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膏

金玉膏

JIN YU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2.6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肝經 19%
胃經 14%
肺經 13%
心經 12%
大腸經 9%
腎經 6%
小腸經 2%
脾經
肝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大腸經
腎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金玉膏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 當歸為補血活血之要藥,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血細胞生成,並能有效緩解經血不調、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狀。金玉膏作為滋陰補血之方,當歸的加入能更好地達到補血效果。
  2. 潤燥生津: 當歸具有潤燥生津的功效,能改善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症狀。金玉膏中常配伍其他滋陰潤燥的藥材,當歸的加入能加強藥效,使藥效更加全面。

金玉膏中添加白芷,主要原因如下:

  1. 消炎止痛: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金玉膏多用於治療外傷、燒傷、燙傷等,白芷可有效消炎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2. 活血化瘀: 白芷亦有活血化瘀之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營養,加速傷口癒合。對於金玉膏所針對的傷口癒合、組織修復,白芷的活血化瘀作用也起到輔助功效。

金玉膏中添加甘草,主要源於其兩大功效: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之性。金玉膏中可能包含多種藥材,性味各不相同,甘草可起到中和藥性,避免藥物互相剋制,使藥效更穩定發揮。

2. 解毒護胃: 甘草具解毒作用,可減輕其他藥材對胃腸的刺激,保護胃黏膜,避免藥物對胃腸造成損傷,同時也促進藥物吸收。

金玉膏中添加薑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項藥性:

  1. 活血化瘀:薑黃具有通經活絡、行氣止痛之效,能有效改善血瘀凝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促進血液循環,加快傷口癒合。
  2. 消腫止痛:薑黃亦具消炎抗菌之功效,能減輕局部炎症反應,緩解疼痛,並促進組織修復,有助於傷口癒合。

因此,金玉膏中加入薑黃,可發揮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藥效,達到治療目的。

金玉膏中包含輕粉,其原因主要在於:

  1. 清熱解毒、燥濕止癢: 輕粉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對於濕熱所致的皮膚病症,如濕疹、皮炎等,可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
  2. 殺蟲止癢: 輕粉亦有殺蟲止癢之效,能有效抑制皮膚上的寄生蟲,緩解瘙癢症狀,改善皮膚病症。

金玉膏中輕粉的用量需謹慎控制,避免過量使用,以免引起中毒反應。

金玉膏中加入冰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冰片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金玉膏多用於治療外傷、燒傷、燙傷等,冰片可有效緩解炎症,消散瘀血,減輕疼痛。
  2. 活血化瘀,生肌止癢: 冰片可活血化瘀,促進傷口癒合,同時還能止癢,對於一些伴隨瘙癢的皮膚病,冰片也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總之,冰片在金玉膏中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生肌止癢的作用,是該方劑中不可或缺的成分之一。

金玉膏中加入蜜蠟,主要是利用其潤燥止痛的特性。蜜蠟性涼,味甘,入肺、脾經。其潤滑性可滋潤乾燥的皮膚,緩解因乾燥引起的瘙癢、疼痛等症狀。此外,蜜蠟還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消炎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在金玉膏中,蜜蠟的加入,不僅能增強藥物的潤燥效果,更能提高藥物的滲透性,使藥力更易進入肌膚深層,發揮更好的療效。

金玉膏中添加亞麻子,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潤腸通便: 亞麻子富含膳食纖維,能吸水膨脹,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泄宿便,緩解便祕症狀。金玉膏作為滋補膏方,常用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者,而便祕是常見的伴隨症狀,添加亞麻子可有效改善此問題。
  2. 滋陰潤燥: 亞麻子性味甘平,入肺、腎經,具有潤肺止咳、滋陰潤燥的作用。金玉膏主要用於滋補氣血、增強體質,亞麻子的潤燥作用能更好地平衡膏方滋補的功效,避免燥熱上火。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金玉膏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劑古籍記載主要用於「神經性皮炎」(古稱「牛皮癬」或「頑癬」),其特徵為皮膚乾燥、增厚、搔癢難忍,甚則皸裂出血。此類病症多因血虛風燥、氣血瘀滯所致,金玉膏外用以潤膚生肌、解毒止癢為核心目的,針對慢性皮膚頑疾設計。


方劑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潤燥活血,奠基礎藥性

  • 當歸身(31克):補血活血,潤澤肌膚,改善局部血虛導緻的乾燥皸裂。
  • 胡麻油(1250毫升):為古代潤膚要藥,油脂質地能深層滋養,形成保護膜,防止水分流失,協同當歸增強「血行則風滅」之效。

2. 臣藥:祛風解毒,助君藥之力

  • 白芷(9克):辛溫走表,祛風止癢,其揮發成分能局部鎮靜,緩解搔癢感。
  • 甘草(31克):清熱解毒,抗炎緩急,抑制因搔抓引起的繼發性感染。
  • 薑黃(9克):破血行氣,化瘀通絡,改善皮膚氣血瘀滯之厚硬狀態。

3. 佐使藥:斂瘡生肌,調劑型特性

  • 白蠟(93-125克):隨季節調整用量,冬季增蠟以加強膏體硬度,夏季減量避免過膩。其性收斂,助傷口癒合,並作為基質穩定藥效。
  • 輕粉(6克)注:即氯化亞汞,古稱「水銀粉」):微量外用可殺蟲止癢,針對頑癬腐蝕死皮,但需慎用於破損處。
  • 冰片(3克):辛涼透竅,清熱止痛,瞬間緩解灼熱感,並促進他藥滲透。

治療原理與配伍特點

  1. 「油蠟為基」養皮層:胡麻油與白蠟形成油性基質,覆蓋患處保留水分,軟化角質,適合乾燥性皮損。
  2. 「血風並治」標本兼顧
    • 治本:當歸、麻油補血潤燥,改善內在血虛;薑黃活血破瘀,疏通局部氣滯。
    • 治標:白芷、輕粉祛風殺蟲;冰片、甘草清熱解毒,直接抑制搔癢與發炎。
  3. 「輕重調劑」適應病勢:輕粉、冰片用量極輕,避其毒性而取其速效,符合外用「峻藥緩釋」原則。

此方體現中醫外治法「腐去新生」思想,先以油蠟潤澤死皮,輔以活血解毒藥物逐步修復,適合慢性頑癬之長期調護。

傳統服藥法


當歸身31克,白芷9克,甘草31克,薑黃9克,輕粉6克,冰片3克,白蠟93克(夏)~125克(冬),胡麻油1250毫升。
投前四味藥於麻油內浸三天,以文火炸為微黃,濾滓,再加入白蠟,待化淨,微涼時加入輕粉及冰片即成。外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金玉膏性味甘平,有滋膩的功效,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有發熱、口乾、便秘等症狀,應先去醫院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金玉膏。

相同名稱方劑


金玉膏, 出處:《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組成:當歸身31g,白芷9g,甘草31g,薑黃9g,輕粉6g,冰片3g,白蠟93g(夏)-125g(冬),胡麻油1250ml。 主治:神經性皮炎。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