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散

如意散

RU Y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偏寒 (0.8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8%
肝經 21%
脾經 17%
胃經 17%
心經 7%
大腸經 3%
腎經 3%
肺經
肝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大腸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如意散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性溫,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如意散常用於治療脾胃氣滯、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陳皮可助其理氣消脹,增強脾胃消化吸收功能。

2. 和中開胃:陳皮香味濃郁,可刺激食慾,促進消化液分泌,有助於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對於脾胃虛弱、食慾不佳者,陳皮的加入能起到開胃和中之效。

總之,如意散中加入陳皮,既能理氣健脾,又能和中開胃,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增進食慾,達到治療目的。

如意散方中包含天南星,主要原因如下:

  1. 祛痰止咳: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燥濕化痰、止咳平喘之效。對於痰多咳嗽、痰濁壅肺者,天南星可有效化解痰液,緩解呼吸道症狀。
  2. 通竅開竅:天南星還有通竅開竅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鼻塞、流涕、頭痛等症。

如意散中加入天南星,旨在發揮其化痰止咳、通竅開竅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然而,天南星有毒性,使用時需謹慎,應遵醫囑服用。

如意散中加入芙蓉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芙蓉葉性涼,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因熱毒引起的瘡瘍腫毒、濕疹等皮膚病症,芙蓉葉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療效。
  2. 涼血止血:芙蓉葉還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因熱毒引起的出血症狀,例如鼻出血、外傷出血等,芙蓉葉可以起到涼血止血的作用,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如意散中加入芙蓉葉,可以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涼血止血等功效,有助於治療相關病症。

如意散中加入白芷,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疏風解表,通竅止痛:白芷性溫,味辛,歸肺、胃經。其具有疏風散寒、通竅止痛之功效,可有效治療風寒襲表引起的鼻塞、流涕、頭痛等症狀。如意散的主要功效為散風解表,通竅止痛,白芷的藥性與方劑功效相契合,可增強其療效。
  2. 消腫生肌,止癢止痛:白芷還具有一定的消腫生肌、止癢止痛之功效,可用於治療皮膚瘙癢、瘡瘍腫毒等症。如意散除了治療風寒感冒,也常用於治療皮膚疾病,白芷的加入可進一步增強其消腫止癢功效。

如意散中加入天花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天花粉性寒,味甘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對於熱毒蘊結,咽喉腫痛,口渴煩躁等症狀,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2. 利濕消腫: 天花粉亦能利濕消腫,對於濕熱蘊結,小便不利,水腫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如意散的組成藥材多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等功效,而天花粉則作為其中一味重要藥材,起到協同作用,使整體方劑功效更為顯著。

如意散中包含白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止血生肌:白芨性寒,味甘、苦,歸肺、肝經。其具有收斂止血、生肌斂瘡的功效,用於治療外傷出血、創傷感染、燒傷燙傷等,與如意散中其他止血生肌藥材如仙鶴草、白芷等相輔相成,增強其止血生肌效果。
  2. 化瘀消腫:白芨同時具有化瘀消腫的作用,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炎症,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與如意散中其他消腫止痛藥材如乳香、沒藥等協同作用,達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效果。

如意散中加入薑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薑黃性溫,味辛,歸脾、肝、胃經,具有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對於因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疼痛,薑黃能有效疏通經絡,緩解疼痛。
  2. 消腫散結: 薑黃還具有消腫散結的功效,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炎症消散,對於腫塊、積聚等症狀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因此,薑黃在如意散中起到行氣止痛、消腫散結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整體療效。

如意散中加入五倍子,主要基於其收斂止瀉、止血生肌的功效。

五倍子富含鞣質,具有強烈的收斂作用,能夠抑制腸道蠕動,減少分泌,從而緩解腹瀉症狀。同時,五倍子亦能促進血液凝固,達到止血效果。此外,其生肌作用可加速創面癒合,用於治療外傷出血、潰瘍等。

因此,五倍子在如意散中與其他藥材配合,能協同發揮收斂止瀉、止血生肌的功效,達到治療腹瀉、外傷出血等疾病的效果。

如意散中加入甘草,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緩和藥性、調和諸藥的作用。如意散中可能含有較為峻猛的藥材,添加甘草可減輕其毒性或副作用,使藥效更平和,更易於患者接受。
  2. 增強療效: 甘草本身也具備一定的藥用價值,例如補脾益氣、緩急止痛、解毒生津等功效。加入如意散中,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進一步增強藥效,達到更理想的治療效果。

如意散中含有血竭,主要原因有二:

一、 活血化瘀,止痛消腫: 血竭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功效,可有效改善因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引起的疼痛不適。如意散多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外傷出血等,血竭的加入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

二、 補血止血,生肌斂瘡: 血竭亦有補血止血、生肌斂瘡的作用,對於外傷出血、創傷感染等,可起到止血生肌的效果。如意散中加入血竭,有助於加速傷口癒合,防止感染,促進傷口康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如意散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如意散主治「一切癰疽紅白相兼之症」。此處「紅白相兼」意指癰疽(局部化膿性感染)處於半陰半陽之態,既有熱毒熾盛的紅腫熱痛(陽證),又兼氣血虛弱或寒凝所致的蒼白、遲緩(陰證)。此方透過外用法,以解毒殺蟲、散結斂瘡為主,兼能祛風止癢,適用於皮膚瘡瘍之複雜證候。


方劑組成與邏輯推理

1️⃣ 吳茱萸(1分)

  • 性味功效:辛、苦、熱,有小毒,入肝、脾、胃經。具散寒止痛、疏肝下氣之效。
  • 方中作用:散寒通滯,助氣血運行,以化解癰疽之寒凝部分;其辛熱之性可反佐寒涼藥,防冰伏邪毒。

2️⃣ 牛蒡子(1分)

  • 性味功效:辛、苦、寒,入肺、胃經。能疏散風熱、解毒透疹、利咽消腫。
  • 方中作用:清解風熱毒邪,針對癰疽之「紅腫」陽證,助透發毒邪外散。

3️⃣ 荊芥(1分)

  • 性味功效:辛、微溫,入肺、肝經。祛風解表、透疹消瘡。
  • 方中作用:辛散風邪,疏通腠理,與牛蒡子協同增強透表之力,促使瘡毒外透。

4️⃣ 牡蠣(半兩)

  • 性味功效:鹹、微寒,入肝、腎經。軟堅散結、斂瘡收濕。
  • 方中作用:針對癰疽之「結塊」,以鹹寒軟堅,斂瘡生肌,兼防腐穢濕濁內蘊。

5️⃣ 輕粉(半錢)

  • 性味功效:辛、寒,有毒,入大腸、小腸經。殺蟲攻毒、斂瘡止癢。
  • 方中作用:直接殺滅瘡瘍寄生之蟲毒,抑制腐肉生成,為治惡瘡要藥。

6️⃣ 信砒(2錢,即砒霜)

  • 性味功效:辛、大熱,有大毒,入肺、肝經。蝕瘡去腐、劫痰截瘧。
  • 方中作用:以毒攻毒,腐蝕惡肉死肌,破除癰疽頑固結聚。

治療原理與配伍邏輯

  1. 攻毒散結為主:以輕粉、信砒為核心,針對癰疽腐肉蟲毒,直接殺滅病理產物。
  2. 透表疏風為輔:牛蒡子、荊芥開泄腠理,引邪外透,防毒內陷。
  3. 寒熱並用:吳茱萸之辛熱平衡牛蒡子、輕粉之寒,牡蠣之鹹寒調和信砒之熱毒,使藥性趨於動態平衡。
  4. 局部與整體兼顧:外塗搓摩法使藥力直達病所,而股髀間塗藥(近血脈處)可透過經絡吸收,調節全身氣血。

此方之妙在於「以毒攻毒」與「透斂並行」,針對半陰半陽之頑瘡,既不容邪久留,亦不傷正過甚。然其用藥峻烈,體現古人對外科重症的「霸道」治法。

傳統服藥法


吳茱萸1分,牛蒡子1分,荊芥1分,牡蠣半兩,輕粉半錢,信砒2錢。
上為細末。
每用1錢,臨臥油調,遍身搓摩上一半,如後有癢不止,更用少許塗之股髀之間,聞香悉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辛溫,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小孩、體質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疥癬癤和癰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背部膿瘡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如意散, 出處:《外科方外奇方》卷一。 組成:生南星、生大黃、生半夏、朴消。 主治:痰毒。

如意散, 出處:《禦藥院方》卷八。 組成:乾漆1兩(生),黑狗脊1兩(生),輕粉1兩(研),僧黃耆(生,研)1兩。 主治:疥瘡時發癢痛。

如意散, 出處:《仙拈集》卷四。 組成:如意草(又名箭頭草,陰乾。若急用,瓦上焙乾,微炒)。 主治:痛疽發背,瘰癧,疔瘡,黃白火泡,癢痂皮爛。

如意散, 出處:《宣明論》卷十五。 組成:吳茱萸1分,牛蒡子1分,荊芥1分,牡蠣半兩,輕粉半錢,信砒2錢。 主治:疥癬無時痛癢,癒發有時,不問久新。

如意散,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四。 組成:百合、黃耆(蜜炙)、當歸(去蘆)、茯神(去木)、人參(去蘆)、五味子、甘草(炙)、柏子仁、白茯苓(去皮)各等分。 主治:憂思過度,心血不足,倦乏瘦悴,或夜發寒熱。

如意散, 出處:《青囊立效秘方》卷一。 組成:生軍8兩,陳皮2兩,南星2兩,芙蓉葉4兩,白芷2兩,花粉4兩,白及2兩,薑黃4兩,五倍8兩,毛菇2兩,甘草1兩,血竭2兩,小朴4兩,枯小粉1斤。 主治:一切癰疽紅白相兼之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