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蘆巴煮散

胡蘆巴煮散

HU LU BA ZHU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偏熱 (1.75)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脾經 18%
胃經 15%
腎經 10%
心經 9%
肺經 8%
膀胱經 6%
膽經 4%
大腸經 4%
三焦經 2%
小腸經 1%
肝經
脾經
胃經
腎經
心經
肺經
膀胱經
膽經
大腸經
三焦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胡蘆巴煮散]的組成中包含胡蘆巴,主要是因為胡蘆巴具有補腎壯陽、溫補的作用。胡蘆巴能夠改善由腎虛引起的性功能障礙、腰膝酸軟等問題,並且對於增強體力有良好效果。其成分的加入能夠增強方劑的補腎壯陽和溫補作用,提升整體療效。

「胡蘆巴煮散」方劑中加入沉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降逆:胡蘆巴性溫,具溫中散寒之效,而沉香則性辛溫,可降氣止嘔,二者合用,可溫中降逆,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氣逆嘔吐等症狀。
  2. 行氣止痛:沉香具有行氣止痛、溫腎納氣之功效,可緩解腹部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與胡蘆巴搭配,可增強其溫中散寒、消食化滯的功效,更有效地改善脾胃功能。

「胡蘆巴煮散」方劑中,加入「馬藺花」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一、利水消腫: 馬藺花性寒,味甘,入腎經,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對於因濕熱內蘊導致的浮腫,或腎虛水腫等症狀,可與胡蘆巴等藥材合用,加強利水消腫的效果。

二、清熱解毒: 馬藺花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功效,可用於治療濕熱引起的瘡瘍腫毒、濕疹等症狀。與胡蘆巴等藥材配合使用,可更好地清熱解毒,促進傷口癒合。

胡蘆巴煮散方劑中,包含莪朮,原因如下:

  1. 消積化滯: 莪朮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破氣消積、行氣止痛、活血化瘀之功效。胡蘆巴煮散以治脾胃氣滯、食積不消、腹脹疼痛等症,而莪朮能促進消化,幫助食物消化吸收,緩解腹脹,起到消積化滯的作用。
  2. 活血化瘀: 胡蘆巴煮散常用於治療血瘀導致的腹痛、經痛等症。莪朮有活血化瘀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狀況,有助於緩解疼痛。

胡蘆巴煮散方劑中包含茴香,主要因其二者皆具溫中理氣、健脾消食之功效。

胡蘆巴性溫,味甘,入脾、胃經,擅長溫中散寒、消食化滯,對於脾胃虛寒、消化不良等症狀有良好療效。茴香性溫,味辛,入脾、胃、肝經,亦能溫中散寒、理氣止痛,同時兼具健脾消食之功。

兩者配伍,相輔相成,既能溫中散寒、理氣消食,又能健脾和胃,協同作用,更能增強療效,使脾胃恢復正常功能,達到治病的目的。

胡蘆巴煮散中加入川楝子,主要是針對其疏肝理氣、止痛的功效。

川楝子味苦、性寒,入肝、脾經。其主要作用為疏肝理氣、止痛,對於肝氣鬱滯、脘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在胡蘆巴煮散中,川楝子可以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疏肝理氣、消食止痛的作用,有助於緩解肝氣鬱滯所引起的各種不適。

「胡蘆巴煮散」方劑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消食: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消食、行氣止痛之效。胡蘆巴本身也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二者合用,可以加強健脾消食的作用,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2. 行氣止痛:木香能行氣止痛,對於因氣滯血瘀引起的腹痛、腹脹、腸鳴等症狀有緩解作用。胡蘆巴則可以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排氣消脹,與木香搭配使用,可以更有效地改善腸道氣機阻滯,達到止痛的目的。

「胡蘆巴煮散」方劑中加入薑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增強溫補功效: 薑黃性溫,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與胡蘆巴等藥物相配,可增強溫補作用,更有效地治療脾胃虛寒、脘腹冷痛等症。
  2. 促進藥效吸收: 薑黃具有促進消化、利膽健胃的功效,可促進其他藥物成分的吸收和利用,提高藥效,使其更有效地發揮治療作用。

「葫蘆巴煮散」方劑中加入檳榔,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作用:

  1. 行氣消積: 檳榔性溫,味苦辛,入胃、大腸經,具有行氣消積、降逆止嘔的功效。對於脾胃氣滯、食積不消、脘腹脹滿、嘔吐等症狀,檳榔可以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食物,緩解上述症狀。
  2. 驅蟲殺蟲: 檳榔具有較強的驅蟲作用,可以驅除蛔蟲、蟯蟲、鉤蟲等腸道寄生蟲。

因此,在「葫蘆巴煮散」中加入檳榔,可以起到行氣消積、驅蟲殺蟲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治療脾胃不和、食積不消等疾病的效果。

胡蘆巴煮散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溫補脾腎,助陽氣: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溫補脾腎,助陽氣之功效,可溫通經脈,改善虛寒體質,與胡蘆巴配伍,可增強其溫補效果,適合脾腎陽虛、畏寒肢冷者。
  2. 調和藥性,增強功效: 胡蘆巴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溫腎壯陽、補脾益氣、降血脂等功效,加入肉桂可溫陽化氣,使其藥效更顯著,並可避免藥性偏寒,更適合脾腎虛寒者使用。

「胡蘆巴煮散」方劑中加入附子,主要原因如下:

  1. 溫陽散寒: 胡蘆巴性溫,附子性熱,兩者皆具有溫陽散寒之效,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適用於脾胃虛寒、寒凝氣滯等症。
  2. 助藥力: 附子辛熱,能助胡蘆巴之藥力,加強溫陽散寒之效,使藥效更佳。

附子為峻烈之品,使用需謹慎,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胡蘆巴煮散」方劑中包含甘草,主要是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性:胡蘆巴性溫,甘草性甘,味甘而緩和,能調和藥性,降低胡蘆巴的溫燥之性,避免藥性過於猛烈,減輕對身體的刺激。
  2. 增強藥效,提高療效: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解毒生津的作用,能增強胡蘆巴的藥效,促進藥物的吸收和利用,提高治療效果。

此外,甘草還具有潤肺止咳、解毒消腫等功效,能與胡蘆巴的藥性相互配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胡蘆巴煮散之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陰疝攻痛」,即下焦寒濕或氣滯所致之疝氣疼痛,其特徵為少腹或陰囊脹痛,或牽引腰腹,多因寒凝、氣滯、肝脈瘀阻而成。古代醫家認為,陰疝屬「寒疝」「氣疝」範疇,與肝經寒凝、氣機不暢密切相關,故治法以溫通散寒、行氣止痛為核心。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溫陽散寒

    • 附子、肉桂:大辛大熱,直入下焦,溫腎陽、散陰寒,為「陰疝屬寒」之根本治法。
    • 胡蘆巴:性溫,專入腎經,《本草綱目》言其「治元臟虛冷氣」,善驅下焦沉寒。
  2. 行氣止痛

    • 沉香、木香、檳榔:辛香走竄,疏通肝脾氣滯,化解「氣滯則痛」之機。
    • 茴香子(小茴香):暖肝散寒,為疝氣要藥,與楝實(川楝子)配伍,一溫一涼,調和肝氣。
    • 薑黃、蓬莪朮(莪朮):活血破瘀,針對寒凝血瘀之痛,助氣行則血行。
  3. 疏肝通絡

    • 馬藺花:少見用藥,《本草正》載其「利水道、消疝瘕」,此方取其通利下焦之性。
    • 楝實(川楝子):雖性寒,但麩炒後緩其涼性,協同諸辛溫藥疏肝行氣,且能制約全方過燥。
  4. 調和緩急

    • 甘草:炙用補中緩急,調和諸藥峻烈之性,防辛溫耗氣。

配伍特點

  • 以「溫通」為主軸,結合行氣、活血、疏肝,標本兼治。
  • 酒煎增強溫通藥力,助藥性直達下焦;空腹服使藥效速發。

此方體現「寒者熱之」「結者散之」之法,針對陰疝寒凝氣滯之本,層次分明,堪為風寒濕疝之經典配伍。

傳統服藥法


胡蘆巴1兩半, 沈香1兩半, 馬藺花1兩半, 蓬莪朮(煨,銼)1兩半, 茴香子(炒)1兩半, 楝實(取肉,麩炒)1兩, 木香1兩, 薑黃1兩, 檳榔(銼)1兩, 桂(去粗皮)1兩, 附子(炮裂,去皮臍)3分, 甘草(炙,銼)半兩。
上為散。
每服3錢匕,水半盞,酒半盞,同煎至7分,空心、食前和滓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胡蘆巴煮散具有溫陽散寒、通經活絡的功效,但是陰虛火旺、口乾舌燥、大便乾燥的人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睪丸疼痛腫脹

相同名稱方劑


胡蘆巴煮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四。 組成:胡蘆巴1兩半,沉香1兩半,馬藺花1兩半,蓬莪朮(煨,銼)1兩半,茴香子(炒)1兩半,楝實(取肉,麸炒)1兩,木香1兩,薑黃1兩,檳榔(銼)1兩,桂(去粗皮)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3分,甘草(炙,銼)半兩。 主治:陰疝攻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