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皮煮散

DING XIANG PI ZHU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2%
胃經 18%
肺經 17%
肝經 13%
心經 9%
腎經 4%
大腸經 4%
脾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丁香皮煮散」方劑中包含丁香,乃因丁香皮與丁香皆出自同一植物丁香,但使用部位不同,前者為樹皮,後者為花蕾。丁香皮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溫腎助陽之效;而丁香性溫、味辛、甘,具有溫中降逆、溫腎助陽、止痛、消腫之功效。

此方劑中加入丁香,主要是利用其溫中散寒、降逆止嘔之效,配合丁香皮的溫腎助陽之功,以達到治療寒邪犯胃、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狀的效果。因此,丁香與丁香皮在方劑中相輔相成,發揮更佳療效。

丁香皮煮散方劑中加入三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三稜具有破血行氣、消瘀止痛的功效,可有效改善因氣血瘀滯導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丁香皮亦有活血化瘀作用,兩者配合使用,能加強活血化瘀的效果。
  2. 配合丁香皮散寒止痛:丁香皮性溫,具有散寒止痛、溫中降逆的功效。三稜雖性寒,但其活血化瘀的功效能配合丁香皮,更有效地消除寒凝血瘀,達到溫中散寒、止痛的效果。

綜上所述,三稜的加入不僅能增強方劑的活血化瘀功效,還能與丁香皮互相配合,更有效地緩解疼痛、消散寒凝血瘀,達到治療目的。

丁香皮煮散方劑中加入檳榔,主要原因有二:

  1. 消積導滯:檳榔味苦辛,性溫,入胃、大腸經,有消積導滯、行氣止痛的功效。丁香皮性溫,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作用。二者合用,可增強消積導滯之效,用於治療積滯腹痛、食積不化等症。
  2. 降逆止嘔:檳榔能降逆止嘔,對於食積停滯導致的嘔吐,有較好的療效。丁香皮也能溫中降逆,二者合用,可加強降逆止嘔的作用,用於治療胃寒嘔吐、宿食不消等症。

總之,丁香皮煮散方劑中加入檳榔,是基於二者的藥理作用和臨牀應用,以達到消積導滯、降逆止嘔的功效。

丁香皮煮散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健脾燥濕: 丁香皮性溫,善於溫中散寒,但其辛燥之性易傷脾胃。白朮性溫燥,具有健脾燥濕、補氣升陽的功效,可緩解丁香皮對脾胃的損傷,並增強其溫中散寒之效,使藥力更柔和。
  2. 協調藥性: 丁香皮與白朮配伍,一辛溫燥濕,一溫燥健脾,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可增強藥效,更好地達到治療目的。

丁香皮煮散方劑中加入薑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消腫止痛:丁香皮性溫,可溫中散寒,而薑黃亦性溫,具有溫脾胃、行氣止痛之效。二者合用,可加強溫中散寒、消腫止痛之效,適用於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薑黃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供血,減輕疼痛。與丁香皮合用,可更有效地化瘀止痛,適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

丁香皮煮散方劑中包含橘皮,主要是因為兩者在功效上互相補充,達到協同作用:

  1. 疏肝理氣:丁香皮辛溫,善於行氣止痛,而橘皮辛溫,具有理氣化痰、疏肝解鬱的作用,兩者合用,能共同疏肝理氣,緩解胸悶、腹脹等症狀。
  2. 降逆止嘔:橘皮能降逆止嘔,而丁香皮能溫中降逆,兩者合用,能有效緩解胃氣上逆引起的噁心、嘔吐等症狀。

因此,丁香皮煮散方劑中加入橘皮,能使藥效更加全面,更好地達到治療目的。

丁香皮煮散方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補血活血: 丁香皮性溫,具有溫中止痛、溫腎壯陽之效。而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之功效。兩者合用,可相互協調,溫而不燥,補而不滯,達到溫陽補血、活血止痛的效果。
  2. 相輔相成: 丁香皮偏於溫陽散寒,而當歸則偏於補血活血。兩者配伍,一則可以加強溫陽散寒之力,二則可以避免丁香皮過於溫燥而傷陰,達到溫而不燥,補而不滯的效果,更能有效地治療相關疾病。

丁香皮煮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緩和藥性: 丁香皮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降逆、止嘔、止瀉、溫腎助陽之效。但過於溫燥,易傷津液。甘草性甘,味平,入脾、肺經,具有補氣益脾、緩和藥性之效。加入甘草,可緩解丁香皮的溫燥之性,避免其過於辛辣,保護脾胃,防止傷津。
  2. 調和藥性: 甘草性甘,味平,具有調和百藥之效。加入丁香皮煮散中,可以調和丁香皮的辛辣之性,使藥性更為平和,利於藥物的吸收和發揮藥效。

主治功效


丁香皮煮散,是由丁香、三稜、檳榔、白朮、薑黃、橘皮、當歸、甘草八味中藥組成,具有溫裡溫中、降逆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破血消癥、理氣行氣、消食化積、止嘔、通經、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祛風除濕等功效。

丁香具有溫裡溫中、降逆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解毒消腫的功效,可以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胃寒引起的嘔吐、腹瀉、腹痛等症狀。 三稜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消食化積、止嘔、通經等功效。 檳榔具有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等功效,可以殺滅絛蟲、鉤蟲、蛔蟲、繞蟲、薑片蟲等多種寄生蟲。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薑黃具有破血消癥、止血、理氣行氣、降氣、通經、活血化瘀、利水消腫、祛風除濕等功效,治療血瘀氣滯、胞腹脅痛、婦女痛經、閉經、產後瘀滯腹痛、風濕痹痛,亦可治黃疸、胸悶、痞悶。 橘皮具有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等功效。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可以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丁香皮煮散具有寒氣堵塞,凝結成塊狀,久而久之不消解的功效,可以治療各種疾病。

傳統服藥法


丁香皮1.5兩,京三稜(炮,銼)1.5兩,檳榔(生,銼)1.5兩,白朮1.5兩,薑黃1.5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5兩,當歸(切,焙)1.5兩,甘草(炙,銼)0.5兩。
上為散。
每服2錢匕,水1盞,加生薑1棗大(切),煎至7分,去滓溫服,日3夜1。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寒氣結強,日久不消的患者。若患者有脾胃虛寒,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症狀,可加用人參、白朮、茯苓等健脾益氣之品;若患者有寒凝氣滯,胸脅脹痛,舌苔白膩等症狀,可加用柴胡、枳實、白芍等理氣疏肝之品。

相同名稱方劑


丁香皮煮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七。 組成:丁香皮半兩,京三棱(炮,銼)半兩,檳榔(生,銼)半兩,白朮半兩,薑黃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當歸(切,焙)半兩,甘草(炙,銼)半兩。 主治:寒氣結強,日久不消。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