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辛散湯中加入川芎,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具有活血行氣、止痛的功效。辛散湯多用於治療頭痛、牙痛、腹痛等疼痛症狀,而川芎的活血行氣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達到止痛的效果。
- 升清降濁: 川芎有升清降濁的作用,可以將濁氣下行,將清氣上提。辛散湯多用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疾病,川芎的升清降濁作用可以幫助驅散風寒濕邪,恢復人體正氣。
辛散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活血,調和藥性: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辛散湯多用於治療風寒濕痺、經絡不通等症,當歸的補血活血功效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藥物吸收,並緩解藥性偏寒的辛散藥物對脾胃的刺激,使藥性更加平和。
- synergism(協同作用): 當歸與辛散湯中其他藥物,例如川芎、羌活等,具有協同作用,可以增強藥效。當歸補血活血,可以促進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
總而言之,當歸在辛散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僅可以補血活血,改善血液循環,更能調和藥性,增強藥效,使藥物發揮最佳療效。
辛散湯中加入乾薑,是因其辛溫之性,可發揮以下作用:
- 溫中散寒:乾薑性溫,能溫暖脾胃,散寒解表,適用於寒邪客於中焦,出現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
- 助陽化氣:乾薑具有助陽化氣之功效,能促進脾胃陽氣的生髮,改善消化功能,對於寒凝氣滯、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痛、食慾不振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辛散湯中包含桃仁,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 桃仁味甘苦,性微溫,入心、肺、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之功效。辛散湯多用於治療血瘀阻滯所致的胸痹、心痛等症,桃仁能有效改善血流通暢,緩解疼痛。
2. 疏通經絡: 桃仁入血分,能通血脈,並能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不暢。辛散湯中加入桃仁,有助於改善氣血循環,使藥力更易於到達病竈,達到更好的療效。
辛散湯中加入白芷,主要原因有二:
一、 疏散風寒,通鼻竅:白芷味辛、性溫,具有疏散風寒、通鼻竅的功效。辛散湯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頭痛等症狀,白芷能有效疏通鼻竅,改善鼻塞症狀。
二、 宣通鼻竅,止痛止癢:白芷的辛散之性,可以宣通鼻竅,並能止痛止癢。對於風寒感冒引起的鼻腔疼痛、瘙癢等症狀,白芷能起到緩解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效果。
辛散湯中加入薑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 薑黃性溫,味辛、苦,入肝、脾經,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的功效,可以幫助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胃脘痞悶等症狀。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薑黃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並減輕炎症反應,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也有較好的療效。
辛散湯以薑黃搭配其他藥物,能有效針對肝鬱氣滯、氣血瘀阻等病症,起到疏肝解鬱、行氣止痛、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
辛散湯中包含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辛散解表:細辛味辛性溫,具有發散風寒、解表散寒之功效。辛散湯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而細辛的辛散作用可以幫助驅散體內寒邪,解除表證,達到解表散寒的效果。
- 溫經通絡:細辛還具有溫經通絡之功效,可以溫暖經脈,促進血液循環,緩解風寒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辛散湯中加入細辛,可以增強其溫經通絡的作用,提高療效。
辛散湯中加入蔥白,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宣肺解表,散寒止咳: 蔥白味辛性溫,具有宣肺解表、散寒止咳的功效。其揮發油中的硫化物,能刺激呼吸道黏膜,促進分泌,有助於稀釋痰液,利於咳出。對於風寒感冒、咳嗽痰多等症,蔥白能起到疏風散寒、止咳化痰的作用。
- 溫中散寒,和胃止嘔: 蔥白亦能溫中散寒,和胃止嘔。對於寒性胃痛、嘔吐等症,蔥白能溫暖脾胃,促進消化,減輕不適。
因此,辛散湯中加入蔥白,有助於增強其解表散寒、止咳化痰、溫中散寒的功效,對於風寒感冒、咳嗽痰多、寒性胃痛等症,具有良好的療效。
主治功效
辛散湯治產後病機分析
辛散湯,出自《胎產心法》閻純璽,主治產後氣血虛弱,陰陽失衡,伴隨七日內外發熱、頭痛、脅痛等症。方中藥物組成精妙,其治療原理可從以下幾方面分析:
一、補益氣血,調和陰陽:
產後,女性元氣大傷,氣血虧虛,陰陽失衡是本病的根本病機。《胎產心法》中提及「產後虛煩發熱,乃陽隨陰散,氣血俱虛,故惡寒發熱」,正是點明瞭此病的病理基礎。方中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川芎活血行氣,止痛解毒,共同起到補益氣血的作用,改善氣血虛弱的狀態。乾薑溫中散寒,溫煦陽氣,與其他活血藥物配合,使陰陽趨於平衡。
二、疏散風寒,清熱解毒:
產後七日內外發熱,頭痛,可能是風寒之邪侵襲,也可能是氣血瘀滯化熱。辛散湯中,白芷祛風散寒,清熱解毒;薄荷疏風散熱,解表止癢;蔥白發汗解表,通陽散寒;這些藥物共同作用,疏散外邪,清利頭身之熱,緩解發熱、頭痛等症狀。
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
產後氣血瘀滯,經絡不通,常導致頭痛、脅痛等症狀。方中桃仁活血化瘀,潤腸通便;薑黃活血止痛,消腫退黃,輔助川芎、當歸活血化瘀,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局部瘀滯,從而緩解疼痛。
四、健脾利濕,寧心安神:
茯苓健脾利濕,安神寧心,可以輔助治療因氣血虛弱而引起的脾胃功能失調、心神不安等症狀,使整體狀態得到改善。
方藥配伍關係的整體分析:
辛散湯並非單純的寒涼或溫熱之劑,而是寒溫並用,標本兼治。溫熱藥物如乾薑,溫煦陽氣,扶正固本;寒涼藥物如薄荷、白芷,疏散風寒,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藥物則貫穿始終,促進氣血運行,通利經絡。藥物之間相互配合,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與《胎產心法》中其他方劑的比較:
閻純璽在《胎產心法》中提到,產後七日前宜用生化湯,七日後可用辛散湯。生化湯偏重於活血化瘀,促進惡露排出;而辛散湯則更注重於調和陰陽,疏散風寒,治療產後發熱、頭痛等症狀。辛散湯與生化湯的運用,體現了辨證論治的精髓,根據產後不同時期的病理變化,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案。 文中提及若生化湯加白芷、羌活、細辛、蔥白,則與辛散湯功效相近。這也說明兩方在治療產後某些病症上,有著共通的治療策略。
綜上所述,辛散湯通過補益氣血、調和陰陽、疏散風寒、活血化瘀等多重作用機制,有效治療產後氣血虛弱,陰陽失衡所致的發熱、頭痛、脅痛等症。其方劑組成科學合理,藥物配伍精妙,體現了中醫整體觀和辨證論治的思想。
傳統服藥法
川芎1錢半,當歸3錢,乾薑(略炒)4分,桃仁10個,炙草4分,白芷8分,薑黃4分,細辛4分,蔥頭須5個。
虛,加人參。
不可發汗,勿作傷寒二陽症治。
《胎產心法》有羌活,無薑黃。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辛散湯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辛散湯, 出處:《嵩崖尊生》卷十四。 組成:川芎1錢半,當歸3錢,乾薑(略炒)4分,桃仁10個,炙草4分,白芷8分,薑黃4分,細辛4分,蔥頭須5個。 主治:産後氣血虛,陰陽不和,七日內外發熱,頭痛,脅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