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如意鐵箍散中包含大黃,主要原因有二:
- 瀉熱通便: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之效。如意鐵箍散主治熱毒壅盛,腸胃燥結所致的便祕、腹痛等症,而大黃可以清熱瀉火,潤腸通便,幫助排毒,緩解便祕症狀。
- 活血化瘀:大黃兼具活血化瘀之效。如意鐵箍散中加入大黃,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利於消腫止痛,減輕疼痛症狀。
總之,大黃在如意鐵箍散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瀉熱通便和活血化瘀兩個方面,有助於治療熱毒壅盛、腸胃燥結所致的便祕、腹痛等症。
如意鐵箍散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健脾,和胃止嘔: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其理氣健脾之效,能疏肝理氣,行氣止痛,並可健脾和胃,助消化。此對於因脾胃氣滯而導致的腹痛、嘔吐等症狀,具有緩解作用。
- 燥濕化痰,止咳平喘:陳皮兼具燥濕化痰之效,能燥濕化痰,止咳平喘。對於因痰濕阻滯而引起的咳嗽、喘息等症狀,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總而言之,陳皮在如意鐵箍散中的加入,不僅能理氣健脾,和胃止嘔,更能燥濕化痰,止咳平喘,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如意鐵箍散中包含天南星,主要原因是其具有以下功效:
- 祛風止痙:天南星性溫,味苦辛,入肝經,具有祛風止痙、化痰散結的功效。對於風痰阻絡、氣機不利所致的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肢體麻木等症,可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 活血化瘀:天南星亦有活血化瘀之功,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供血,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有一定療效。
因此,如意鐵箍散中加入天南星,主要是為了發揮其祛風止痙、活血化瘀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相關病症的目的。
如意鐵箍散中加入白芨,主要是利用其止血生肌的功效。白芨性寒,味苦甘,入肺、胃經,具有收斂止血、生肌斂瘡的功效。
方中加入白芨,一方面可以針對骨折造成的創傷出血,起到止血作用,加速傷口癒合;另一方面,白芨還可以促進骨骼再生,修復骨折部位的組織,加速骨折癒合,從而達到“鐵箍”之效。
如意鐵箍散中包含薑黃,主要是利用其 活血化瘀 的功效。薑黃味辛、苦,性溫,歸肝、脾經。其藥性可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緩解瘀血阻滯所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
此外,薑黃還具有 消腫止痛 的作用,能減輕炎症反應,對於外傷、跌打損傷等引起的疼痛和腫脹也有良好的效果。因此,將薑黃加入如意鐵箍散中,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消散瘀血,達到止痛消腫的效果。
如意鐵箍散中包含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風散寒,通竅止痛: 白芷性溫,味辛,歸肺、胃經,具有疏散風寒、通竅止痛的功效。方中以白芷配伍其他藥物,可有效緩解風寒引起的頭面部疼痛、鼻塞流涕等症狀。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白芷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對於因風寒引起的頭面部疼痛、腫脹等症狀,白芷可起到消腫止痛的輔助作用。
綜上所述,如意鐵箍散中加入白芷,可發揮疏風散寒、通竅止痛、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等功效,有助於治療風寒引起的頭面部疼痛等症狀。
如意鐵箍散中加入厚朴,主要原因有二:
- 降逆止嘔: 厚朴味辛、苦,性溫,入脾、胃、肺經,具有降逆止嘔、消食化積之效。對於因脾胃氣逆、痰濁上壅而引起的嘔吐,厚朴能降氣消痰,止嘔止逆,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止嘔止呃的效果。
- 行氣化痰: 厚朴還具有行氣化痰的功效,能夠疏通氣機,消除痰濁。如意鐵箍散用於治療氣逆痰阻,胸悶氣短等症,厚朴的加入,能幫助化解痰飲,使氣機通暢,改善胸悶氣短的症狀。
如意鐵箍散中加入天花粉,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毒和利尿消腫的功效。
天花粉性寒,味甘,入肺、胃、膀胱經,具有清熱生津、利尿消腫、解毒的功效。其清熱解毒之性,可有效緩解鐵箍散中其他藥材可能造成的燥熱症狀;而利尿消腫的功效,則有助於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緩解鐵箍散可能造成的腫脹現象。
因此,天花粉的加入,不僅可平衡鐵箍散的藥性,更可增強其療效,使藥物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
如意鐵箍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峻烈之效。如意鐵箍散中可能含有其他藥性偏寒或燥烈的藥材,甘草的加入可起到中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或燥熱,減少對人體的副作用,使藥物更溫和,更易於服用。
2. 緩解藥物毒性:甘草具有解毒作用,可以緩解某些藥物的毒性。如意鐵箍散中可能含有具有一定毒性的藥材,甘草的加入可以減輕這些藥材的毒性,提高藥物的安全性。
如意鐵箍散中加入血竭,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活血止痛: 血竭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生肌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骨折瘀血、筋骨疼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如意鐵箍散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筋骨疼痛等,血竭的加入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 化瘀生肌: 血竭不僅可以活血化瘀,還能促進傷口癒合,對於骨折癒合、傷口潰瘍等問題有較好的效果。如意鐵箍散中加入血竭,可以促進骨骼癒合,防止感染,加速傷口癒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如意鐵箍散中加入芙蓉葉,乃因其藥性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解毒:芙蓉葉性涼,味甘,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有效緩解因外傷引起的紅腫熱痛,配合其他藥材消腫止痛,有助於傷口癒合。
- 涼血止血:芙蓉葉還具涼血止血之功,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配合其他藥材共同止血,防止傷口持續出血,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如意鐵箍散中加入芙蓉葉,可發揮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效,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治癒效果。
如意鐵箍散中加入五倍子,主要基於其收斂止瀉、止血生肌的功效。
五倍子性寒、味酸澀,入肺、大腸經,具有收斂固澀、止血生肌、解毒殺蟲等作用。其收斂作用可固澀腸道,止瀉止痢;其止血作用可治療外傷出血、內傷出血;其生肌作用可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在如意鐵箍散中加入五倍子,可以起到收斂止瀉、止血生肌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如意鐵箍散傳統功效分析
此方主治「一切癰疽,紅白相兼之症」,意指適用於癰疽腫瘍(紅腫熱痛屬陽症)與瘡瘍久潰不斂(色白虛寒屬陰症)交替或並存的複雜病症。其外敷使用雞子清或醋調,目的在清熱解毒(蛋清)或散瘀收斂(醋),針對癰疽不同階段調控。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清熱解毒消腫
- 大黃、薑黃、芙蓉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針對陽症紅腫熱痛。
- 天花粉、甘草:清熱生津,緩解熱毒灼傷。
散結化痰燥濕
- 南星、陳皮、厚朴:辛溫化痰、行氣燥濕,針對陰症痰濕凝聚或瘡瘍僵腫不潰。
收斂止血生肌
- 白及、五倍子、血竭:斂瘡止血、促進潰瘍癒合,適用於瘡面滲液或久不收口。
- 陳小粉(炒黑):加強吸附滲液、收斂瘡口。
理氣活血止痛
- 白芷、毛菇(蘭科石仙桃):辛香走竄,散結止痛,助藥力透達病所。
整體配伍思路
此方寒溫並用(大黃配南星)、攻補兼施(清熱佐以收斂),體現「箍圍消散」之道:
- 陽症初起:清熱藥為主,防毒邪擴散。
- 陰症僵腫:溫散痰濕藥助潰膿,收斂藥防過度耗傷。
- 潰後不斂:血竭、五倍子促進生肌,陳小粉吸附膿液。
外敷局部直接作用,通過行氣活血、解毒收斂雙向調節,適應癰疽不同階段的病機轉化,體現中醫「異病同治」的靈活性。
傳統服藥法
大黃4兩,陳皮2兩,南星2兩,白及2兩,薑黃4兩,白芷3兩,毛菇2兩,厚朴4兩,花粉4兩,甘草1兩,血竭2兩,芙蓉葉4兩,五倍子(炒)半斤,陳小粉(炒黑)1斤。
上為細末。
雞子清或醋調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較強的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的功效,但也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在使用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損傷脾胃。
- 本方不宜與其他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排膿作用的中藥同時服用,以免引起藥物相互作用。
- 本方不宜在飯前空腹服用,以免引起胃部不適。
- 本方不宜在月經期間服用,以免引起月經紊亂。
- 本方不宜在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服用,以免影響胎兒及嬰兒的健康。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如意鐵箍散, 出處:《青囊秘傳》。 組成:大黃4兩,陳皮2兩,南星2兩,白及2兩,薑黃4兩,白芷3兩,毛菇2兩,厚朴4兩,花粉4兩,甘草1兩,血竭2兩,芙蓉葉4兩,五倍子(炒)半斤,陳小粉(炒黑)1斤。 主治:一切癰疽,紅白相兼之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