治療各種氣證上的應用,如氣脹、胃痛、痹痛等,並指出薑黃的治療重點在於理氣,而非單純破血。這點與其他一些典籍中將薑黃歸為破血藥的說法有所不同,值得注意。
《本草求真》將薑黃與鬱金、三稜、莪術等藥物比較,指出薑黃入脾,既治氣中之血,又兼治血中之氣,其理氣功效更為全面。
《本草求原》則從益火生氣的角度解釋薑黃的理氣機制,認為其辛溫之性可以促進氣血運行,從而達到理氣散結的目的。
《本草正義》則對薑黃的品種和功效進行了更細緻的描述,指出不同品種的薑黃在應用上有差異,並再次強調其辛溫散結、理氣下氣的作用。
綜上所述,歷代醫家對薑黃理氣功效的認識逐步深入,從最初的性味辨識到藥性機理的探討,都說明薑黃確有良好的理氣行氣功效,並在臨牀上得到廣泛應用。 其理氣作用並非單純的疏通氣機,而是與其溫熱之性、破血之功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7. 止血
薑黃,其止血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但其機理並非單純的「止血」,而是透過複雜的藥性作用,達到改善血液運行、消除瘀滯的目的。
《本草拾遺》首先糾正了前人將薑黃誤認為寒性的說法,指出其性熱。而《神農本草經疏》則進一步闡述其止血機理,認為薑黃「苦能洩熱,辛能散結」,能有效治療心腹結積等涉及血瘀的病症。書中更提到薑黃能「治症瘕血塊,又通月經及撲損瘀血」,說明其能促進血液運行,並能處理因外力衝擊導致的瘀血。
《本草綱目》則將薑黃與鬱金、蒁藥作比較,指出三者功效相近,但薑黃兼入脾,兼治氣,暗示其止血功效並非單純作用於血液本身,而是透過調理脾胃之氣,間接改善血液循環,從而達到止血目的。 《本草求真》也強調薑黃「既治氣中之血,復兼血中之氣」,進一步佐證了這一點。
然而,《本草述》則提出不同觀點,認為薑黃並非直接破血,而是通過理氣來改善血瘀。其認為薑黃多用於治療氣滯、痞脹等症狀,並非專門的止血藥物。 《本草求原》則從整體觀點出發,指出薑黃「益火生氣」,通過溫陽化氣,促進津液運行,最終達到血液自行暢通的效果。
綜上所述,古籍對薑黃止血功效的描述並非一致,但總體而言,薑黃的止血作用並非直接止血,而是通過理氣、活血、散瘀等多重作用機制,改善血液循環,從而達到治療血瘀相關疾病的目的。其止血機制,更著重於改善血液運行,而非直接凝血。
8. 破血消癥
薑黃破血消癥功效考
薑黃,其破血消癥的功效在歷代本草典籍中多有記載,但其作用機理與其他破血藥材有所不同。本文將結合多部古籍,分析薑黃的破血消癥作用。
《本草拾遺》首先糾正了前代典籍將薑黃誤認為寒性的說法,指出其性熱。 《本草綱目》則將薑黃、鬱金、莪術三藥作比較,認為薑黃兼入脾,兼治氣,與專治血的鬱金及治氣中之血的莪術有所區別。此說點明薑黃並非單純的破血藥,而是兼顧氣血。
《神農本草經疏》詳細闡述了薑黃破血消癥的機理:「苦能洩熱,辛能散結」,認為其苦味能洩去血分之熱,辛味能散去瘀結,故能治療心腹結積等血瘀症狀。此外,它還能「下氣」,說明薑黃具有理氣作用,並非單純的破血。 《本草求真》則進一步指出薑黃「既治氣中之血,復兼血中之氣」,與鬱金、三稜、莪術等破血藥材在作用側重上有所不同。 陳藏器更認為薑黃「破血立通,下氣最速」,說明其破血功效顯著且迅速。
然而,《本草述鉤元》提出不同觀點,認為薑黃在方劑中多用於治療氣證,而非專門治療血瘀,並認為薑黃並非以「破」血為主,而是通過理氣來促進血行。 《本草求原》則從溫陽化氣的角度解釋薑黃的作用,認為其能「益火生氣」,促進氣血運行,從而達到破血消癥的效果。 《本草正義》則進一步指出薑黃的兩種形態,並認為其破血消癥的功效,來自於其辛溫之性,能散結通絡,而非單純的清熱解毒或疏風散熱。
綜上所述,薑黃的破血消癥功效並非單純的破血,而是通過理氣、溫陽等多方面作用,促進氣血運行,從而達到消癥散結的目的。其與其他破血藥材相比,更側重於氣血並治,這也是薑黃臨牀應用獨特之處。
薑黃的古代典籍
薑黃的現代功效
1. 抗氧化
薑黃乃滋補佳品,其抗氧化功能,乃薑黃素之功。薑黃素為強效抗氧化劑,兼具抗發炎之效。
研究發現,薑黃素能降低小鼠血漿及腦組織中之過氧化脂質指標(MDA)含量,提升血漿、腦組織及肝臟組織中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且呈現一定劑量關係。此現象表明薑黃素具有清除自由基、增強抗氧化酶活性的功效。
2. 抗菌抗病毒
薑黃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病毒能力,薑黃的醇提取液,薑黃素和揮發油可抑制八迭球菌、高夫克氏菌、棒狀桿菌和梭狀芽胞菌、微珠菌、紅色毛癬菌、石膏樣毛癬菌、絮狀表皮癬菌、石膏樣小抱子菌、羊毛狀小抱子菌、許蘭氏毛癬菌...等等。
研究顯示,高分子聚合奈米微粒包覆之薑黃素抑制流感病毒感染。
3. 抗發炎
薑黃的各種提取物(石油醚、醇或水)腹腔注射4小時後,對角叉菜膠誘導的大鼠足距急性腫脹均有對抗作用,以水提物的活性最強。
薑黃素也是很好的天然抗發炎營養素,能抑制細胞內發炎物質(TNFα)的生成,降低發炎反應。
研究發現薑黃素可以降低罹癌率、降低心臟病發作和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提升傷口痊癒的速度,以及大幅降低全身的發炎指標等。可以改善退化性關節炎。
4. 防癌抗腫瘤
薑黃及薑黃素具有抗腫瘤、防癌的功效。薑黃50%乙醇提物和薑黃素皆有良好的抑制腫瘤生長的作用,其中薑黃素的效果尤佳。
另外,薑黃和薑黃素亦能逆轉黃麴黴毒素AFT導致的肝損傷。黃麴黴毒素可引發肝癌,但若每日餵食薑黃素則能逆轉因黃麴黴素造成的肝損傷。
5. 保肝利膽
薑黃素、去甲基薑黃素及去二甲氧基薑黃素皆具有保肝作用,且與用量有關。薑黃提取物中的薑黃素、揮發油、薑黃酮、薑烯、龍腦和倍半帖醇皆有增加膽汁分泌和生成並促進膽囊收縮的利膽作用,其中以薑黃素效果最佳。
6. 預防心血管疾病
薑黃素能保護心肌免受缺血性損傷,降低缺血心肌組織中MDA的含量,並能提高大鼠心肌耐缺氧能力,降低血清CPK、LDH、GOT活性升高,抑制FFA(遊離脂肪酸)含量升高 ,對大鼠心肌的缺血性損傷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其機制可能與清除自由基功能有關。
7. 抗凝血
薑黃素對血小板聚集功能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其抗凝血作用優於阿司匹林。薑黃素可能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和防止心肌梗塞的作用,並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8. 降血脂
薑黃素,乃薑黃之主要成分,具有降血脂之顯著作用。實驗表明,將薑黃素灌胃給予高脂血症大鼠40日,可顯著降低其血清、主動脈和肝臟的膽固醇與甘油三酯含量。此外,薑黃素亦能降低高血脂大鼠的血漿膽固醇、甘油三酯和極低密度脂蛋白,並將甘油三酯降至正常值,提示薑黃素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
9. 止痛功效
薑黃能興奮子宮平滑肌,促使子宮收縮,從而起到活血通經、止痛的作用。薑黃中的有效成分姜黃素,可直接作用於子宮平滑肌,使其張力增強、收縮加強,從而緩解子宮疼痛。另外,薑黃素還具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可緩解炎症引起的疼痛。
10. 其他功效
薑黃水提取液和石油酷提取液對雌性大鼠有100%的抗生育作用,薑黃煎劑可終止小鼠和兔早期、中、晚期妊娠,終止妊娠率可達90%-100%,但口服無效。薑黃終止早期妊娠的作用可被黃體酮所對抗,並且可以抑制假孕小鼠創傷性子宮脫腹瘤的生長。推測薑黃引起動物早期流產的機理,很可能是由於抗孕激素活性和宮縮作用所致。
薑黃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薑黃的炮製
薑黃:揀去雜質,用水浸泡,撈起,潤透後切片,晾乾。片薑黃:揀去雜質及殘留鬚根,刷洗泥屑,晾乾。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薑黃注意事項
-
孕婦和哺乳期婦女:
- 薑黃具有促進血液循環、刺激子宮收縮作用,可能影響胎兒或嬰兒健康。
-
高血壓患者:
- 薑黃刺激性較強,可能引起血壓升高。
-
消化系統疾病患者:
- 薑黃促進胃腸蠕動、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刺激消化系統。
-
過敏體質:
- 薑黃刺激性較強,有些人可能對薑黃過敏。
薑黃相關的方劑
薑黃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薑黃含有的化學成分
薑黃素(Curcumin), 去甲氧基薑黃素(Desmethoxycurcumin), 二氫薑黃素(Dihydrocurcumin), 薑黃新酮(Curlone), 薑黃酮醇A(Turmeronol A), 薑黃酮醇B(Turmeronol B), 大牻牛兒酮-13醛(Germacrone-13-al), 原莪朮二醇(Procurcumadiol), 莪朮雙環烯酮(Curcumenone), 去氫莪朮二酮(Dehydrocurdione), α-薑黃酮(α-Turmerone), 甜沒藥薑黃醇(Bisacurone), 莪朮烯醇(Curcumenol), 異原莪朮烯醇(Isoprocurcumenol), 莪朮奧酮二醇(Zedoaronediol), 原莪朮烯醇(Procurcumenol), 表原莪朮烯醇(Epiprocurcumenol), 薑黃酮(Turmerone), 芳香-薑黃酮(Ar-turmerone), 薑黃烯(Curcumene), 大牻牛兒酮(Germacrone), 芳-香薑黃烯(Ar-curcumene), 桉葉素(Cineole), 松油烯(terpinene), 莪朮醇(Curcumol), 莪朮呋喃烯酮(Curzenone), 莪朮二酮(Curdione), α-蒎烯(α-pinene), β-蒎烯(β-pinene), 檸檬烯(limonene), 芳樟醇(linalool), 丁香烯(caryophyllene), 龍腦(borneol), 菜油甾醇(Campesterol), 豆甾醇(Stigmasterol), β-谷甾醇(β-Sitosterol), 膽甾醇(Cholesterol), 脂肪酸(Fatty acids), 鉀(Potassium), 鈉(Sodium), 鎂(Magnesium), 鈣(Calcium), 錳(Manganese), 鐵(Iron), 銅(Copper), 鋅(Zinc)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