蠲痹解毒湯

JUAN BI JIE D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7%
肺經 17%
肝經 12%
胃經 12%
心經 11%
腎經 7%
小腸經 4%
膀胱經 4%
大腸經 3%
脾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小腸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蠲痹解毒湯中加入薑黃,主要基於其兩方面的功效:

  1. 消腫止痛,祛風濕: 薑黃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祛風濕的功效。對於痹證所致的疼痛、腫脹,薑黃能有效改善症狀,並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炎症。
  2. 解毒消炎: 薑黃具有較強的抗菌消炎作用,能抑制多種病原微生物的生長繁殖,並促進傷口癒合。對於感染因素引起的疼痛和炎症,薑黃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因此,在蠲痹解毒湯中加入薑黃,能有效地改善痹證的臨牀症狀,並起到解毒消炎的輔助作用。

蠲痹解毒湯中加入羌活,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羌活味辛性溫,入肝、脾經,善於祛風散寒、通絡止痛。對於風寒濕邪所致的痹痛,尤其是關節疼痛、肢體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
  2. 解毒消腫,止癢止痛:羌活兼具解毒消腫之效,對於因毒邪侵襲而導致的瘡瘍腫毒、皮膚瘙癢、疼痛等症狀,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在蠲痹解毒湯中加入羌活,可增強其祛風散寒、通絡止痛、解毒消腫等功效,更好地治療風寒溼邪所致的痹痛及毒邪侵襲所致的皮膚病。

「蠲痹解毒湯」方中使用白癬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祛風除濕,解毒止癢: 白癬皮性寒,味苦,入肝、脾經,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癢之效。對於風濕痺痛、濕疹、瘡瘍等病症,可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2. 活血化瘀: 白癬皮中含有抗炎成分,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消腫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進一步緩解痺痛症狀。

因此,白癬皮在蠲痹解毒湯中,可起到祛風除濕、解毒止癢、活血化瘀等作用,對於風濕痺痛、濕疹、瘡瘍等病症有一定治療效果。

蠲痹解毒湯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涼血: 赤芍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對於因熱毒瘀滯導致的痹痛、腫脹,赤芍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2. 活血化瘀: 赤芍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有利於消散瘀血,解除痹痛。

因此,赤芍在蠲痹解毒湯中起到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治療痹痛、腫脹的功效。

蠲痹解毒湯中加入當歸,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之效。對於痹證所致的經絡阻滯、氣血瘀阻,當歸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環,疏通經絡,緩解疼痛。
  2. 補血養血、潤燥生津:當歸為補血良藥,可滋養血液,改善氣血虛弱,同時潤燥生津,緩解痹證所引起的口乾舌燥等症狀。

蠲痹解毒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燥濕: 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蠲痹解毒湯常用於治療風溼痹痛、筋骨疼痛等症,而脾虛濕盛往往是導致痹痛的重要原因。白朮健脾燥濕,可以改善脾胃功能,祛除體內溼邪,從而緩解疼痛症狀。
  2. 扶正祛邪: 白朮能增強機體正氣,提高抗病能力,有助於抵抗病邪的侵襲。蠲痹解毒湯中往往加入一些辛溫解表、活血化瘀的藥物,白朮可以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防止藥物太過峻猛,損傷正氣,使治療更加安全有效。

蠲痹解毒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利水滲濕,消腫止痛: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之功效。痹症多因濕邪侵襲,阻滯經絡,導致疼痛腫脹。茯苓利水滲濕,能將體內積聚的濕邪排出,減輕腫脹,緩解疼痛。

二、健脾益氣,增強免疫:茯苓具有健脾益氣的作用,能改善脾胃功能,促進營養吸收,增強機體免疫力。痹症患者往往脾胃虛弱,免疫力低下,易受外邪侵襲。茯苓健脾益氣,可增強抵抗力,預防疾病復發。

蠲痹解毒湯中加入白芷,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祛風散寒,通痺止痛:白芷味辛性溫,具有祛風散寒、通痺止痛的功效。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痺痛,白芷能有效驅散寒邪,疏通經絡,達到止痛的效果。
  2.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白芷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功效,可以幫助清除體內熱毒,並促進局部炎症消退,減輕腫脹疼痛。

因此,白芷在蠲痹解毒湯中,發揮了祛風散寒、通痺止痛,以及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雙重作用,有助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痺痛及熱毒所致的腫痛。

蠲痹解毒湯中包含皁莢,其原因主要有二:

  1. 消腫止痛: 皁莢性寒,味苦,入肝、脾經,具有消腫止痛、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風濕痹痛、跌打損傷所致的腫痛,皁莢能有效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2. 活血化瘀: 皁莢能促進血液循環,活血化瘀,對於瘀血阻滯、經絡不通所致的疼痛,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總而言之,皁莢在蠲痹解毒湯中,主要發揮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輔助其他藥物治療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等病症。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蠲痹解毒湯」,主要成分是:薑黃、羌活、白癬皮、赤芍、當歸、白朮、茯苓、白芷、皁莢。

白癬皮是一種中藥材,具有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和止癢的功效。

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等功效。

中藥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羌活性辛溫,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中藥皁莢味苦、性溫,具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殺蟲驅蟲之功。

薑黃具有破血消癥、止血、理氣行氣、降氣、通經、活血化瘀、利水消腫、祛風除濕等功效。

蠲痹解毒湯具有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活血化瘀、利水消腫的功效,主治楊梅瘡、肢節拳攣。

楊梅瘡是一種皮膚病,症狀是皮膚出現紅色或紫色的腫塊,狀似楊梅。

肢節拳攣是指四肢關節屈曲攣縮,不能伸展。

蠲痹解毒湯中的中藥材具有多種功效,可以清除體內的毒素,緩解疼痛,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關節功能,從而治療楊梅瘡和肢節拳攣。

傳統服藥法


薑黃4分,羌活4分,白蘚皮4分,赤芍藥4分,當歸4分,白朮5分,茯苓3分,白芷3分,皂角子(炒)3分。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坐骨神經痛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蠲痹解毒湯, 出處:《保嬰撮要》卷十二。 組成:薑黃4分,羌活4分,白藓皮4分,赤芍藥4分,當歸4分,白朮5分,茯苓3分,白芷3分,皂角子(炒)3分。 主治:楊梅瘡。肢節拳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