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種救急湯

從種救急湯

CONG ZHONG JIU J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4

熱/寒比例

極熱 (6.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6%
心經 22%
脾經 16%
肺經 11%
膽經 6%
心包經 6%
大腸經 3%
胃經 3%
腎經 3%
肝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膽經
心包經
大腸經
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從種救急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 川芎味辛溫,入肝、膽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此方主要針對因氣滯血瘀而導致的急症,川芎有助於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2. 昇陽舉陷: 川芎還具昇陽舉陷之效,能提振機體陽氣,改善氣虛導致的頭昏眼花、四肢乏力等症狀。此方針對急症,川芎的昇陽作用有助於快速恢復患者的體力,提高抵抗力。

「從種救急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血活血: 當歸性溫味甘,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方劑中加入當歸,可有效改善患者因氣血不足、血瘀所致的急症症狀,如面色蒼白、四肢厥冷、腹痛、經閉等。
  2. 增強藥效: 當歸具有引藥入血、促進其他藥材藥效發揮的作用。與其他藥材搭配使用,能更有效地治療急症,使藥效迅速顯著。

「從種救急湯」方中使用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回陽救逆: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當患者出現因寒邪侵襲導致的陽氣虛衰、四肢厥冷、面色蒼白、脈微欲絕等症狀時,乾薑可溫補脾胃,振奮陽氣,改善患者的寒涼症狀。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從種救急湯」通常還包含其他具有溫陽散寒、補氣益血等功效的藥物,乾薑作為其中一味藥,可以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增強整體療效。例如,乾薑與附子等藥物配伍,可以加強溫陽散寒的效果,改善寒性體質。

「從種救急湯」方劑中包含桃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活血化瘀: 桃仁具有破血行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方劑中加入桃仁,可有效改善血瘀阻滯,促進血液循環,緩解因血瘀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
  2. 潤腸通便: 桃仁亦有潤腸通便的作用。對於因血瘀導致的便祕,桃仁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通暢,改善便祕症狀,有助於整體病情恢復。

因此,桃仁在「從種救急湯」中扮演着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重要角色,對於改善血瘀相關症狀,起到關鍵作用。

「從種救急湯」中包含荊芥,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解表散風,止咳化痰: 荊芥性辛溫,具有解表散風、止咳化痰的功效。對於外感風寒引起的咳嗽、鼻塞、頭痛等症狀,可起到宣肺止咳、通鼻竅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能有效緩解感冒初期症狀。
  2. 活血通絡,消腫止痛: 荊芥還具有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風寒濕痹引起的肢體疼痛、麻木等症狀,可起到疏通經絡、活血止痛的作用,有助於緩解疼痛,促進血液循環。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分析「從種救急湯」方劑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產後或失血後之危急證候,核心病機為「氣血驟脫,兼夾瘀滯或痰火」。具體包括:

  1. 血暈:因產後失血過多,氣隨血脫,清竅失養,或瘀血上衝(如《金匱要略》「新產血暈」之證)。
  2. 勞倦氣竭:過度勞累耗氣,氣虛不能攝血,加重氣血兩虛。
  3. 血脫氣絕:大量失血致氣無所依附,陰陽將離,症見面色蒼白、冷汗、脈微欲絕。
  4. 痰火泛上:氣虛血弱時,體內痰濕或虛火乘虛上擾,引發眩暈、嘔惡等症。

二、組成與治療原理
(一)核心配伍邏輯
此方以「補血活血、益氣固脫」為主,佐以化瘀、祛痰,屬標本兼治之急救方:

  1. 補血為本

    • 當歸6錢(君藥):重用養血活血,補而不滯,針對血虛之本。
    • 川芎3錢:活血行氣,助當歸散瘀,兼引藥上行。
  2. 溫陽固脫

    • 炮薑4分:溫中止血,散寒回陽,防氣血遇寒凝滯。
    • 炙草5分:益氣和中,調和諸藥,穩固脾胃後天之本。
  3. 化瘀祛風

    • 桃仁10粒:破血逐瘀,針對產後惡露不下或瘀血內阻。
    • 荊芥5分:祛風解表(炒炭可止血),輕清上行,緩解血暈頭目不適。

(二)加減法對應病機

  1. 氣脫加參、桂:人參大補元氣,肉桂引火歸元,急救陽氣暴脫。
  2. 痰泛加橘紅:橘紅理氣化痰,治痰濕上犯之胸悶嘔逆。
  3. 瘀甚加活血藥:血竭、沒藥、玄胡索增強破瘀之力,適用於惡露不下之實證。
  4. 肥人加竹瀝:體胖多痰濕,竹瀝清熱滑痰,防痰熱蒙竅。

三、整體治療原理
此方結合「補、溫、活、化」四法:

  • 補血益氣以固脫(當歸、炙草、人參);
  • 溫陽止血以回逆(炮薑、肉桂);
  • 活血化瘀以通滯(川芎、桃仁、血竭);
  • 化痰祛風以開竅(荊芥、橘紅、竹瀝)。

適用於「虛中夾瘀夾痰」之急症,符合中醫「亡血者,無汗」「血實者宜決之」的治療思路,急則治標,緩則治本,兼顧氣血陰陽之動態平衡。

傳統服藥法


川芎3錢,當歸6錢,炮薑4分,桃仁10粒,炙草5分,荊芥5分。
如勞甚或血崩,或汗多,形氣脫而暈,加人參3錢,肉桂4分;痰泛上,加橘紅4分;虛甚,亦可加人參8分;肥人,加竹瀝;如瘀血不下,加血竭、沒藥、當歸、玄胡。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暈眩梅尼爾氏病肺結核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從種救急湯, 出處:《嵩崖尊生》卷十四。 組成:川芎3錢,當歸6錢,炮薑4分,桃仁10粒,炙草5分,荊芥5分。 主治:血暈,勞倦氣竭,血脫氣絕,痰火乘虛泛上。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